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涓:当前经济增长动力为何不足?有三点原因

添加时间:2023-07-25 点击次数:220





江小涓(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


60s要点速读:

1、谈及增长动力不足的原因,首先,经济恢复本身是需要时间的;其次,传统产业保持较高增速时被掩盖甚至“不存在”的问题,一旦明显降速将会成为长链条传递的多重问题,可能转化为风险甚至危机;第三,我国处在转入中速增长阶段的新老动能转换期,老的已去新的还在成长,会增大转型期原本就有的困难和风险。


2、虽然全球化没有疫情之前发展顺利,但是和其他的动力源相比,全球化仍然是最强劲的源泉,而其推动力主要是数字全球化带来的影响。


正文:


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中心任务,完成这个任务要求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并重,我们有信心有优势,但也有挑战。我们要通过深化改革广泛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通过高水平开放补短板和开辟新赛道、推动较快增长和结构升级高水平,从而支撑建设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实现。


01

现代化建设目标对增长速度和质量提出要求,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源于这几点


国家制定了建设社会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第一步,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21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26万美元,接近进入高收入国家的门槛线1.27万美元。而进入到高收入国家“中等水平”,人均GDP 大概在3.2万-5.2万美元之间,即便按3.2万美元的下限算,这要求中国在未来13年保持大约年均5.6%的增长率。


从这两年的增长看是有难度的。除了要量的增长外,我们还要有质的增长,我们要的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增长。其中既有量,又有质,都是很有挑战的要求。


从现状来看,目前我们多种政策并用,推动疫后经济复苏,花了很大的力气。整体来看,经济呈现复苏态势,但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劲,内在动能依然不足。


我们和OECD国家相比,可以看到这两年的增长互有高低,而过去40年我们一直保持较大比例高出这些经济体的增速。


谈及增长动力不足的原因,首先,经济恢复本身是需要时间的。长期循环紊乱带来的机制性损伤,以及更重要的是预期改变,中长期发展考虑得少了。由这种状况回到常态,需要较长时间。


其次,传统产业保持较高增速时被掩盖甚至“不存在”的问题,一旦明显降速将会成为长链条传递的多重问题,可能转化为风险甚至危机。


第三,我国处在转入中速增长阶段的新老动能转换期,老的已去新的还在成长,会增大转型期原本就有的困难和风险。


02

新的有利条件提供新机遇,中国数字经济在全球最有竞争力


我们的发展条件也出现了变化。比如,劳动力成本变化,我国劳动报酬与发达国家劳动报酬的差距明显缩小,继续靠低成本劳动力大量生产中低档产品并大量出口的增长方式不可持续。


其次,劳动力数量减少和人口抚养比结构变化。不过我认为,尽管我国劳动力人口在下降,但考虑到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不会给我们带来本质影响。但人口抚养比迅速提高,这是一个全社会的压力。


同时,进入高收入阶段人民诉求多元多样,资源配置要兼顾各方需求,用于支撑经济增长的资源权重下降。此外,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比如我们与发达国家从垂直分工变为水平分工,从互补变为竞争,竞争与打压同向共振,传统的合作共赢模式改变。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自己的优势,比如,中国科技能力显著提高、超大规模经济体的优势、人力资本具有综合竞争力、参与国际分工程度深以及数字经济发展快规模大。


中国数字经济在全球最有竞争力,这是我们非常独特的优势。首先,我们的数字消费市场规模全球最大,12亿月活人数,每天7小时的上网时间,80亿小时的线上时长,比OECD所有的国家都大;第二,产业规模最大,我们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远远高于其他任何经济体,产业数字化的基础要有产业,所以我们的产业数字化没有问题。


03

实现现代化目标要抓住关键因素,实现质的提升与量的增长相统一


从近半年来看,仅靠熨平短期的宏观政策不足以使这么大的盘子保持5%-6%的速度十多年,最后还是要靠形成泛在新动能,这个动能要作用于整个社会层面才可以做到,所以最后还是要靠改革开放,从目前来看,需要我们广泛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推动较快增长和结构升级。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频繁在多个重要政府文件、会议中提出。


为何要多次强调民营经济发展呢?民营经济发展状况成为决定经济增长速度的最重要因素,关乎现代化建设目标中“数量”指标的实现。“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各方面的主体部分:从量上看,“66789”,分别是占税收比重、占GDP比重、占创新比重、占就业比重和占企业数量比重。


但是我们不能把民营企业视为补数充数的目标对待。所谓开辟新赛道,抓住新机遇,在全球化过程中靠的都是民营企业。2022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中民企占72%;光伏产业全球前10强中8家都是中国民企;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300多家中民营企业占比84%。


就扩大开放而言,虽然全球化没有疫情之前发展顺利,但是和其他的动力源相比,全球化仍然是最强劲的源泉。在这个过程中,全球化的推动力主要是数字全球化带来的影响。


100家最大的数字跨国公司疫情期间上涨的非常快,服务贸易中数字支撑的服务贸易已经超过了65%,数字支撑了我们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高度重视高水平开放,无论是顶层设计、进口出口、制度建设等都做了非常完整的安排。而且,中央多次强调高水平的开放,政治局会议说要把吸引外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和抢占新赛道,都需要畅通的外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