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宗:人类离区块链技术成为新一代全球金融基础设施还有5年到十年
添加时间:2020-09-14 点击次数:236
据报道,2020年6月22日至7月3日,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第十六研究组(SG16)全会在线上召开。在该次会议上,由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以下简称“数研所”)牵头提出,并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等单位联合发起的国际标准《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指南》在ITU-T SG16成功立项。对此,链改试验发起人、太一产业研究院院长王学宗,接受记者采访,对区块链技术发展的顶层设计进行了独立的深度思考。以下为采访内容。
问题:
1. 记者:区块链标准,尤其是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很复杂,其中主要存在哪些利益的博弈?
王学宗:我在怀疑,是否存在区块链技术标准的问题?制定区块链技术标准,是否是一个好主意?还是一种僵化思维?区块链技术基于开源协议,与强制性技术标准的思维模式有巨大矛盾。区块链技术,也是一种互联网技术,有人发明了一种软件技术,被业内认同的人多了,也就自然成为协议或者自然标准。软件技术,许多成为标准技术,是自然生长和商业市场自然发育形成的结果,是天才创新者和企业家精神的结果,并不是制定行业标准的结果。软件工业自然形成了一套开源社区社会大协作的方式,不需要标准先行来推动。手机操作系统,需要什么国际标准吗?安卓是自然生长和市场经济的自然结果,无法靠行政权力去强制标准。一项软件技术,被发明者创世之后,使用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为默认的标准了。如果说在标准或者协议形成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博弈?那就是各国的开发人员和创业者,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的比拼,各种制度之间技术创新环境的博弈,法规宽容和保护的博弈,以及传统金融行业的建制派对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金融创新力量的打压。业内劣币与良币的博弈。软件创新,管得越少,创新能力越强。真正需要行政和国家协作干预的,是对劣币的法律惩罚,是对庞氏骗局的处罚。区块链技术创新,最大的力量来自于业内自然共识,而非技术标准。
2.记者:目前,中国在参与区块链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的争夺中,处于一个怎样的竞争地位?
王学宗:区块链技术的国际竞争之中,中国业内人士处于严重不利地位;主要原因,是缺乏真正的创新精神,缺乏包容性增长的法律法规环境,技术和商业模型抄袭复制的人多,假借区块链之名搞资金盘的人太多。而且我们的法律规范禁区太多,尤其是关于分布式金融、开放金融和普惠金融方面,人为画地为牢的禁区太多。中国人在区块链方面,可以说是先知先觉的民族,也是私人资本投入最多的国家,但是由于创新禁区太多,反而造成劣币驱除良币,痛失区块链技术和分布式金融的国际话语权。问题很严重,也许永远失去了一次可以取得未来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话语权的机会。区块链金融的兴起,这本来是一次中国人弱化美元霸权的历史性机遇,可惜,也许永远错过了。
3.记者:在参与国际话语权角逐之前,关于中国区块链的发展共识需要先行达成。目前,国内在区块链的技术路线和技术发展趋势方面主要存在哪些分歧,如何达成共识?
王学宗:技术路线和技术方向,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而非政府扶持的结果。目前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思想的分歧主要在,具有完整生态发育能力的公链技术优先,还是用区块链技术解决点看得见的小问题的联盟链技术优先?许多人强调实用主义,一定要技术短期之内就解决点生产问题,而不是通过技术体系和生态发育,解决商业环境的天然信任、解决金融效率这些大问题。允许市场自然发展,不要政府强制干预,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自然就能达成共识。政府职责也不能缺位,政府的职责是维护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促进竞争而不是减少竞争,打击显而易见的金融庞氏骗局,反对技术垄断。区块链技术是互联网技术的一种体制性升级创新革命,如果没有公链技术和公链生态,肯定是没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区块链生态链,天然具有国际化特征,是无国界技术。区块链技术和分布式商业、分布式金融对传统行业的挑战,只能大胆拥抱,不能一概防堵。防堵,也无法防、无法堵。大胆拥抱新技术浪潮对自己最为有利。
4.我们距离区块链技术成为新一代全球金融基础设施还有多远?。
王学宗:人类离区块链技术成为新一代全球金融基础设施,还有五年到十年。美国与金融和技术创新保护有关的法律环境和资本市场交易制度,以及监管水平,在构筑新一代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全球新金融基础设施方面,具有先天的独特优势。必须承认,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一代全球金融基础设施,估计又是美国人主导的,其他国家的创新能力和制度环境很难与美国竞争,实力不够。区块链是一种巨大的技术创新,同时也是一种制度创新和社会协作创新,物联网和区块链是现在的战略新兴产业。如果不允许经济和金融方面的制度创新,在国际竞争中,就肯定落后,就肯定被淘汰;而且这个力量越来越大,变化日新月异。
上一页:人机融合智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