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百来年发展 氢能“转正”为主流能源吗?
添加时间:2020-01-10 点击次数:385
目前,氢能源被视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国际氢能委员会认为,在2050年,氢能将会达到最终能源使用的18%的需求量,而且能够提供一个社会有效,经济可行的氢能解决方案。
1766年,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亨利·卡文迪许通过金属与酸反应制得氢气并对其进行研究,人类开始对氢气作为能源使用产生了兴趣。在40年后,1806年一位瑞士发明家制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以氢氧混合气体为能源的单缸内燃机,这比德国企业家卡尔·本茨1885年设计和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能实际应用的内燃机发动的汽车还要早几十年。但由于受当时技术水平所限,制造和使用氢气远比使用煤炭和汽油等资源复杂,氢气内燃机迅速被“淹没”在蒸汽机和柴汽油机的大潮中。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内燃机的发明使得人类生产力取得极大进步,不过巨大的化石能源消耗,也让如今石油等资源捉襟见肘,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问题接踵而至,寻找清洁的可替代能源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目前,氢能源被视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国际氢能委员会认为,在2050年,氢能将会达到最终能源使用的18%的需求量,而且能够提供一个社会有效,经济可行的氢能解决方案。
在氢能利用方面,氢燃料电池被看做是新能源汽车的终极技术路线之一。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注速度快、低温性能好、续航里程长,使用可再生能源制备的绿色氢气,可以做到全程零碳排放,已成为全球实现能源转型、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技术路径,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更是占有一席之地。
我国在政策层面对氢能源燃料电池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早在2006年就将其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之后,《“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等国家级规划都明确了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的战略性地位。根据我国2016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20年、2025年、2030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要分别达到5000辆、5万辆以及100万辆。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
不过由于氢气和电池(催化剂)生产成本高、储氢材料量产及成本降低难以实现突破等,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一直显得“不温不火”。在出行领域,以锂离子动力电池为主的纯电动汽车是当前的技术发展的主要路径。
2019年12月,工信部发布公告,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公开征求意见,其中首次提出“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运行”。征求意见的提出被业内看做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可能实现规模化发展的标志。
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日前表示,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各有优势,面向量大面广的远程公交、双班出租、城市物流、长途运输等市场需求,应及时把产业化重点向燃料电池汽车拓展,鼓励骨干企业和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区域商业化运营示范,实现汽车产品型谱电动化全覆盖。
全球最大的汽车技术供应商博世认为,中国是未来燃料电池研发和应用的重要市场。目前博世中国氢燃料电池中心已在无锡开建,这是博世集团首个在德国以外的燃料电池中心,并计划于2021年实现小批量生产。
另外,2020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氢燃料客车也将投入使用,三大赛区之一的延庆区已开建当地首座加氢站。据悉,该加氢站规模为500公斤/天,每日能为近33辆氢能公交提供加注服务,建成后,将作为延庆区氢能交通重要基础设施,以绿色、零碳、环保的形象,为2020年高山滑雪世界杯延庆站、北京冬奥会测试赛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氢燃料车辆示范运营提供保障,同时对京津冀地区后续氢能项目建设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