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产业“路线图”出炉 六大赛道值得关注

添加时间:2024-03-29 点击次数:275

近日,工信部、教育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文旅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部署全面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打造标志性产品、壮大产业主体、丰富应用场景、优化产业支撑体系等6方面共16项重点任务。

目前,以元宇宙、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驱动的未来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尽管目前未来产业尚在孵化阶段,但其自身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

2025年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重大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持续涌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融合不断加深,催生出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等新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成为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研究员胡拥军曾表示,未来产业正成为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全球经济产业竞争最激烈的战略必争之地。我国与发达国家处于未来产业发展的同一起跑线,发展未来产业是抢抓未来发展主动权、构筑非对称优势的战略“先手棋”。

但是,不得不面对的是,“我国具备工业体系完整、产业规模庞大、应用场景丰富等综合优势,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各省(区、市)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出台了培育未来产业的政策文件。但我国未来产业发展也面临系统谋划不足、技术底座不牢等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关于未来产业的发展目标,《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未来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安全治理等全面发展,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突破百项前沿关键核心技术,形成百项标志性产品,打造百家领军企业,开拓百项典型应用场景,制定百项关键标准,培育百家专业服务机构,初步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未来产业发展模式。

到2027年,未来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部分领域实现全球引领。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得到普遍应用,重点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培育一批生态主导型领军企业,构建未来产业和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成为世界未来产业重要策源地。

前瞻部署六大赛道

《实施意见》将“全面布局未来产业”放在重点任务的首位,提出要加强前瞻谋划部署。把握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打造未来产业瞭望站,利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技术精准识别和培育高潜能未来产业。


具体来看,未来制造领域,发展智能制造、生物制造、纳米制造、激光制造、循环制造,突破智能控制、智能传感、模拟仿真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广柔性制造、共享制造等模式,推动工业互联网、工业元宇宙等发展。


未来信息领域,推动下一代移动通信、卫星互联网、量子信息等技术产业化应用,加快量子、光子等计算技术创新突破,加速类脑智能、群体智能、大模型等深度赋能,加速培育智能产业。


未来材料领域,推动有色金属、化工、无机非金属等先进基础材料升级,发展高性能碳纤维、先进半导体等关键战略材料,加快超导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创新应用。


未来能源领域,聚焦核能、核聚变、氢能、生物质能等重点领域,打造“采集-存储-运输-应用”全链条的未来能源装备体系。研发新型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高效太阳能电池及相关电子专用设备,加快发展新型储能,推动能源电子产业融合升级。


未来空间领域,聚焦空天、深海、深地等领域,研制载人航天、探月探火、卫星导航、临空无人系统、先进高效航空器等高端装备,加快深海潜水器、深海作业装备、深海搜救探测设备、深海智能无人平台等研制及创新应用,推动深地资源探采、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极地探测与作业等领域装备研制。


未来健康领域,加快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生物育种等前沿技术产业化,推动5G/6G、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新型医疗服务,研发融合数字孪生、脑机交互等先进技术的高端医疗装备和健康用品。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所长韩健表示,2024年我国未来产业政策体系建设将进一步落地落实,关键领域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提速。下一步,需加快优化前沿技术转化路径,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构建“技术研究—早期验证—产品孵化—场景应用—规模推广”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支持企业牵头科研院校搭建未来产业创新联合体,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胡拥军认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是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耦合,需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遵循未来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一体推进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打通从技术创新到产业转化的堵点卡点,加快未来产业发展。



标准化体系不断健全




标准是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和关键所在。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既需通过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明确产业健康发展的路线图,做到“谋定思动”;也需通过对关键标准的主导,加快产业全球化发展布局,把握发展的主动权。目前,我国未来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支撑未来产业的标准化体系不断健全。


此前《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提出了完善高效协同的新产业标准化工作体系、支撑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标准研究、开创高水平国际标准化发展新空间等重点任务。此外,《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开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标准化研究。


而此次《实施意见》明确,加强标准引领与专利护航。结合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统筹布局未来产业标准化发展路线,加快重点标准研制。针对重点标准适时开展宣贯和培训,引导企业对标达标,加速未来产业标准应用推广。促进标准、专利与技术协同发展,引导企业将自主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相融合。完善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建设及储备机制,深化国际国内知识产权组织协作,构建未来产业高质量专利遴选、评价及推广体系。


那么,如何强化标准引领?


前瞻布局标准研究方面,《实施意见》提出,聚焦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制定标准化路线图,研制基础通用、关键技术、试验方法、重点产品、典型应用以及安全伦理等标准,适时推动相关标准制定。


推动标准应用试点方面,组织有关行业协会、标准化专业机构和技术组织,围绕企业发展需求,开展未来产业领域标准的宣贯、培训,将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先进方法以标准形式导入企业研发、生产、管理等环节。


在深化标准国际合作方面,支持国内企事业单位深度参与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国际标准化活动,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推进国际标准研制,探索成立国际性标准化联盟组织。


构建知识产权体系方面,建设未来产业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开展知识产权风险监测与评估。组建知识产权联盟,建设产业专利池,开展重点产业链专利分析,建设高质量专利遴选、评价及推广体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