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政府带队境外招商,成效如何?
添加时间:2024-10-10 点击次数:1370
今年,多位省级党政“一把手”密集海外出访。
我们看到,各地带队出国招商,大动作频频,紧迫感十足。
书记们去得最多、跑得最勤的地方,除了新加坡,就是欧洲。
有的是,“老朋友”再次联络。还有的是,“新伙伴”首次会见。
——“外资大省要扛起责任”。
这是外资工作座谈会上,传递出了明确信号。
随后,“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发布,彻底清零了对外资制造业的限制。
显而易见,地方引入外资,再次被提上史无前例的高度。
“全年希望实际使用外资额度保持一定增幅”。
我们与一位地级市商务局外资处处长交流,他这样说。
相比往年,招商工作要求必须将计划“从纸面落在执行上”,包括招商团出访、举办招商活动的计划。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招商团出访的频率,也明显高于去年。
表面看,宣传推介是基础工作。实际上,项目对接也不能少,招引外资不能停下来。
各地吸引外资的目标,基本是“既要,又要,还要”。既要项目数量,又要项目体量,还要项目质量。
2024年开始,多省份领导先后率团出国,把地方投资优势传递出去。
辽宁省委书记郝鹏率团访问新加坡、江西省委书记尹弘率团访问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
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率团访问塞尔维亚、四川省省长黄强团访问新西兰、智利;
还有,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广东省省长王伟中先后率队出国,选择了同一个地方。
他们两位带队赴法国,产业对接、经贸合作都是重要关键词。
当然,有些地级市领导班子跟随脚步,也行动起来了。
青岛市长赵豪志率青岛市代表团赴德国、瑞士、意大利进行友好访问,期间考察了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
同时,并会见了当地政府主要官员、行业协会和企业负责人,开展了系列经贸促进与文旅交流活动。
杭州市长姚高员率队远赴欧洲的“朋友圈”之行,释放了杭州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扩大的信号,也给站在新发展起点上的杭州更多思考与收获。
上海的领导班子,也在密集会见国外金融和科技巨头。
市委书记陈吉宁,上个月会见了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董事会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葛士柏一行,赛默飞是全球领先的科学仪器制造商。
我们看到,各地出国路径,除了新加坡,就是欧洲,这也是因为欧洲各类资源丰富多样,老牌、名牌企业众多。
这几年,法国成了很多城市优先考虑的一个重要招商引资目的地。尽管每个城市拜访的企业、对接的领域不尽相同。
就率队出国而言,招商引资最关键的任务是什么?笔者认为,有两个考量:
一是,传递强烈的信号,提振对方来华投资的信心。
二是,跟关键资源、关键企业实现一把手对话,真正“搭上线”。
无论是基于企业“在中国为中国”的策略,还是对于新兴市场的追逐,地方政府正在紧盯存量外资企业的再投资。
我们发现,吸引从未在中国投资的外企来华投资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国内有的外企会进行再投资。
以浦东新区为例,每年实际利用外资中50%~60%来自增资。外资企业的持续扩张,也充分说明其对浦东营商环境、市场的认可。
面对存量外资企业,各地都希望他们能提升能级,最直接的表现便是争夺跨国公司总部。或者是,把生产之外的更多功能性机构,如研发、分拨、销售等放在国内。
从去年8月开始,国家已经把外资放到了“提高政治站位”的高度上。
这个月,有两个标志事件:
一是,中国正式开放外商独资医院。
二是,打破了限制外资的最后“堡垒”。
为什么外资如此重要?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改革开放40年,外资一度以占中国企业数量不到3%的比重,提供了1/10的城镇就业,贡献了1/5的税收收入、1/4的工业总产值,以及近1/2的进出口总额。
2020年以来,我国吸引外资首次突破1万亿元,2021年、2022年均稳定在万亿元之上,2023年全年利用外资总额为1.1万亿元,处于历史第三高水平。
看外企增量,2023年我国新设外资企业近5.4万家,同比增长了39.7%。
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之所以出现波动,很大程度上与疫情“疤痕效应”、地缘冲突等外部因素相关联。
而新设外资企业数量的稳步增长,则充分彰显了全球工商界对未来中国市场的信心。
这说明,中国依然是外商投资的一片热土。不仅看数字,还要看引资结构与质量。
从2023年国别投资情况来看,加拿大、英国、法国、瑞士、荷兰对华投资大幅增长,欧盟、美国、日本在华的新设外资企业数实现了增长。
一方面,现阶段我国仍需引入大规模外资为我国带来资金、先进技术与管理模式。
另一方面,我国也需要利用外资进一步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并将我国的先进产能与全球供应链需求紧密连接。
分析近几年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的调整变化情况,不难看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是更受鼓励的外资投向。
同时,我国还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发挥优势,布局于产业链上下游,更好融入中国市场,满足我国产业发展需要。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的外商投资出现了近十年来的首次下降,降幅约为8%。
就当下来说,加大力度留住外资、吸引外资,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全力出手,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把外资工作作为关键的“牛鼻子”。
在这样的背景下,此次全面开放的外商独资医院,就是吸引外资的“关键一招”。
今年1-7月,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大幅下降的同时,医疗、医药、医用设备的外资却异军突起,暴涨了87%之多。
随着医疗领域对外资更加开放、覆盖范围更广,我们可以期待更多外商独资医院的设立,尤其是顶尖的跨国连锁医院,例如梅奥、霍普金斯、嘉会、莱佛士......以及随之而来的国际药企,比如强生、罗氏、默沙东、艾伯维、拜耳等。
另外一边,制造业全面开放对外资也形成强烈的吸引力,归根结底也是因为中国的超大市场。无论是医疗机械、高精尖技术、5G应用等等,都存在巨大的需求。
从未来趋势看,中国吸引外商投资优势显著、空间广阔,投资中国前景光明,中国市场对外资的“磁吸力”不会减弱。
今年一开年,长三角地区陆续迎来重磅外资项目:
世界500强企业挪威海德鲁集团在江苏苏州的海德鲁铝业(苏州)有限公司四期开业,这是该集团全球单笔最大投资;
世界500强企业“诺华中国放射性药品”投资项目落户浙江嘉兴海盐,这也是中国首个核药领域外资项目;
外资因优良营商环境深耕,地方政府也希望提供最优的研发环境,助力跨国企业更好更多地开展研发活动。
从这一点印证了,各地方正在加快发展以创新为主导的新质生产力,实施一批重大外资项目,其中蕴藏的机遇无疑是巨大的。
为了赢得外资的深度信赖,近年来我国不遗余力地策划、实施了多项法规措施,精心打造了一个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
从对外资制造业负面清单的全面净化,到允许外商独资医疗机构的自由进驻,这些举措背后都彰显了一个深刻的理念:
中国通过扩大开放来突破封闭桎梏,以更为宽广的胸怀来拆除“高墙深院”的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