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政府火了!网友:中国最牛“风险投资机构”!
添加时间:2020-06-12 点击次数:272
地方政府也有高人,向来低调的安徽省会合肥,突然火了。
私募大佬在微博转了一条段子,是这么说的:转:中国最牛的风险投资机构其实是合肥市政府,2007年,拿出全市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赌面板,投了京东方,最后赚了100多亿;
2011年又拿出100多亿赌半导体,投了长鑫/兆易创新,赢了,上市估计浮赢超过1000亿;
2019年,又拿出100亿赌新能源,投蔚来,结果大众汽车新能源板块落地合肥。
一时间引发网友讨论:简直是神操作,合肥市政府有隐藏的股神。
小编搜了一些资料,来讲讲合肥政府有多牛。如果有人说,南有深圳,中部地区有合肥!
“京东方自身难保,不看好这一项目。”
2008年,京东方落户合肥的消息落地,周围一片非议。当时全球金融危机,国外液晶巨头的降价让京东方备受打压,当年由盈转亏,资金压力巨大。
引入京东方,对合肥市政府而言就是豪赌,是“敢为天下先”。开建的第6代TFT-LCD液晶面板线所需的175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完全由政府托底。
在地块配套条件、土地价格、能源供应、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政策性支持外,合肥市政府投入60亿,战略投资者投入30亿,如未能引入战略投资,剩下的85亿在合肥政府的支持下贷款解决。
当年,合肥市财政收入仅300亿。为此甚至把地铁项目都暂停了。
当年合肥和京东方的合作,协议价 196 亿,虽然后来没有出这么多,但还是在 150 亿以上。在合肥市政府历史上,从来没有为一个企业出过这么多钱。
如果项目失败了怎么办?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对企业的压赌跟私人投资家的冒险是一样的,因为好机会不多,一旦认准了,必须要冒风险。所以,地方政府为了支持一个企业实现产业梦想,是拿「真金白银」加以扶持的。
在2007年决定落地合肥之前,京东方一度亏损。京东方科技集团副总裁、合肥区域总经理张羽介绍,在京东方合肥六代线之前,公司5代线、4.5代线都不理想,企业运营、市场销售很不景气,合肥六代线成为京东方的转折点,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合肥是我们的福地,也是我们合作商的福地。”他说。
京东方项目在合肥的成功,被称为“合肥模式”:以尊重市场规律为前提,把投资引领培育产业放在第一位,找准市场需求、遵循产业逻辑,巧用资本市场以小博大,并能实现“筹集-投入-退出”全过程把控。
“为了项目能上马,当时合肥市承诺拿出一年财政收入的80%来投资,”一名合肥政府官员透露说,在充分产业调研和深思熟虑之后,尽管面临较大的舆论质疑压力以及其他多个方面的阻力,合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力排众议,敲定了合肥京东方6代线项目。
此后,京东方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全球最高世代线的10.5代线也先后在合肥建成投产。同时,一大批显示领域的企业接踵而至。
2017年底,在京东方合肥10.5代线产品下线前,合肥新闻联播做了一个连续三期的《合肥有个京东方》的新闻联播。
京东方为合肥市政府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名,2010年,6代线的投产结束了我国大尺寸液晶面板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其次是实惠,京东方在合肥不仅投资的是生产线,还包括了智能制造工厂和数字医院等项目,截至2017年底,京东方在合肥的投资已超1000亿,即使只有10倍的乘数效应,京东方能够带动的总的GDP,也已经超过了合肥市一年的GDP总量,这还不是按照半导体工业100倍的乘数效应来算。
京东方撑起了整个合肥经济,这样的论断毫不夸张。并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合肥市的高科技生态已然是“鸡生蛋、蛋生鸡、鸡和蛋都留在合肥不想走了”。
在《合肥有个京东方》新闻联播中,京东方配套供应商合肥三利谱光电科技厂长任海东现身说法,说当时企业选址在武汉还是合肥犹豫过,但最终定址合肥,现在三利谱光电给京东方供货可以做到零库存。
据报道称,有人算了一下,仅算一下合肥市政府平台所持有的京东方股票,巅峰时期的浮盈就有上百亿。
这个市场,向来不是中国企业的舞台,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三星电子,SK海力士和美光科技(MU)三家公司占据着95%的市场份额,它们称为“ DRAM Trio”或“ D3”。它们既是高墙,也是铁板。
如今,一丝丝裂缝出现了。
5月14日,合肥长鑫推出了自己的DRAM芯片产品,这被视作中国企业在此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早在2014年6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年9月24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简称“大基金”)成立。
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国家牵头,发起冲击。
此时的DRAM市场格局是这样的:三星以45%在市场占有率,占据着绝对地位,海力士29%紧随其后,加上镁光的21%,美韩占据了DRAM市场的95%,剩下的份额,被台湾的南亚和华邦瓜分,中国,从0开始。
彼时,中国内地的芯片产业,被韩日欧美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同行逼入「芯片产业墙角」。
2017年末,合肥开始“破题”,并实现了“捷足先登”。
合肥是这样用真情,打动了兆易:要上了一条生产线,还要一起出钱买了专利。
彼时,兆易用“怀疑的眼光”看着合肥。知道研发生产DRAM得烧多少钱吗?启动资金一年至少一百亿!
合肥用京东方的故事,表达的决心:很多年前,合肥就花了60亿拉起了京东方。
于是,合肥开始书写“中国芯”崛起的故事。合肥市出资75%,兆易出资25%,成立合资公司合肥长鑫,专攻DRAM芯片研发生产。
2019年,长鑫从加拿大知识产权商Wi-LAN Inc.手中买到了全套的专利授权。同年9月,合肥长鑫宣布8Gb颗粒的国产DDR4内存量产。
随后,长鑫代工的内存条在京东悄悄上架了。一上架库存就迅速被一抢而空。合肥凭什么?凭的是高科技,凭的性价比,凭的是中国芯、中国造的信誉,凭的是“舍与得”的厚道和“四全服务”的诚信。
于是“中国芯”在合肥实现了全产业链的“谋篇布局”,于是“芯屏器合”的大格局,使合肥形成了一个又一个“高新尖”千亿产业集群,带动的是数以十万计的“蓝领”就业。
有网友这么评论:自从光威发布了国产内存,金士顿、三星的工厂突然就不着火了,不发大水了。员工也不罢工了,产能也够了,价格突然就降了,毕竟合肥长鑫给的压力不小,光威弈Pro正式上市,首个纯国产DDR4内存条,沸腾了整个科技圈。性能还不错,而且价格具有绝对优势,8G的售价仅仅218元。
以前国外厂商可是炒到一千两百多,内存都可以做成期货的,一天一个价,缺什么,什么贵!现在国产出来了,直接便宜了一千块!
这时候金士顿已经坐不住了,雷电系列8G 内存的价格直接刷新了两年来的最低价,还死活要比国产价格低,降到了215元,比国产还便宜3块钱。
外国品牌是有国产品牌竞争才把价格降到比国产品牌还低,这就是想拖死国产品牌,然后价格还是他们说了算,如果自己人还不支持国产,总有一天外国人还是会骑在我们头上。
2019年,合肥市GDP9409亿元,离万亿俱乐部只是需“临门一脚”。请注意,这是2000年的三十倍;此时合肥与上海、北京同为“国家科学中心城市”(相比区域中心城市的含金量,要高得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南有深圳,中部地区有合肥,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但合肥的故事,会更令人羡慕。为什么?因为,合肥作为一个不靠边,不临海的内陆城市,有着明显的“天然不足”。不要说资本与科技和优惠政策等“要素”无法与深圳“同日而语”,就是改变内陆省份的老旧观念,也是“难上加难”。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合肥实现“无中生有”高质量发展,真的是创造了“中国芯”的“合肥奇迹”。
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梅松林在接受采访时称,传统国际品牌真正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大众此举算是标志性事件。
“如大众般出手之狠、出手之猛的企业尚未有。”梅松林谈道。在他看来,大众此举,一方面因为中国是大众在全球的重要战略市场,中国电动车市场发展之快,让大众不得不重视并迅速做出决策;另一方面是由于特斯拉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的攻城略地,让大众产生压力。
特斯拉的市值超过大众已经接近丰田,尤其是在中国这一战略要地,特斯拉的国产让大众觉得自己的奶酪被触动。大众要在中国扩大电动车市场,仅依赖南北大众两大合资公司并不够,必须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大众汽车集团CEO迪斯谈到:“我们和安徽省政府、江淮集团进行探讨时,在战略上是要让新能源汽车乘用车业务大幅度地发展,而不是专注于重载卡车和商用车,所以我们决定在合资企业当中增资达到75%。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和江淮集团更好地发挥出合力,和他们的股东安徽省国资委共同持股。”
国信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在2019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中,国轩高科占比约为5%,仅次于宁德时代与比亚迪,位列行业第三。
“通过入股国轩高科,我们能够参与到电动汽车、电池电芯生产的完整价值链当中,同时共同加强在电池领域研发工作,这对于大众汽车的电动化战略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有助于实现我们的电池供应链的多元化。”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谈道,将来江淮大众将会推出小型电动汽车产品,在这一类电动汽车产品当中,LFP电池在其所针对的价位上有优势。
目前,大众在合肥的江淮大众研发中心和设计中心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建设,预计将在2023年把一些新车型推出市场。大众希望这些小型走量的车型加上南北大众的新能源车,更快占领各个细分市场。
私募大佬在微博转了一条段子,是这么说的:转:中国最牛的风险投资机构其实是合肥市政府,2007年,拿出全市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赌面板,投了京东方,最后赚了100多亿;
2011年又拿出100多亿赌半导体,投了长鑫/兆易创新,赢了,上市估计浮赢超过1000亿;
2019年,又拿出100亿赌新能源,投蔚来,结果大众汽车新能源板块落地合肥。
一时间引发网友讨论:简直是神操作,合肥市政府有隐藏的股神。
小编搜了一些资料,来讲讲合肥政府有多牛。如果有人说,南有深圳,中部地区有合肥!
十年磨一剑
京东方成了国际显示产业龙头企业
“京东方自身难保,不看好这一项目。”
2008年,京东方落户合肥的消息落地,周围一片非议。当时全球金融危机,国外液晶巨头的降价让京东方备受打压,当年由盈转亏,资金压力巨大。
引入京东方,对合肥市政府而言就是豪赌,是“敢为天下先”。开建的第6代TFT-LCD液晶面板线所需的175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完全由政府托底。
在地块配套条件、土地价格、能源供应、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政策性支持外,合肥市政府投入60亿,战略投资者投入30亿,如未能引入战略投资,剩下的85亿在合肥政府的支持下贷款解决。
当年,合肥市财政收入仅300亿。为此甚至把地铁项目都暂停了。
当年合肥和京东方的合作,协议价 196 亿,虽然后来没有出这么多,但还是在 150 亿以上。在合肥市政府历史上,从来没有为一个企业出过这么多钱。
如果项目失败了怎么办?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对企业的压赌跟私人投资家的冒险是一样的,因为好机会不多,一旦认准了,必须要冒风险。所以,地方政府为了支持一个企业实现产业梦想,是拿「真金白银」加以扶持的。
在2007年决定落地合肥之前,京东方一度亏损。京东方科技集团副总裁、合肥区域总经理张羽介绍,在京东方合肥六代线之前,公司5代线、4.5代线都不理想,企业运营、市场销售很不景气,合肥六代线成为京东方的转折点,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合肥是我们的福地,也是我们合作商的福地。”他说。
京东方项目在合肥的成功,被称为“合肥模式”:以尊重市场规律为前提,把投资引领培育产业放在第一位,找准市场需求、遵循产业逻辑,巧用资本市场以小博大,并能实现“筹集-投入-退出”全过程把控。
“为了项目能上马,当时合肥市承诺拿出一年财政收入的80%来投资,”一名合肥政府官员透露说,在充分产业调研和深思熟虑之后,尽管面临较大的舆论质疑压力以及其他多个方面的阻力,合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力排众议,敲定了合肥京东方6代线项目。
此后,京东方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全球最高世代线的10.5代线也先后在合肥建成投产。同时,一大批显示领域的企业接踵而至。
2017年底,在京东方合肥10.5代线产品下线前,合肥新闻联播做了一个连续三期的《合肥有个京东方》的新闻联播。
京东方为合肥市政府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名,2010年,6代线的投产结束了我国大尺寸液晶面板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其次是实惠,京东方在合肥不仅投资的是生产线,还包括了智能制造工厂和数字医院等项目,截至2017年底,京东方在合肥的投资已超1000亿,即使只有10倍的乘数效应,京东方能够带动的总的GDP,也已经超过了合肥市一年的GDP总量,这还不是按照半导体工业100倍的乘数效应来算。
京东方撑起了整个合肥经济,这样的论断毫不夸张。并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合肥市的高科技生态已然是“鸡生蛋、蛋生鸡、鸡和蛋都留在合肥不想走了”。
在《合肥有个京东方》新闻联播中,京东方配套供应商合肥三利谱光电科技厂长任海东现身说法,说当时企业选址在武汉还是合肥犹豫过,但最终定址合肥,现在三利谱光电给京东方供货可以做到零库存。
据报道称,有人算了一下,仅算一下合肥市政府平台所持有的京东方股票,巅峰时期的浮盈就有上百亿。
押注半导体
“中国芯”在合肥崛起
这个市场,向来不是中国企业的舞台,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三星电子,SK海力士和美光科技(MU)三家公司占据着95%的市场份额,它们称为“ DRAM Trio”或“ D3”。它们既是高墙,也是铁板。
如今,一丝丝裂缝出现了。
5月14日,合肥长鑫推出了自己的DRAM芯片产品,这被视作中国企业在此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早在2014年6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年9月24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简称“大基金”)成立。
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国家牵头,发起冲击。
此时的DRAM市场格局是这样的:三星以45%在市场占有率,占据着绝对地位,海力士29%紧随其后,加上镁光的21%,美韩占据了DRAM市场的95%,剩下的份额,被台湾的南亚和华邦瓜分,中国,从0开始。
彼时,中国内地的芯片产业,被韩日欧美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同行逼入「芯片产业墙角」。
2017年末,合肥开始“破题”,并实现了“捷足先登”。
合肥是这样用真情,打动了兆易:要上了一条生产线,还要一起出钱买了专利。
彼时,兆易用“怀疑的眼光”看着合肥。知道研发生产DRAM得烧多少钱吗?启动资金一年至少一百亿!
合肥用京东方的故事,表达的决心:很多年前,合肥就花了60亿拉起了京东方。
于是,合肥开始书写“中国芯”崛起的故事。合肥市出资75%,兆易出资25%,成立合资公司合肥长鑫,专攻DRAM芯片研发生产。
2019年,长鑫从加拿大知识产权商Wi-LAN Inc.手中买到了全套的专利授权。同年9月,合肥长鑫宣布8Gb颗粒的国产DDR4内存量产。
随后,长鑫代工的内存条在京东悄悄上架了。一上架库存就迅速被一抢而空。合肥凭什么?凭的是高科技,凭的性价比,凭的是中国芯、中国造的信誉,凭的是“舍与得”的厚道和“四全服务”的诚信。
于是“中国芯”在合肥实现了全产业链的“谋篇布局”,于是“芯屏器合”的大格局,使合肥形成了一个又一个“高新尖”千亿产业集群,带动的是数以十万计的“蓝领”就业。
有网友这么评论:自从光威发布了国产内存,金士顿、三星的工厂突然就不着火了,不发大水了。员工也不罢工了,产能也够了,价格突然就降了,毕竟合肥长鑫给的压力不小,光威弈Pro正式上市,首个纯国产DDR4内存条,沸腾了整个科技圈。性能还不错,而且价格具有绝对优势,8G的售价仅仅218元。
以前国外厂商可是炒到一千两百多,内存都可以做成期货的,一天一个价,缺什么,什么贵!现在国产出来了,直接便宜了一千块!
这时候金士顿已经坐不住了,雷电系列8G 内存的价格直接刷新了两年来的最低价,还死活要比国产价格低,降到了215元,比国产还便宜3块钱。
外国品牌是有国产品牌竞争才把价格降到比国产品牌还低,这就是想拖死国产品牌,然后价格还是他们说了算,如果自己人还不支持国产,总有一天外国人还是会骑在我们头上。
2019年,合肥市GDP9409亿元,离万亿俱乐部只是需“临门一脚”。请注意,这是2000年的三十倍;此时合肥与上海、北京同为“国家科学中心城市”(相比区域中心城市的含金量,要高得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南有深圳,中部地区有合肥,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但合肥的故事,会更令人羡慕。为什么?因为,合肥作为一个不靠边,不临海的内陆城市,有着明显的“天然不足”。不要说资本与科技和优惠政策等“要素”无法与深圳“同日而语”,就是改变内陆省份的老旧观念,也是“难上加难”。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合肥实现“无中生有”高质量发展,真的是创造了“中国芯”的“合肥奇迹”。
下注新能源汽车
牵手国际汽车品牌
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梅松林在接受采访时称,传统国际品牌真正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大众此举算是标志性事件。
“如大众般出手之狠、出手之猛的企业尚未有。”梅松林谈道。在他看来,大众此举,一方面因为中国是大众在全球的重要战略市场,中国电动车市场发展之快,让大众不得不重视并迅速做出决策;另一方面是由于特斯拉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的攻城略地,让大众产生压力。
特斯拉的市值超过大众已经接近丰田,尤其是在中国这一战略要地,特斯拉的国产让大众觉得自己的奶酪被触动。大众要在中国扩大电动车市场,仅依赖南北大众两大合资公司并不够,必须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大众汽车集团CEO迪斯谈到:“我们和安徽省政府、江淮集团进行探讨时,在战略上是要让新能源汽车乘用车业务大幅度地发展,而不是专注于重载卡车和商用车,所以我们决定在合资企业当中增资达到75%。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和江淮集团更好地发挥出合力,和他们的股东安徽省国资委共同持股。”
国信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在2019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中,国轩高科占比约为5%,仅次于宁德时代与比亚迪,位列行业第三。
“通过入股国轩高科,我们能够参与到电动汽车、电池电芯生产的完整价值链当中,同时共同加强在电池领域研发工作,这对于大众汽车的电动化战略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有助于实现我们的电池供应链的多元化。”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谈道,将来江淮大众将会推出小型电动汽车产品,在这一类电动汽车产品当中,LFP电池在其所针对的价位上有优势。
目前,大众在合肥的江淮大众研发中心和设计中心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建设,预计将在2023年把一些新车型推出市场。大众希望这些小型走量的车型加上南北大众的新能源车,更快占领各个细分市场。
上一页:西门子首次全面解读工业5G
下一页:德国竟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