山东创新型省份建设全面起势

添加时间:2020-09-03 点击次数:251


9月1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介绍山东创新型省份建设成效。会上,省科技厅副厅长于洪文介绍,近年来,山东科技系统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聚焦聚力全省八大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省级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平台、大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规划,创新型省份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创新能力保持全国第6位(中国科学院大学发布),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截至目前,全省高新技术企业11466家,居全国第6位;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速0.79%,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4.37%,比一季度提高1.44个百分点;全省登记技术合同7617项,成交额343.72亿元,成交额同比增长61.58%。今年5月,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中,我省被列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真抓实干成效明显激励对象,居全国第二位。


1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创新型省份建设全面起势。

省政府成立了由省长任组长、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10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省科技领导小组,全面加强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2019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创新型省份建设若干措施的通知》,确定了2020年跻身全国创新型省份前列的总体目标,省级科技资金增加到100亿元以上,是2018年的3.7倍,带动市县投入140亿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已成为全省上下广泛共识。


2

二是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战略科技创新力量加速汇集。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入列工作有序推进,超算升级项目成功落户青岛,国际首个超算科技园在济南开园启动。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山东能源研究院、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三大院相继挂牌成立,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山东研究院、山东中科院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布局建设,22家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加快推进,初步构建了“1+30+N”的“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体系。加强国家实验室、山东省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四级金字塔型“1133”山东省实验室体系顶层设计,启动首批山东省实验室建设。建有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2家。


3

三是“卡脖子”关键技术加速攻坚,现代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构建。

2019年,启动了“高端自主芯片”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等12个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实施了505个项目,财政投入36.5亿元,预计形成发明专利2724项,拉动投资286亿元,实现新增产值1249亿元,新增利润232亿元,新增税收64亿元,出口创汇19亿元。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标志着我国在高速磁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山农116”亩产达到616.26公斤,创绿色优质强筋小麦高产纪录,初步解决了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缺乏的“卡脖子”难题。 


4

四是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企业主体地位不断巩固。

开展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工程,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涌现、领军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全省拥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77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523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98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42家,分别居全国第三位、第二位。到目前为止,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企业14478家,是去年全年的1.5倍。


5

五是高层次科技合作全面深化,高端创新资源“聚合效应”初步形成。

成功举办2019年创新驱动发展院士恳谈会,成立山东院士联合会,出台《关于加快集聚院士智力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建立对院士团队科研活动稳定支持机制。截至目前,全省共有住鲁院士86人,国家杰青85人,累计推荐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248人(家),遴选泰山学者1529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970人。近年来,来山东工作的外国人才20多万人次,16名外国专家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135名外国专家获省政府“齐鲁友谊奖”。 


6

六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全社会创新创造环境日趋优化。

出台《关于健全科技创新市场导向制度的若干措施》《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推动科技创新深度融入经济发展主战场,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环境。组建山东省第一届科技创新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和13个领域咨询专家委员会,加速打造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思想库”“智囊团”。 




亮 点

01




“揭榜制”“组阁制”

推动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实施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3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要求发起科教改革攻坚行动,加快推行科技攻关“揭榜制”,同步推行首席专家“组阁制”。5月26日,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鲁科字〔2020〕44号),率先以规范性文件,推行组阁揭榜改革,积极引进外部创新资源,攻克山东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快科技创新。

省科技厅副厅长于洪文介绍说,按照有关科技管理改革的要求,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采取竞争立项、定向委托、组阁揭榜等方式予以支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产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突破、重大创新产品研发和重大创新成果转化示范为重点,加快在关键核心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上取得突破,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了解到,揭榜制是通过公开征集需求,组织社会力量揭榜并实施重大工程项目的项目组织方式。揭榜制项目资金投入以企业和社会为主,省财政给予适当资助。组阁制是指多个法人单位共同揭榜并联合攻关项目,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首席专家组阁制将在揭榜制项目中选择部分符合条件的项目探索试行。首席专家经项目承担单位同意,可以自主选聘项目组成员、自主决定项目技术路线、自主支配项目经费,并自觉接受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主管部门的监督。

02




22家创新创业共同体

共实施97个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据省科技厅副厅长于洪文介绍,目前,围绕我省“十强”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省政府启动了2批共22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按地域分,济南、烟台和青岛共11家,占总数的一半,体现了济青烟“三核”引领作用。按产业领域分,高端装备领域4家,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医养健康和医药领域各3家,体现了我省的优势产业领域。按牵头单位性质分,依托企业建设的最多,共13家,体现了创新创业共同体围绕产业链布局的特点。从建设运行情况来看,各共同体从自身产业特色出发,探索产学研等不同创新合作模式,为全省创新体系建设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气象。22家共同体正在实施和确定要实施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97项、产业化项目175项。共同体共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和高水平创新平台52个,建设中试或孵化基地载体面积达到31.76万平方米,引进包括外籍院士在内的高层次人才团队37个,引进创新创业人才422人。

03




上半年近3亿元资金

惠及24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省科技厅一直将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摆在突出位置,通过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完善普惠性创新政策扶持体系、推动创新资源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聚集等措施,不断壮大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队伍群体。截至目前,全省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入库企业数达14478家。一是强化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建设,厚植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沃土。截止目前,我省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277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98家;拥有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7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达到523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242家。截至上半年,全省在孵企业数量达到2.5万家。二是实施普惠性扶持政策,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会同省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普惠性扶持措施,有效降低了企业创新成本。如实施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政策,对中小型企业研发投入省市联动按10%的比例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财政补助;实施中小微企业升级高新技术企业补助政策,对首次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小微企业给予10万元财政补助。实施科技“创新券”政策,对中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使用共享科研设施与仪器开展与科技创新相关的检测、试验、分析等活动发生费用予以补贴。仅2019年省市县联动落实研发投入后补助政策,分两批次共对6667家次中小企业兑现两年研究开发费用补助约16.9亿元;创新券政策和“小升高”两项政策为2000多家中小企业降低创新成本1.7亿元。今年上半年,全省为2万余家企业落实2019年度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加计金额达884亿元,其中80%以上为中小企业。三是加大创新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实施山东省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计划,以赛代评,遴选创新性强、成长潜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扶持。2017年以来,共有4021家企业参赛,有1293家企业获得2.54亿元立项扶持资金。目前2020年度大赛正在进行中。四是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机制,省市两级财政共同为合作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时产生的不良贷款进行补偿,最高承担70%的本金损失,引导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2017年以来,130家合作银行累计为1374家企业发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90.36亿元。出台了《关于推进科技型企业科创板上市的若干措施》,建立科技型企业科创板上市培育库,首批50家企业入库,加快推进我省科技型企业科创板上市。今年以来,省科技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六保三促”工作部署,强化创新政策供给,通过实行“数字化、智能化、便利化”政务服务、推动科技惠企财政扶持政策落实、引导孵化载体为企业减免租金、支持科技企业上市融资等措施,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对疫情影响渡过难关,实现健康平稳发展。今年上半年,确定近3亿元涉企普惠性补助资金,惠及242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1家合作银行为全省92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1168笔共计48亿元科技成果转化贷款,是去年同期的4.5倍,平均贷款利率4.89%, 有效降低了企业创新成本,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04




山东在全国率先建成

四级农业科技园区体系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山东在全国率先建成覆盖全省的四级农业科技园区体系,目前,构建了以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龙头、19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18个省级农高区为重点、12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为依托,覆盖全省涉农县(市、区)的农业科技园区四级体系。其中,黄三角农高区是国务院批复建设的第二个试点国家农高区,是盐碱地综合治理、四化同步推进和绿色发展的先行区,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区。截至2019年底,全省国家农业科技园,总产值已达到1700亿元以上;入驻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400多家,累计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40余个,柔性引进各类科技人才1000余名;累计转化科技成果1700余项,其中2019年转化科技成果350余项。全省省级农高区核心区规划面积达到424.84平方公里,园区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入驻企业总数达到146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70余家;累计转化科技成果2000余项。我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园区集聚创新要素,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按照“一县一园一特色”思路,努力挖掘县域特色优势,启动实施农业科技园区产业提升工程,培育了邹城食用菌、栖霞苹果、乳山牡蛎、金乡大蒜、曹县芦笋、文登西洋参、商河温泉农业、莒南花生等十余个全国同领域规模最大、效益最突出的特色产业群,打造百亿级特色主导产业。二是园区聚焦城镇产业发展,促进以城兴产、以产促城、产城-镇-村融合,涌现了青岛西海岸新区蓝莓、蒙阴蜜桃、福山大樱桃、庆云尚堂石斛等一批集特色产业、观光旅游、乡土风味为一体的“特色小镇”,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提供了示范。三是园区示范辐射作用不断增大,探索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寿光国家园区连续多年举办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仅第19届菜博会就集中展示国内外蔬菜新品种260个、先进技术197项,参观人数达到198万人次,实现贸易额129亿元;在全国推广农业技术、标准和服务,常年有5000多名技术员在外进行技术指导,70多人被聘为科技副县长、副镇长,带动贵州、江西等地设施蔬菜种植10万多亩,促进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