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城市产业升级真的有捷径?

浏览次数:134 发布时间:2023-05-12 10:11:00

产业发展和与其对应的招商引资,一直是各地经济发展工作的重点。为了做强产业,许多城市都在招商引资上作出了多样化的探索实践,新模式、新方法层出不穷。


其中,引外资落地、开展跨境产业合作,是一种难度较高,但却十分强效的产业强联模式。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央层面开始频繁提及高水平开放与吸引高质量外资。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把“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列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五项重点任务之一。


所以今年我国的经济开放力度与促外资的动力,一定是会提高的。但具体落到各个城市上,要利用外资做强本土产业,到底应该怎么做?


其实跨境产业合作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通过劳动、资本、信息等要素的跨境流动,实现全球资源的重新整合,形成国家与地区之间的产业共链和互补,在资源优化配置中实现跨境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如果一个城市能够清晰认识到自身的产业禀赋与资源特性,并有针对性地与外资开展合作的话,对本土的产业链完善与发展通常有很大的助益。


上世纪末在我国与新加坡的共同合作下崛起的苏州工业园,就是我国最经典的跨国产业合作案例之一。而我国经过这几十年的持续开放和摸索,各地都找出了更丰富、更切合地方需求的跨境合作方式。


据统计,当前我国各地的国际合作园区,共计超过70个,至少覆盖了18个国家和地区。今天就来盘点一下,不同城市开展跨境产业合作的现状如何?都有哪些特点?


Part.01

由地理特性主导的跨境合作

口岸城市抢占产业先机


现在说到跨境合作,人们总下意识地想到一些发达城市、一线城市。然而实际上,最经典的跨境产业合作还是得看口岸城市


靠近港口或国境线的城市,依靠自身的地理位置特点,来发展商品贸易类依赖运输力的产业,是极为合适的。而且它们也更容易与周边国家,达成产业链垂直与水平再分工方面的合作。


比如对于特定商品,可以根据双方的优势差异,就其原料采集、设计、生产、加工以及其他环节,开展跨境分工。


在地理特性主导下,这些城市能够更顺畅地激发商品、人才与技术,在口岸实现高效互通。


宁波就属于典型的港口城市。2022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2.6亿吨,连续14年蝉联世界首位,每日繁忙地输送着全球贸易货品。


去年年底亚马逊就宣布,其海外购首个前置保税仓将在今年落户宁波,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消费者对于进口产品的消费需求。据称,宁波前置保税仓物流时效,将比海外直邮时效平均节省4至5天。


这类典型的口岸城市依托于自身特有的港口区位,具有得天独厚的贸易优势,适合大力发展跨境贸易、电商与物流等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而更经典的边境贸易合作,还可以看看黑河。自2003年起,黑河市就开始与俄罗斯开展农业合作,共同打造出了边境线上的“黑河—布市跨境集群”


通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在俄农业合作面积已经达到170万亩,还建成了全省唯一的省级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以及省级农业产业型境外经贸合作园区“黑河北丰中俄阿穆尔农业(畜牧)产业园区”。


同时黑河充分挖掘自身的产业优势,在农产品产业链上聚焦加工环节,在北安、嫩江、孙吴等地,建成了多个具有加工功能的产业园区,包括黑河瑷珲山珍加工园区、黑河自贸片区粮食进口加工园区等等,和俄罗斯共同构建了良好的“跨境产业集群”效应。


随着今年我国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国内各口岸城市必定需要更深入地参与到全球产业链分工当中去。无论是港口还是边境城市,都应该根据自身特性充分发挥优势、抓住机会,以全球视野谋发展。


Part.02

基于资源禀赋推动国际合作

为本土产业发展赋予乘数效应


一些城市本身产业基础比较扎实,或是当地有较独特的自然资源,如矿产、水源等,那么围绕现有的产业资源禀赋,有针对性地去寻找外资企业合作,会更容易达成产业发展的乘数效应。


拿我国化工产业重镇广东汕头市举例,其精细化工产业的萌发可以追溯至19世纪80年代,当时就已有外资企业在汕头设立化工厂,此后汕头的精细化工产业基础沉淀地愈发雄厚。


发展至今,精细化工产业已经成为汕头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形成了精细化工与新材料研究紧密结合的产业链,是我国三大日用化学品生产基地之一。


基于百年积攒的产业优势,汕头市又成功链接韩国SK集团,在化工新材料方面达成了长期深度的合作关系。


SK集团是全球500强企业,也是韩国最大的综合能源化工企业,他们很早就被汕头的化工产业基础吸引,在此设厂生产,而近两年双方的合作又进一步。


SK集团旗下化工企业SK化工与汕头当地的一家绿色材料企业树业环保达成合作,将在汕头市联合投资一座聚酯新材料项目。


上个月底在汕头市2023年第一季度签约开工投产活动上,这个项目已经正式签约,聚酯材料年设计生产规模为30万吨,年产值约为人民币50亿元。


作为全球领军的日化、能源化工企业,SK集团和汕头市的深度合作,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更为当地的化工产业赋予了更长远、强劲的发展动力。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宜家供应链华南区贸易中心在广东佛山市的成功落地。


佛山市素有“中国家具商贸之都”的美誉,当地的泛家居产业发源于上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已经成为都删两大万亿产业集群之一,形成了国内最完善的家居配套产业链。


目前,佛山全市拥有家具制造企业超80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72家,约占国内20%的市场份额。其冠绝全国的雄厚产业基础,吸引了不少外资企业,包括全球家居巨头宜家。


此前宜家曾在佛山市高明区成功竞得一幅仓储用地,拟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用于设立宜家供应链华南区贸易中心,涵盖功能包括进出口、贸易结算、物流分拨、质量检测等等,将辐射整个华南地区、港澳台地区,乃至于东南亚各国等。


此外,佛山之所以能够吸引到宜家这样的全球巨头进驻,除了对自身产业优势的清晰认识与充分发挥之外,更离不开当地政府对于企业服务的重视。


据称,宜家曾向佛山市高明区送出感谢状。宜家拍下的这幅仓储用地,从洽谈到土地摘牌只用了短短半年时间内。背后是当地政府协助,高效推动了大量土地调规、指标批复和招拍挂相关工作。


可见想要达成高质量的跨国产业合作、吸引高质量外资企业,城市本身必须要释放充分的诚意,要有很高的积极性。只有能提供务实的政务服务和友好的营商环境,才可能提高外资的投资信心。


深圳市坪山区也是一个主动出击邀外资的例子。2005年,国家发改委就已经批准认定深圳为首批三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之一,而坪山区承载了基地的落户。


截至目前,深圳坪山已有生物医药企业近千家,数量占全市四分之一,是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而为了进一步推高坪山区生物产业集群的发展质量,当地政府选择主动出击。


今年2月,深圳市坪山区“双招双引”代表团远赴法国,由区委书记亲自带队。出访期间访问了赛诺菲法国总部,以及位于里昂的赛诺菲疫苗总部。


赛诺菲与深圳坪山早期就已经建立了合作关系,而今年双方的会面,讨论的合作事项则更为广泛、深入。


其中包括赛诺菲在深圳建设疫苗产业完整体、推进大湾区国际疫苗创新中心发展、推动在港澳上市疫苗的先行示范和投产、协助赛诺菲巴斯德在深布局新产线等事项。


在这次会面中,双方还直接约定了赛诺菲高层的回访行程,过程可以说十分高效、“直球”,很有深圳特色。


而在不久后的4月初,赛诺菲高层果然赴约进行了回访,并和坪山区人民政府与签订了关于继续加速创新疫苗产品准入和推动坪山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作意向书


这类基于自身产业禀赋来开展的跨国合作,不仅比较丝滑,而且对产业本身的帮助是巨大的。


虽然这些城市的本土产业已经积累了一定优势,但与国际领军企业合作无疑是更上一层楼的好机会。城市可以在和先进企业的合作当中,进一步汲取先进的技术与经验外溢,实现产业链的整体升级。


不过想要做到像以上这些城市一样,那么摸清本地产业链现状、做好自我剖析工作,是大前提。


其次是招商主动性与企业服务意识的提升,只有政府招商团队更积极地牵头“走出去”,外资合作进程才会推动地更高效。


Part.03

借助与外资企业的合作

完成非优势产业从0到1的构建


无论是由地理特性还是资源禀赋推动的国际产业合作,都是从城市自身的角度出发的。


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部分地区,通过与外资企业的合作,成功强化了原来的非优势产业,甚至是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完成了某支产业链框架从0到1的构建。


这些跨国合作,通常会有目的性地去引进他国成熟的、标准化的技术和模式,到本土来“种树播种”,填补该地区甚至是我国在该产业领域的发展空白。


比如以色列一直以其前沿的科技发展闻名,尤其是水处理与灌溉技术、可持续能源产业、医疗器械产业等等。


东莞瞄准了这些特色产业,与以色列建立了多方面的产业合作。东莞的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就是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广东省政府、东莞市政府与以色列经济部,共推共建的跨国合作园区。


这座中以产业园主要引进水处理技术应用企业和孵化水处理相关企业,同时也开展电动汽车、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环保技术及生物医药等中以合作项目。


该园区为两国的顶尖科研机构与高校建立了对接互通平台,包括我国的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以及以方的以色列理工学院、特拉维夫大学、以色列国家水务集团等等。


同时,园区还将自身定位为以色列科技二次转化中心。在引进以色列科创资源与项目的同时,结合粤港澳大湾区雄厚的产业基础,聚焦于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与应用。


通过园区多维度资源对接平台的构建,东莞得以推动中以双方在技术、资金与项目层面深度合作,汲取以色列的优势产业和技术,在本土进行快速培育。


广州近期与俄罗斯达成的合作,也与之类似。在4月18日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上,有两大百亿级项目签约落户,其中一个就是中俄直升机产业园项目


这个项目总投资额为180亿元,聚焦航空高端装备制造。俄罗斯一直是装备制造、尤其是军工领域的老牌大国。这次的合作将会整合中俄在航空产学领域的技术与资源。


粤港澳大湾区虽然本身就是我国一处庞大的高端制造业集群,但航空装备制造并非优势产业。


不过借助中俄合作的力量,广东有望迅速承接这方面的先进技术经验,培育起完备的航空装备制造产业。双方的合作将为未来我国开展更广泛的民用、商用或农业用航空装备的研发生产,打下很好的基础。


Part.04

结  语


在我国经济加速开放的背景下,各地如何促进与外资的合作,利用外资强化本土产业链,将成为接下来的核心课题


从今天这么多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要促成与外资的高质量合作,有两大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