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
添加时间:2019-11-11 点击次数:425
2019年第三季度,中经工业景气指数为100.9,比第二季度小幅回落0.4点,连续14个季度在100点之上,在保持总体平稳运行的同时,工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一是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从增加值看,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增长;从新产品看,前三季度太阳能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5.1%和21.4%,继续保持较高增速。二是新动能汇聚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鼓励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举措,2018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比上年增长28.7%,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 但也要看到,我国工业整体上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自给能力不足、基础研发投入偏低等问题依然存在,需要高度关注。 一是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依靠进口,面临“卡脖子”风险。根据工信部对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调研结果显示,32%的关键材料在中国仍为空白,52%依赖进口,绝大多数计算机和服务器通用处理器95%的高端专用芯片,70%以上智能终端处理器以及绝大多数存储芯片依赖进口。 二是研发投入特别是基础研究投入不足。近年来,我国研发投入和研发强度持续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研发投入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2018年我国研发(R&D)经费接近2万亿元,研发强度为2.2%,保持持续上升态势,但与发达国家3.0%至3.5%的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同时,我国研发经费支出结构问题突出,偏重于短期性研发,对长期性基础研究重视程度不够。2018年全国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研发支出比重仅为5.5%,明显低于应用研究11.1%和实验发展83.3%的水平,也远低于发达国家15%至20%的水平。 三是创新动力和能力仍然偏弱。受企业规模不足、研发投入不足、市场准入、研发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企业的创新能力仍显不足。此外,虽然我国发明专利不少,但缺乏重大突破性、颠覆性技术。 为了努力提升我国产业链水平,应加大科技创新支撑力度,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继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增加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把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积极发挥政府采购引导作用,引导投资者进入关键领域、关键行业的上下游环节,加快培育完整的产业链,并逐渐促进产业链发展壮大和向高端环节攀升。同时,要优化科学研究的支出结构,增加面向需求的重大基础性研究,提升基础研究对创新的支撑作用。 二是进一步完善研发创新体系。强化市场需求引导作用和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完善激励企业研发的普惠性政策。例如,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固定资产折旧等政策落实力度,形成市场、企业、政府、科研机构等多元参与、协同高效的创新治理格局。 三是健全激励创新研发机制。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效保护人们在创新创业中获得的知识产权,对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要严厉打击;加大对研发人员激励力度,完善高技术人才的薪酬体系,提高科研人员待遇水平,激发科技人员研发的积极性;发挥金融对创新的支持作用,设立专门支持高技术企业的天使投资基金,并加快推进银行开展科技信贷风险补偿、专利质押风险等业务,提高企业研发积极性。(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 吕庆喆)上一页:未来可能发生的十大颠覆性创新
下一页:什么样的会议才是真正的国际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