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这一年:新趋势呈现,集中力量技术攻关
添加时间:2022-12-22 点击次数:209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卜文娟
这一年来,信息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数字技术加快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多方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数字经济不断拓宽发展新空间,释放澎湃动能。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据资源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目前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二,增速位列世界第一。
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带动引领作用持续增强,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60万亿元左右。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在保持规模高速增长的同时,正向基础更牢、结构更优、动力更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迈进。
“目前,数字经济发展已呈现出新特征、新趋势,数据从‘为我所有’到‘为我所用’,产业从‘粗放型生长’到‘可持续发展’,模式从‘流量为王’到‘私域崛起’,未来应以新方向、新技术、新模式实现数字经济新发展。”伏羲智库创始人李晓东表示。
基础设施建设技术领先
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数字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到2035年,力争形成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新成果、新技术不断涌现。其中,2022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系列创新成果发布会上,经专家评审,共评选出54项创新成果,涉及元宇宙、航空航天、云计算、智慧交通、数字低碳、数字能源等技术产品领域。
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显示,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在互联网架构、核心路由器、IPv6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突破。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快速发展。
在5G网络建设方面,今年5G网络建设已经超额完成任务。日前,工信部和三大运营商表示,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5G基站已超过220万个,占全球5G基站60%以上,成为带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在IPv6推进方面,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地址储备全球领先、基础设施基本就绪,IPv6“高速公路”全面建成。截至2022年6月,中国IPv6地址数量为63079块/32,活跃用户数达6.8亿人,居世界第一,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约40%,较2020年底提升22.8个百分点,整体发展势头良好。
在工业互联网方面,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持续完善,赋能千行百业数智升级。截至2022年6月,以五大国家顶级节点为中心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不断完善壮大,全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达202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快形成,32个重点平台连接设备超7900万台(套)。
算力方面,今年2月17日,“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算力基础设施从分散到统筹,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初步建立。目前,中国算力规模约占全球27%,排名全球第二,随着国家8大算力枢纽、10大算力集群部署建设有序推进,中国算力将继续保持30%的增长速度,有望在“十四五”末实现全球算力规模第一。
城市:呈现“弓箭型”格局
同样,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成果丰硕、欣欣向荣。
《202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称,中国数字经济区域“五极”悉数登场,数字经济呈现“弓箭型”格局。
报告公布“2022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从榜单整体看,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连续多年稳居数字经济一线,数字经济综合实力领跑全国。成都、苏州、南京等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驶入快车道,追赶势头强劲。数字经济二线城市发展初具规模,亟需优化要素配给、破解增长瓶颈。
具体来看,沿海之“弓”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为核心,环海而立,是打造中国数字产业集群关键所在。长江之“箭”以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为核心,连贯东西,推动数字经济从沿海向广袤内陆辐射发展。中部之“弦”连接京津冀、粤港澳,贯穿中部,中部地区崛起时机成熟,是中国数字经济蓄力张弓、发力放弦的长远需要。
处于数字经济一线的北京市这一年来不断完善数字经济政策,已发布《北京市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开放发展行动方案》《北京市大数据标准体系》,即将出台《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构建形成以地方数字经济立法为统领,以政策开放、标准创制等为支撑的政策体系。
11月16日,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会议提出要统筹规划布局数字基础设施,适度超前推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构筑领先的技术能力支撑体系。大力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办好市大数据中心,推进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建设。
在上海青浦区,发端于此的G50沪渝高速公路主干廊道如今有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字——“长三角数字干线”。其以数字经济为本源,依托G50沪渝高速主干廊道与沿线城市形成紧密合作,协同打造新型基础设施的数字创新发展带。数字干线通过为数字空间画出一条无形廊道,引领沿线城市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经济数字化的创新发展。
“长三角数字干线承担起串联上海东西两翼、服务示范区三地、辐射长三角周边城市的功能使命。”上海市青浦区委书记徐建说,青浦将以数字干线为牵引,打破时空限制,更好地推动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通过率先引领长三角数字干线建设,预计到2027年,青浦区数字技术应用产值将达到1500亿元,智能工厂将达到100个,公共数据开放规模将达到50万条。
在“未来之城”雄安新区,数字城市建设正让这座城市变得越来越“聪明”,无处不在的智能化场景和正在建设的数字孪生城市,成为河北省加快建设数字河北的一个缩影。目前,雄安新区数字城市的四梁八柱“一中心四平台”——即雄安城市计算(超算云)中心、块数据平台、物联网平台、视频一张网平台、CIM平台——已经基本建成。
赛迪顾问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总经理刘旭表示,各地发展数字经济,应当基于资源禀赋,抢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率先树立产业名片,再围绕名片产业打造市场和生态,提升数字经济发展站位与高度,从而获得政策支持、资源导入,实现跨越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后发城市打造名片产业的选择空间正逐渐收窄。
“未来,区块链、智能网联、量子通信、元宇宙等尚有较多机会的赛道,以及数字贸易、数字金融等新模式新业态将成发展热点,后发城市可根据自身发展基础,审慎选择、合理布局,努力形成比较优势,把握机遇、实现突破。”刘旭说。
掌握数字经济发展自主权
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机遇,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但是一些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也逐渐凸显。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日前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作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时表示,我国数字经济还存在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等问题,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足。在操作系统、工业软件、高端芯片、基础材料等领域,技术研发和工艺制造水平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二是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相对较慢。农业、工业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还需深化,部分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不愿”“不敢”“不会”的困境,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对滞后。三是数字鸿沟亟待弥合。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数字化基础不同,发展差异明显,甚至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四是数字经济治理体系还需完善。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则制度体系有待健全,数据要素基础制度体系尚在建设,既能激发活力又能保障安全的平台经济治理体系需要完善,与相关法律法规配套的各类实施细则亟待出台,数字经济国际治理参与度需进一步提升。跨部门协同、多方参与的治理机制还需完善,治理能力仍需持续提高。
关于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将集中力量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牢牢掌握数字经济发展自主权。适度超前部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数字经济发展根基。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创新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加快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持续提升数字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推动数字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全面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护,筑牢数字安全屏障。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是抢抓数字经济战略制高点,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充分运用前沿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传统模式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系统化改造升级。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洞察》也指出,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正在发生变化,由注重效率、速度,转而更为关注质量与公平。数字鸿沟是数字经济时代的“贫富差距”问题,涉及不同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和群体之间。弭平数字鸿沟是我国数字经济真正实现以民为本、普惠共享的核心要义,也将是下一阶段我国与世界国家治理合作的重要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