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创新创业生态营造的新方法
添加时间:2023-05-09 点击次数:207
一、创新创业生态是高新区争先进位的源头
科技竞争本质上是创新创业生态的竞争。自中美科技战打响以来,创新链、产业链“脱钩”问题愈演愈烈,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困境严重制约国家战略安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不仅是关键核心技术的竞争,更体现在科技人才、科研生态、金融资本、政策环境等方方面面,可以说,“生态”决定了科技竞争的发展走向。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科技工作者、规模庞大的研发投入,初步具备了在一些领域同国际先进水平同台竞技的条件,关键是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国际经验表明,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具备复杂适应性、开放协同性以及市场作用下的自组织能力,能够协调各创新主体面向国家战略形成集成创新的组织模式,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高度融合,为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提供理想的发展环境。
高新区是当前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的先行区和主阵地。党的二十大报告写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为构建“四链”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生态指明了努力方向。国家高新区是科技产业的集聚地,也是创新的孵化器,聚集了全国43%的国家备案众创空间、56%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构建了完整的创业孵化链条;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全时当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倍,是吸纳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吸引近万家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集聚,是我国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最活跃的地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约占全国的37%,创造的GDP约占全国的12%,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面旗帜。国家高新区无论在战略视野、产业基础、体制机制,还是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集聚方面都形成了国内其他区域或功能区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也更加需要营造繁荣的创新创业生态,在当前复杂形势下保持科技竞争优势,为加快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贡献“高新”力量。
新版《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创新创业生态培育提出了更高要求。2021年新版《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新版评价指标体系”)发布,对高新区发展新动能、培育新主体,强化创新创业生态发育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新版评价指标体系新设若干指标,具体来看,在“创新能力和创业活跃度”维度新设注册企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数、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等指标,强化了对创业活力、科技新生力量培育的考核评价;在“结构优化和产业价值链”维度新设当年获得风投企业数等指标,加强对风险投资布局情况评估;在“综合质效和持续创新力”维度,新增当年新晋高成长(瞪羚企业)企业数、当年在境内外上市(不含新三板)企业数,更加关注新经济企业、有融资实力企业的发展。新版评价指标体系强化了对创新创业的考核评价,结合沿用指标来看,整体上囊括了创新平台、创业载体、研发投入、人才、专利产出、科技服务、科技型企业/新经济企业、资本等多项内容,这些考核评价内容正是创新创业生态的主要构成,也是关乎全国高新区排名评价中“争先进位”的重要因素。
二、数字化技术重塑创新创业生态发育逻辑
数字化时代,创新创业生态发育逻辑面临深刻重塑,数字技术开辟更多新兴创业领域、催生新物种企业,研发创新不局限于单一领域、呈现跨界融合的特征,创业服务组织加速网络化发展。数据成为创新生态各部分凝聚在一起的最基本、彼此之间交互的最重要方式,数据驱动下,创业、研发、服务等创新创业生态中各个板块更加顺畅运行,高效联动。
数据驱动催生新物种企业。数字经济时代,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的服务产品与商业模式逐渐成熟,在数据技术应用领域诞生了大量独角兽、哪吒等新物种企业,催生了数据服务业的若干赛道。互联网领域的新物种企业将数据作为创新动力与核心资产,如拼多多通过数字技术找到爆发成长的模式,把广告营销战线转移到移动互联网平台,实现在短期内的指数级增长,同时为处于供应链端的企业提供数字化技术服务,赋能传统农业、制造业升级,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改造,最终成长为电商巨头。以抖音短视频社交平台为例,聚焦短视频社交分享领域,找到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人体关键点监测等技术的应用场景,持续开展技术研发与迭代升级,推出体感游戏、滤镜特效等体验,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第一次通过原始创新而实现的全球领先应用。
创业服务向虚拟化、生态化转变。数字化时代,创业服务在先进网络加持下,突破空间距离束缚,提供全方位线上虚拟服务,同时以数字化手段打通生态孵化链条,以开源项目为中心构建开源生态体系,全力支撑新创业时代初创企业的爆发式成长能力及持续创新能力。例如阿里云用云计算技术打造区域产业集群数字化算力底座,将阿里云创新中心作为生态孵化载体,为企业提供上云和技术链接服务,有效整合阿里集团的技术、产品、商业生态资源,构建“线下实体+线上服务平台”深度结合的创新创业生态圈,为创业企业赋能。
三、新时期高新区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困局
创新创业生态作为雨林式系统,物种繁多、共生关系复杂,新时期,植入数字基因的“生态”复杂性、开放性更强,其发育规律更加难以凭直觉判断及靠线性评估。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给高新区管理者带来了一定的治理困境,主要体现在:
一是难以全面、系统、动态掌握生态中多元主体的运行状况。通常来看,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涵盖初创企业、高成长企业、研发平台、孵化载体、创投基金、科技服务和商务服务机构等多元主体,绝大多数高新区管理者掌握其基本信息的渠道主要通过行政报送,这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主体信息呈现维度单一、更新速度取决于报送周期、自行填报的准确性难以把控、不同主体所属统计条线不同难以统一管理(如创新平台、科技金融由不同部门管理),这导致高新区管理者所掌握的信息较为简单、零散、孤立且静止,无论是对于创新资源底数、发展趋势都难以洞察。而营建“生态”的前提是需要了解创新创业主体全面情况,对信息的掌握要求更加多维、及时、动态、可视,而传统的统计手段基本无法实现。
二是难以衡量创新创业生态能级并开展针对性的提升措施。创新创业活动属于复杂性系统,各主体的行为模式及其互动机制都遵循一定的规律。现实工作中,高新区面对“生态”这一宏观概念,比较难于系统地梳理生态建设框架,更难以感知、度量各板块间互动共生所创造出的生态环境价值。既不能准确掌控生态建设进程,也无法准确评估建设水平及本地生态的优势与缺口,更难以确认创新创业促进工作对生态建设的直接效果,所以尽管实施了建载体、引创业、出政策、做大赛等诸多手段,仍无法直击区域双创生态痛点。
四、数字技术为高新区创新创业生态
建设和治理提供有效工具
2022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作为国家层面首个“数字政府”指导文件,明确提出将政务运行的数字化转型作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数字技术在宏观调控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分析等领域的应用将会愈发广泛而深入。区域创新创业生态建设和治理同样需要数字技术的支持,创新创业生态虽然是复杂性系统,其主体行为模式和内在运行规律却可以借助数据进行标签化、指标化,能够形成动态感知,运用科学运算去分析评估生态发育情况,进而找准政策发力点。
大数据以及大数据处理技术能够成为匹配复杂性生态系统的有力分析工具,主要原因在于:首先数据层面,相比来源单一、结构单一的传统数据库模式,大数据来源更加广泛且包括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类型,数据信息量和信息价值更大。其次大数据处理技术层面,神经网络方法、遗传算法、决策树方法、预测性分析等创新方法可以深层次分析挖掘复杂生态系统背后的运行逻辑。通过构建创新创业大数据采集、存储、分析、挖掘应用综合平台,可以实现线下创新资源线上图谱化,识别创业企业生长脉络,精准研判创业服务盲点,从而提升靶向治理和精准服务水平,全面助力高新区创新创业生态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