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中: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 发达国家达60-70%

添加时间:2020-12-07 点击次数:373


中华网财经12月5日讯,2020年,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全球化遭遇严重打击,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价值和族群空前撕裂。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由凤凰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办,人民日报出版社协办,凤凰网财经、中华网财经承办的“2020凤凰网财经峰会”在北京举办,本届峰会以“破局与新生”为主题,盛邀政商学界顶级嘉宾,围绕全球和中国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凝聚共识。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出席峰会并发表演讲。李毅中表示,要发展科技金融支持企业创新创业,利益分享、风险共担。企业在研发创新的初期需要种子资金、天使投资给予支持,尤其在成果转化产业化的过程中更需要资金支持。他表示,我国的科技成果很多但是转化率不高,最高在30左右%,发达国家是60%-70%。为什么转化率这么低呢?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投资,这个阶段很少有人愿意投资,因为有风险,被业内称为死亡之谷。李毅中希望,通过财政资源、科技贷款、创业风险投资等多渠道、多品种,支持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采用首台(套)保险、质量责任保险、新材料首批次保险等方法。
以下为李毅中演讲全文:各位领导、各位金融家、各位专家、企业家、各位朋友,祝贺2020凤凰财经峰会在北京举办。今天下午的内容聚焦在金融业,将有许多知名专家发表真知灼见。论坛让我做个开幕发言,我想就产融结合、振兴实体经济谈几点认识。我准备了三个问题:第一是产融合作,第二是信贷、基金、资本市场三个金融工具,第三是当前金融业支持工业企业的几件事情。第一,贯彻落实五中全会《建议》,深化产融合作,实现新型工业化。五中全会中有很多新的提法,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这些都是新的提法,也就是说“四化”不仅要同步发展、协同发展,而且要同步实现,这表明工业化仍有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到2035年基本实现。五中全会还说“要坚定不移的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这些都说明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是实体经济的主阵地。金融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我国金融业坚持为实体经济服务,保障了经济、社会和民生,为规避和防止风险,大力振兴实体经济,金融业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大会再次指出“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和机制”,并且对建立“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深化银行业的改革、股市的改革、完善金融的监管,规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等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实现“十四五”和2035年的目标工业和金融业要协调发展,把握好金融支持工业振兴的重点方位,我认为要和国家的战略相吻合,有哪些国家战略呢?1、首先看看《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五个重点工程。而且排列了10个先进制造业的重点,那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航天航空装备、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设备、农机设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级高性能医疗器械,这10个先进制造业的重点。同时又深入推进没有列入的其他产业也要调整结构向高端迈进。2、第二个战略是国家能源战略,是总书记在2014年4月份提出来的,要推进能源的供应结构、消费结构、技术、体制四个革命,和扩大能源的对外合作,进而推进减碳减排、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最近这两个信号发展很大,一个是在2015年《巴黎协定》联合国协定以后,习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承诺,我们中国要在2030年力争提前探险二氧化碳排放绝对值的峰值下降,也就是说实现拐点。最近在联合国大会上再次承诺,到2060年前碳中和。碳中和不是不排,而是把排放量减到最低,要靠积蓄量吸收二氧化碳,把二氧化碳中和掉,这是更为远大的目标。3、第三个战略就是工业强国的战略,提高供给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和首要任务。要提高产品、工程、服务的质量、品种、品牌,开发优质、绿色、健康、安全的新产品,增加有效投资,补短板,锻长板,产业基础高精化,产业链条现代化,促进大循环的畅通。4、第四个战略是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这“两化”是业界总结了二十年来推广“两化”融合的经验,得到了中央的肯定。还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加快新旧动能的转换,实现工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这些都是金融支持制造业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向。第二,进一步发挥好信贷、基金、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1、首先,要优化银行的信贷结构,加大对工业制造业的信贷支持,无论是流动资金还是项目投资,当今银行信贷仍然是最重要的融资渠道。工业制造业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工业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余额的占比应该和工业在GDP中的占比相当,工业在GDP中的占比目前是33%-33.5%,工业贷款在全部贷款余额中的占比是多少呢?只有18%,这是不是太低了?近年来新增贷款重工业的比例在新增贷款中工业比例是12%,虽然增加了,但是还是太少。过去产能过剩的行业调整结构也要资金支持,不能一刀切,尤其不能抽贷断贷,我们高兴的看到银行已经采取了措施优化信贷,比如增加了中长贷的比例。2、第二,多方合作建立各种基金支持先进制造。国家先后设立了集成电路发展基金、新兴产业创新投资引导基金、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绿色发展基金,这五个是国家级的基金。鼓励银行通过子公司加大对基金的投入,带动社会资本支持工业基础再造,支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支持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支持基础设施为中心的新基建。但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到国家重大项目中来,这方面开放的还不够。3、第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要支持工业企业直接融资,主板、创业板、新三板、科创板为企业上市创造了多种路径,沪港通、深港通也扩大了内地和香港的沟通,要进一步有序的扩大上市量,保持新股发行的常态化,完善IPO发行的监管标准和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制度,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这里有个数据,据悉2017年以来,有24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实现了IPO,占新上市企业的一半。发挥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的作用,促进企业做强做大做优。要支持企业多渠道的进行股权融资,还要鼓励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为企业提供投融资的支持,支持先进企业扩展债券融资,比如说发行公司债、可转换债以及双创债等。第三,金融业要大力支持工业企业降本增效、创新创业、扩大开放和疫后复兴。1、首先,企业减负债、降成本需要银行支持。当前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56.6%,这是最新数据,不算高,但是一些行业和一些企业却债台高筑,比如中央企业的负债高达67.2%。国资委组建的时候2003年,我在国资委任党委书记,这个数据就很熟悉,十多年过去了,负债率没降还是这么高,其中电力、民航更高。我们的企业要提升盈利能力,用资本收入补充资本金,这是主渠道。但同时要发展直接融资,支持企业上市或者挂牌融资,支持企业发行多品种债券。新一轮债转股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实行股权融资,20年前第一轮相当成功,银行做了巨大贡献,希望第二轮债转股按照规定的原则实施,股权融资、投贷联动,银行予以支持。企业降本减费,其中降低财富费用是重点之一,银行多次降准降息已经见到了效果,同时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利率定价机制。尽量减少各种收费,包括企业反映的担保费、评估费、咨询费、审计费等。汇率的变化影响企业汇兑损益,大集团一般都有自己的财务公司,希望能得到银行进一步支持指导,来延伸对财务公司的服务量。2、发展科技金融支持企业创新创业。金融和科技在创新创业的全过程中,我认为利益都是一致的,要利益分享、风险共担。在研发创新的初期需要种子资金、天使投资给予支持,尤其在成果转化产业化的过程中,更需要资金支持。我国的科技成果很多,但是转化率不高,最高也就30%,发达国家是60%—70%。转化率为什么这么低?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投资,在这个阶段很少有人愿意投资,因为有风险,被业内称为死亡之谷。希望通过财政资源、科技贷款、创业风险投资等多渠道、多品种支持成果的转化,支持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采用首台(套)保险、质量责任保险、新材料首批次保险等有效措施。3、支持企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企业到境外合作合资,或者是实施并购,需要资金支持,在共建“一带一路”中有关的信用机构已经在沿线布局设点,运用银团贷款、项目融资、出口信贷等多种方式提供了金融服务,形成丝路基金、亚投行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最担心的是对外投资的风险,其中最直接的是财务风险、资金风险。他们希望得到政府、部门指导,也希望得到金融保险机构及中介机构提供帮助,包括法律咨询、人员培训等等。4、支持企业在疫后恢复振兴,缓解小微企业资金困难。目前复工复产逐步向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和利润这几个月很好,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28.2%,能不能保持下去呢?这要看今后。中小微企业状况也明显改善了,但是统计了各类指标,还没有恢复到去年的正常状况。比如10月份中小微企业出口新订单指数是39.5%,去年10月份是43.7%,出口订单还没恢复。资金紧张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例10月份是49.7%,去年10月是44.9%,所以企业感到资金紧张的比例还有一半。从业人员同比将少了4%,有不少下岗或者失业的职工。所以要继续帮助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自立自救。要帮助企业去库存、增订单、补资金、减税费,我们希望银行能继续采取降准降息、质押贷款、延期还贷、改进服务等多种方式,发挥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的作用,尽力弥补企业的资金短缺,避免资金断链。尽快落实中央已经确定的减税降费的政策,各地还出台了一些地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企业度过难关,保住了企业才能保住就业,才能保住民生,所以保企业是头儿、是根儿。
深入推进产融合作要开展交流和对话,加强互动互助。在国家层面,我了解到,已经建立相关部委和银行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工作连通机制;在企业和行业这个层面,要和当地的金融机构银企互信、共同见面对接项目、合作共赢。企业希望金融机构在改进服务和防范风险两方面都要加大力度,深化改革,要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更加有效的支持实体经济。工业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做好自己的工作,做精主业,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还债能力,提高企业的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