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新兴产业“半年报”
添加时间:2023-07-21 点击次数:219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杜壮
ChatGPT的火爆,让微软、谷歌、百度、阿里、科大讯飞等更多企业看到了生成式AI的魅力;由国产大飞机C919执行的东航航班MU9197成功抵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完成了常态化商业运行后的首个航班任务;今年1-6月,中央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房地产)1.4万亿元,同比增长18.6%,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超过40%,在全部投资中的占比超过1/4,主要覆盖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15个重点产业领域方向……今年上半年,一个个热点事件和数据让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最受各界关注的产业。
7月17日,2023年中国经济半年报公布。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整体上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长4.2%。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5%,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快2.7个百分点。此外,高技术产业投资较快增长。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1.8%、13.9%。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主任金贤东在今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结构持续调整优化,发展动能加快培育壮大。
如今,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压力,如何理解这份“半年报”?新兴产业又面临怎样的风险和机遇?
被称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关键一年的2023年,在国内AI大模型已经遍地开花。今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统计,截至5月28日,国内10亿级参数规模以上基础大模型至少已发布79个。由此产生的算力、硬件配件、基础软件和应用落地等环节形成的产业链,让更多的企业和产业迎来巨大机遇。
在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新经济智库首席研究员朱克力看来,大模型是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些技术广泛应用将推动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的竞争力。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下功勋”。
上半年,围绕破解“卡脖子”难题,半导体有关生产设备的生产保持高速增长,其中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分别增长30.9%、46.5%;智能消费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带动智能消费设备制造增长12.0%,其中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其他智能消费设备制造分别增长36.3%、12.5%、20.0%。
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正处于抢占制高点、向更高位跃升的重要关口。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3%。
谈及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朱克力对本刊记者表示:“上半年,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词可以概括为数字化、绿色化、创新化、智能化。”具体来说,他认为,上半年,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增长重要驱动力,其中数字产业化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不断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产业数字化则体现为传统产业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实现生产、管理、营销等各个环节数字化升级。同时,智能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不断推进数实融合;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产业发展迅速,产能不断扩大,市场份额逐渐提高。此外,生物医药产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果;新药研发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生产技术不断升级,医疗器械等相关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主任、研究员洪群联对本刊记者表示,上半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为2022年以来的阶段性高点,表明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以来我国服务业正在加快恢复增长。从细分行业看,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保持较快增长,一方面接触型集聚性服务业大幅改善,服务业消费得到快速释放;另一方面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数字经济大潮中持续发展,数字化转型、信息服务需求不断扩大。因此,服务业发展总体呈现恢复加快、转型加快的态势。
那么,上述这三类新产品为何会保持增长?
“去年以来,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中,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计算机等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洪群联对本刊记者表示,具体来说,绿色化、数字化是全球发展的重要主题,也是我国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节能、低碳产品以及数字产品的市场需求强劲,带动了上述三类产品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我国持续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提升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比例,逐渐在全球市场形成了竞争优势;此外,鼓励新产品的政策力度较大,将推动相关产品创新、生产和消费。例如我国继续对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延续到2027年12月31日;《“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8%。
朱克力告诉本刊记者,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是驱动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计算机等新兴产业保持增长的“三驾马车”。
谈及原因,朱克力认为,首先,政策支持是保障。随着一系列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实施,包括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加快光伏产业发展、推动工业控制计算机等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等,为这些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次,市场需求是关键。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绿色产品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同时,工业控制计算机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推广和认可。
再者,技术进步是动力。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工业控制计算机等产业在技术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竞争力。例如,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技术不断提升,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不断提高,工业控制计算机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等。
“新兴产业相关企业在当前形势下和发展过程中,的确可能面临消费疲软和刺激政策大幅提升并存的情况。”在朱克力看来,针对消费疲软,应同时着眼供给侧和需求侧,应不断提升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市场份额。通过创新营销方式、拓展新的消费场景等手段,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提升消费水平。在刺激政策大幅提升的过程中,新兴产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应抓住政策机遇,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包括融资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方面。同时还要关注政策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以适应政策环境。
如何看待经济运行中的风险挑战?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日前表示,国民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稳固,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波动下行,国内一些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推动经济持续向好还需继续努力。
对于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问题,付凌晖认为主要是由宏观数据的综合性和微观主体感受的局部性造成。
朱克力表示,总体来看,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长期来看要依靠企业内生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因此需要企业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实现自身及行业高质量发展。
ChatGPT的火爆,让微软、谷歌、百度、阿里、科大讯飞等更多企业看到了生成式AI的魅力;由国产大飞机C919执行的东航航班MU9197成功抵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完成了常态化商业运行后的首个航班任务;今年1-6月,中央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房地产)1.4万亿元,同比增长18.6%,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超过40%,在全部投资中的占比超过1/4,主要覆盖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15个重点产业领域方向……今年上半年,一个个热点事件和数据让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最受各界关注的产业。
7月17日,2023年中国经济半年报公布。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整体上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长4.2%。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5%,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快2.7个百分点。此外,高技术产业投资较快增长。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1.8%、13.9%。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主任金贤东在今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结构持续调整优化,发展动能加快培育壮大。
如今,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压力,如何理解这份“半年报”?新兴产业又面临怎样的风险和机遇?
01
新兴产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被称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关键一年的2023年,在国内AI大模型已经遍地开花。今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统计,截至5月28日,国内10亿级参数规模以上基础大模型至少已发布79个。由此产生的算力、硬件配件、基础软件和应用落地等环节形成的产业链,让更多的企业和产业迎来巨大机遇。
在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新经济智库首席研究员朱克力看来,大模型是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些技术广泛应用将推动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的竞争力。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下功勋”。
上半年,围绕破解“卡脖子”难题,半导体有关生产设备的生产保持高速增长,其中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分别增长30.9%、46.5%;智能消费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带动智能消费设备制造增长12.0%,其中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其他智能消费设备制造分别增长36.3%、12.5%、20.0%。
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正处于抢占制高点、向更高位跃升的重要关口。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3%。
谈及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朱克力对本刊记者表示:“上半年,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词可以概括为数字化、绿色化、创新化、智能化。”具体来说,他认为,上半年,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增长重要驱动力,其中数字产业化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不断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产业数字化则体现为传统产业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实现生产、管理、营销等各个环节数字化升级。同时,智能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不断推进数实融合;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产业发展迅速,产能不断扩大,市场份额逐渐提高。此外,生物医药产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果;新药研发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生产技术不断升级,医疗器械等相关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主任、研究员洪群联对本刊记者表示,上半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为2022年以来的阶段性高点,表明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以来我国服务业正在加快恢复增长。从细分行业看,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保持较快增长,一方面接触型集聚性服务业大幅改善,服务业消费得到快速释放;另一方面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数字经济大潮中持续发展,数字化转型、信息服务需求不断扩大。因此,服务业发展总体呈现恢复加快、转型加快的态势。
02
这三类新产品为何保持增长?
那么,上述这三类新产品为何会保持增长?
“去年以来,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中,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计算机等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洪群联对本刊记者表示,具体来说,绿色化、数字化是全球发展的重要主题,也是我国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节能、低碳产品以及数字产品的市场需求强劲,带动了上述三类产品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我国持续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提升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比例,逐渐在全球市场形成了竞争优势;此外,鼓励新产品的政策力度较大,将推动相关产品创新、生产和消费。例如我国继续对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延续到2027年12月31日;《“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8%。
朱克力告诉本刊记者,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是驱动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计算机等新兴产业保持增长的“三驾马车”。
谈及原因,朱克力认为,首先,政策支持是保障。随着一系列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实施,包括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加快光伏产业发展、推动工业控制计算机等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等,为这些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次,市场需求是关键。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绿色产品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同时,工业控制计算机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推广和认可。
再者,技术进步是动力。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工业控制计算机等产业在技术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竞争力。例如,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技术不断提升,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不断提高,工业控制计算机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等。
03
消费疲软和刺激政策提升并存?
“新兴产业相关企业在当前形势下和发展过程中,的确可能面临消费疲软和刺激政策大幅提升并存的情况。”在朱克力看来,针对消费疲软,应同时着眼供给侧和需求侧,应不断提升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市场份额。通过创新营销方式、拓展新的消费场景等手段,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提升消费水平。在刺激政策大幅提升的过程中,新兴产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应抓住政策机遇,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包括融资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方面。同时还要关注政策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以适应政策环境。
如何看待经济运行中的风险挑战?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日前表示,国民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稳固,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波动下行,国内一些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推动经济持续向好还需继续努力。
对于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问题,付凌晖认为主要是由宏观数据的综合性和微观主体感受的局部性造成。
朱克力表示,总体来看,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长期来看要依靠企业内生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因此需要企业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实现自身及行业高质量发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