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应加快构建新型技术创新体系

添加时间:2019-08-30 点击次数:511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竞争实力对比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中国等新兴国家力量在上升,美欧日等传统强国的力量在削弱。特别是去年以来中美之间在经贸、科技等领域展开了激烈的博弈。美国频频以国家安全为名,通过知识产权调查、外资安全审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等手段,对我国高科技企业实施产品技术封锁,意图切断我们的关键供应链乃至实现“科技脱钩”,最终达到遏制我国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目的。从国内来看,当前我们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无论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还是培育新兴产业,都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这种形势下,构建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与内生动力为核心的新型技术创新体系意义重大。

01

有利于争夺全球科技产业竞争话语权。当前,以一点多翼、多点迸发、相互渗透、交叉融合为基本特征的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孕育兴起,技术演进和产业交替的速度明显加快,作为技术交叉融合和集成创新的重要基础,关键共性技术是产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各国科技产业竞争博弈的重点环节。由于关键共性技术具有广泛性和渗透性的特征,谁掌握了关键共性技术,谁就能够拥有产业竞争的话语优势。关键共性技术是可以在一个或多个行业广泛应用的技术,相应的创新资源也分散在多个行业和领域。我们通过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把相对分散的创新资源和创新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实现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让我们有能力在新一轮全球产业竞争中掌控主导权。

02

有利于补齐我国产业创新体系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的要求形象地描述为三级跳,也就是科技成果要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而在科技成果与产业化之间一直存在着一个断层,发达国家称之为“死亡之谷”。为了跨越这个“死亡之谷”,发达国家加快布局新型创新载体,解决技术工程化和成果转化的问题,也就是技术成熟度第4至第7级的问题。例如,美国政府在2012年启动的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英国政府2010年开始建设“弹射中心”,都是为了加快实验室技术向实际产品转移转化,力图形成国家的制造业创新网络,使科研的成果更多的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关键共性技术同单个技术一样,也存在从成果转移的难题,我们通过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加速科研成果向产业转移扩散,补齐创新体系短板,为建设新型技术创新体系提供支撑。

03

有利于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生态。关键共性技术可以在一个或多个行业广泛应用,相应的创新资源分布的也比较分散。产业间乃至企业间的竞争不再是技术和产品简单的优胜劣汰,而是由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共同构成的产业生态系统间的竞争。因此,要实现创新,不仅要把资源集聚到一起,更重要的是能够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机制,打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特别是,当前,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技术-产业”交互迭代效应正在加速形成,创新主体越来越多元,创新模式越来越多样,跨产业、多领域、协同化的创新生态日益形成。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就是要组织行业内的企业、科研院所和大学等创新主体共同参与,以资本为纽带,充分调动行业内的创新资源,提供关键共性技术,辐射带动全行业的创新能力提升,打造形成全行业共建共享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