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生:新形势下的产业链发展与重塑

添加时间:2023-07-14 点击次数:226

题记:2023年6月21日,北大国发院、中信书院、中金研究院联合举办承泽论坛第16期,围绕“大国规模和产业链韧性——宏观、政策与技术”主题,特邀《经济的常识》作者、北大国发院院长、南南学院执行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大国产业链》作者、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中金研究院院长彭文生,展开主题演讲和对话。

有人将过去40年称为第三次“超级全球化”时期,其特点包括商品和资本自由流动,劳动力的流动程度也很高。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这第三次超级全球化,的确是和资本开放、资金的自由流动结合,尤其是与直接投资、实体经济以及产业发展结合。

这期间的产业链发展,不仅表现为最终消费品的贸易链增加,还包括中间成品贸易链增加,也就是说产业链在不同节点和空间上更分散,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形成所谓的全球产业链。

全球产业链形成有三大背景

全球产业链的形成有三大背景:

1.  全球化大思潮,人民对经济和社会的总体思维变化,更关注市场和资金的自由流动;

2.  技术进步,尤其是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传统意义上的空间距离缩短,产业链在不同节点、地区、国家的中间协同成本下降,这都使得分工细化和产业链拉长变为可能;

3.  人口第一大国的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而且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使中国储蓄率高,高储蓄率就有更多资源投资于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又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公共品。

中国加入全球贸易体系后,对全球产业链的结构布局带来重大影响。这个过程中,不仅中国受益,全球都受益。

全球产业链正面临三大挑战

当前,全球产业链遇到了挑战,总体分为三个方面:

1.  贸易保护主义。这一趋势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开始,在特朗普政府实施保护主义政策,针对中国提高关税时愈演愈烈。

2.  绿色转型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要求政府间协同干预、国际协作,对全球产业链同样带来重大影响。

3.  地缘政治,包括俄乌冲突、中美。全球产业链过去看效率,现在不仅看效率,还要看稳定和安全。

一纵一横,中国面临两大具体挑战

在上述大背景之下,对于中国来讲,还面临两个具体挑战:

一是纵向的卡脖子风险。我们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下游位置,在高科技领域领先的技术还比较少,在一些关键领域,比如硬科技、数字技术方面,都面临美国的限制措施。

另一个是横向“去中心”化风险。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大制造业产品出口中心,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担心对中国最终产品供应过于依赖进而出现安全问题,因此要“去中心化”,搞所谓的“友岸”“回流”“近岸”,目的是把一些产能从中国迁出去,减少对中国最终品的依赖。

这两大挑战,对中国甚至全球都有影响。因为对全球来讲,同样将进一步提高生产成本,比如转向自主创新,就会显著提高研发成本。

要应对挑战,我们需要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中国是全球人口大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超过2亿,拥有全球第一大制造中心、第二大消费市场,无论是服务业还是制造业的固定成本分摊,再或者科研、经费成本分摊等,我们都有优势。

总之,逆全球化对所有人都不利,但相比较而言,对小型经济体尤其不利,因为小型经济体参与全球分工、享受规模经济的空间会变得更小,而传统大国在这方面具备优势。

最后,我们虽然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但也不需要过度悲观。在未来全球竞争合作中如何发挥好中国的规模优势,将是我们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编辑:王贤青、王志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