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成果转化融资、融智与融制的思路与建议
添加时间:2023-03-01 点击次数:199
“科技成果转化”是中国过去40年科技体制改革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也是一个带有明显“中国特色”的概念,其原因在于政府一直是高校和公立科研机构科研活动的主要资助者、举办者和管理者。近年来国家部委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促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建设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多个方面加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
近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更高要求,要“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本文将从综合能力打造、投资谈判、投后管理三个方面,阐述高科技成果在融资、成长、以及最终转化成生产力的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的仪表盘与稳健操控的方向盘。
1、不断完善成果自身
打造其综合能力与特殊气质
好的成果一般都具备扎实的工作基础、丰富的想象空间,以及明晰的发展路径。高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第一要务就是要做好自己的事,不断做到自我完善和优化,打造最完美的自己。
1、深刻理解技术的本质与进化轨迹
技术的本质是实现目的的一种手段,其特性包括组合、递归与对某类现象的应用。新技术的起源是将特定的需求与可开发的现象链接起来,针对现有目的而采用一个新的或不同的原理来实现。技术的进化和发展或始于特定的需求,或始于可开发的现象,或始于已有的技术;展示出的特征或是内部替换,或是结构深化;其意义或是颠覆性,或是延续性。
打造完美的技术面应正确辨别原创技术、还是延展性技术,精准分析其技术优势和技术成熟度,为产品开发奠定基础;牢固构建产品的技术壁垒,根据技术延伸性适时拓展,以维持产品的市场价值和份额。
2、认真分析细分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以医疗市场为例,诊断是如何治疗的基础,没有诊断就没有治疗。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诊断模式不断扩展,疾病展现的不同特征、发生发展情况和治疗效果被不断揭示,为增进药物治疗、外科手术等医学干预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疾病的精确分型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例如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项目进行了历时十余年跨癌基因组分析,将解剖学上的33种癌症重新归类为28种亚型,而某一种分子亚型,竟能包括传统解剖学意义上的25种癌症。源于不同器官的肿瘤可能在分子层面有诸多共性,而来自同一器官的肿瘤可能有截然不同的基因组图谱。疾病的重新定义与分类将催生未来新的医疗模式与市场格局。
打造完美的市场面应正确地判断行业市场规模、潜在市场容量,以及影响市场容量和产品渗透率的各种因素;不仅在同一业务层面区分现有竞争者和潜在竞争者,而且精准分析上游供应商情况、下游客户类型和特征等等。
3、积极引进先进的产品研发理念
企业运营一般都是两条主线,实现企业商业目标与满足客户需求,两者缺一不可。无论产品研发是技术导向,还是市场导向,企业最终都要实现以上两个目标。因此,所有研发项目其实都是一种投资行为,应从一开始就要充分考虑产品、服务、解决方案和技术的投资回报率,从市场需求、技术开发、财务、知识产权、制造、供应链等方面做好产品的概念验证与功能测试。
打造完美的产品研发面应从企业战略、市场规划、产品和技术规划、各功能部门的规划方面做好统筹布局;提前识别公共技术和关键技术,做好重点技术布局;摈弃“接力棒式”的产品开发流程,采用跨部门合作团队,并串结合的方式;此外在业务发展的同时,加强内部能力建设,实现业务与能力均衡发展。
2、深入洞察世界
看清投资方的实力与品位
经典电影《教父》曾说,“那些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资本市场比创业项目更加复杂。因此,项目融资过程中不仅要不断完善自己,而且还要认真研究资本市场的格局与变化,看清投资方的实力与品位。
1、全面了解创业投资者的分类与特点
从投资渠道来看,有政府投资,也有社会投资;从资本来源来看,有产业资本,也有金融资本,或者说是战略投资、财务投资;从货币类型来看,有人民币投资,也有美元等外币投资;从投资阶段来看,有专门投资企业早期阶段的,有投资成熟阶段的,也有专注投资收购或换购的;从决策评估来看,有侧重管理队伍的素质,有侧重于新产品的市场前景,也有强调技术的先进性。
2、充分理解创业投资决策的理论模型
一般来讲,投资决策理论包括传统的净现值理论、预期效用理论和实物期权理论。传统的净现值理论通过计算期望利润的净现值和所需投资花费的净现值,并求两者的差值(是否大于0)作为投资决策的准则。预期效用理论的关键问题是效用函数的选取及概率分布的确定,以投资收益的预期效用作为决策依据。实物期权理论是将金融期权的定价方法用到实物投资领域,将一个时点拓展成一个过程,充分考虑投资的不可逆性、不确定性和时效性,使得投资决策可以延后,为投资者获得更多的信息后做出更为理想的判断。
3、正确看待创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
投资决策过程不是静态的单阶段过程,而是动态的多阶段过程,涉及到技术市场、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信息的瞬息万变。投资者大部分是从其他领域转过来的,对新技术、新市场的理解或许会片面,也或许会偏差;投资者的情绪在模仿和学习等社会互动机制作用下,受到市场外部影响而易导致社会偏差。同时投资机构受规模大小的影响也很大,有限合伙制投资机构规模一般比较小,投资决策灵活,能够根据新信息对投资活动进行及时的调整;大金融机构或大集团下的投资企业,决策要求较高,决策周期较长,投后管理更为完善。
4、大胆参与投融资的决策博弈
投资决策博弈的背后是信息博弈,即一种具有信息传递机制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在投融资活动中,创业者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上,双方都会有认知偏差、认知不全的现象;主观上,创业者往往会设法隐瞒对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不利因素,夸大未来的盈利前景,而投资者往往会隐瞒自己寻求项目、完成投资任务的迫切心情,夸大资本的背后实力。因此,创业投融资成果的关键是借助有效的信息机制,例如积极打造自身实力、树立并维护良好信用形象,建立信息披露制度等等,尽量缓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尽快促成双方对项目未来前景的共识。
3、重视投后管理
与投资方共同成长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精耕细作的投后管理已成为小微科技型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项目融资过程后遵照科学规律不断导入各类市场要素、智力资源和企业组织模式,才能加速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融合,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1、有序集聚各类优质市场要素
世间万物不管是生物体的生命代谢,还是企业由小到大、再由盛而衰的过程,以及全球各大城市由小到大的持续发展,都遵循着规模缩放法则: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均为指数级增长,但又不能无限制的扩张。例如生物体的代谢率随着体重的约3/4次幂发生变化,城市的发展遵循一个1.15倍速法则等等。因此,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要以技术要素为牵引,以资本要素、数据要素、人才要素为支撑,有序调配各类资源,持续推动要素融合与价值增值。
2、着重引进投资者智力资源
无论是战略投资,还是财务投资,投资者大多都是站在行业金字塔顶峰的精英,其投资行为大多都是经过深入思考、认真研判的,其投资结果大多都是引领行业发展的关键举措。因此,企业需充分尊重投资者的趋势判断,尽力借鉴投资者的投管经历,真诚听取投资者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引进投资者的智力资源,在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品牌管理、合规性管理、风险管理等通用型领域获得专业化的支持。
3、逐步形成“共生型”企业组织模式
万物互联,未来已来。在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背景下,个体价值不断崛起,企业内部组织模式正在从个人服从组织的“服从关系”转变为个人与组织的“共生关系”。“强个体”所带来的能量与动荡,让很多传统企业应接不暇,共生型组织模式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基于顾客价值创造和跨领域价值网高效合作的组织形态,这种组织形态关注如何创造合作价值,实现与跨界伙伴的共生与共创。
创业者与投资者应通过“自我约束”、“中和利他”以及“致力生长”的方式凝练共生信仰;以顾客价值为中心,顾客成为组织成员间唯一的价值集合点的方式重新定义顾客主义;以数字化技术为驱动开展沟通与协同,实现技术穿透;以牵引陪伴、协同管理和协助赋能等方式,最终打造“无我领导”的组织变革。
4、小结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高科技创业者与投资者需充分了解、深入沟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加速创新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创高品质生活。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重大历史使命,创新培育与孵化是党和政府政策的前沿阵地,建议政策的研究与制定者不仅要增强服务意识,做好“店小二”,更加要做好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政策的顶层设计、布道宣教、试点推广和复盘反思,不断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早日实现党中央“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的愿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