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区通过存量“掘金”激发区域创新活力的经验与启示

添加时间:2022-01-18 点击次数:211

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在保持外部“增量”的同时进一步挖掘利用好内部“存量”成为各地政府、园区和企业关注的新命题。近年来,合肥高新区实施企业“掘金计划”,不断探索通过存量资源挖掘激发内生发展活力的路径,取得显著成效,为国家高新区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其经验和模式值得研究推广。

高新区开展存量“掘金”的必要性

从增量竞争向存量竞争的过渡,是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一种必然结果,对高新区来说亦是如此。当前,以土地开发、对外开放、要素驱动等单纯靠规模扩张来发展产业的“窗口”不断缩小,空间拓展、招大引强等增量竞争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盘活存量成为高新区变革创新的重要途径。

一是通过存量“掘金”,有利于摸清家底、提升政策有效性和决策科学性。目前很多国家高新区内的企业数已经几万家甚至十几万家,处在不同成长阶段、不同产业领域的企业具有不同的发展特征,面临不同的发展问题和诉求,普适性的政策和“一刀切”的工作举措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对高新区企业、企业家、产业链供应链、技术、项目、服务等存量资源各方面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挖掘,开展有针对性的统计监测和分析,有助于摸清家底,深入了解优势和短板、风险和问题,在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挑战时掌握主动权,提升政策制定和战略决策的准确性,开展更加高效的产业组织和区域治理。

二是通过存量“掘金”,有利于盘活资源、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重视存量企业的经营和提升,才能全方位、深层次地盘活存量。对存量资源“下沉式”的管理和服务,有助于高新区找准重点关键问题,围绕关注存量企业的经营和提升,分类分层找准企业运行和产业发展中面临的的痛点、堵点和难点,优化现有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开展精准施策、提供个性化服务,激发存量市场主体活力,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形成新的发展动能,释放新的发展红利,实现从外延式增长转变为内涵型增长。

三是通过存量“掘金”,有利于构建生态、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随着高新区快速发展,政府职能不断从主导型向服务型转变,扮演产业服务组织者和创新生态建设者的角色。通过存量掘金,有方向有重点的集聚和调配内外部服务资源,有助于更加有效织补区域创新生态网络,推进生产组织方式网络化、智能化,提升整体营商环境,促进高新区整体发展能级提升。

合肥高新区“掘金”计划的主要实践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依托“区域经济大脑”,有序梳理高新区产业链、企业、企业家、项目、产品、技术、模式等方面重要资源,持续开展“高成长企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双百工程”、打造“爆品企业、爆品产业”、“领航”企业家培育等行动计划。 2020年8月,高新区管委会印发《合肥高新区企业“掘金计划”行动方案》,提出逐步建立完善高新区企业金矿“挖掘—发现—培育—使用—裂变”机制,以“掘金计划”为引领,探索高新区经济领域高效协同治理的新机制,为高新区实现高质量内生发展赋能助力。

一是挖掘高成长企业资源,建立完善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随着企业数量的快速增加,为更好、更精准培育和服务企业,合肥高新区2018年启动四梯度企业培育计划,2019年培育梯度进一步向两端延伸,形成雏鹰-瞪羚培育-瞪羚-潜在独角兽-独角兽-平台型龙头企业六梯度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依托高新区区域经济大脑法人库,组织开展企业申报,制定企业梯度遴选标准,2019到2021年分别挖掘高成长企业502家、614家和711家。基于每年的企业挖掘,深入开展数据分析,研究并发布高成长企业年度发展报告,在此基础上不断建立完善“挖掘+培育+服务”全链条培育机制。研究出台专项支持政策,推出雏鹰贷、瞪羚贷等特色科技金融产品,面向不同梯度企业需求提供精准扶持。经过连续4年的挖掘和培育,已累计发现潜在独角兽15家、独角兽企业3家,并成长出8家上市公司。

二是挖掘大企业资源,推进协同创新和生态孵化。大企业拥有丰富的供应链资源、渠道资源、资本人才等要素资源,但也存在灵活性不足、市场的敏感度较低、与上下游信息传递不畅等问题。合肥高新区积极引导科大讯飞、欧普康视、华米科技等龙头企业平台化、生态化发展,建设专业孵化器-中国声谷、侨梦苑医疗器械基地、中安华米硬客孵化器,形成“创业培训+天使投资+渠道资源”的内创发展模式,打造开放式产业生态圈。支持科大讯飞、阳光电源、华米科技等平台型龙头企业成立产业投资基金,截至目前,管理基金规模超30亿元,累计投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50余家。出台《合肥高新区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工作方案》,首批支持科大讯飞智能语音创新平台、科大国创高可信软件云平台、中科美络产业互联数据智能创新中心等3个平台建设,整合高校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开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

三是挖掘新技术新产品资源,培育“爆品”和“深科技”企业。及时把握疫后新经济发展新机遇,开展爆品企业、爆品产业培育计划,瞄准新赛道方向,通过标准遴选和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挖掘并培育一批拥有爆款新产品、即将实现快速市场应用而爆发崛起的企业,针对企业所处创新发展期、高速成长期、发展进入成熟期不同阶段需求,签订“一事一议”培育政策,分段式给予政策支持,2020年重点支持阳光新能源、美的智能、中技国医3家企业开拓新赛道快速成长。面向未来产业培育,瞄准科技前沿和“卡脖子”领域,挖掘和梳理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或替代进口的科技型企业,开展深科技企业挖掘,2020年挖掘潜在深科技企业107家。

四是挖掘产业链供应链资源,打造“链通高新”服务平台。从产业集群到产业生态的发展,既要“补主体”也要“强关联”。合肥高新区为做强产业链、增强供应链稳定性,制定《合肥高新区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合作实施方案》,搭建 “链通高新” 线上线下对接服务平台,成立家电、汽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10个特色产业联盟,并以联盟为主导开展了10余场产业链对接活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信息共享,推动区内50余家企业达成20余个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合作项目,深化产业链协同与合作,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五是挖掘企业家资源,建立企业家交流互动平台。产业与技术的创新离不开人才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合肥高新区2020年实施领航企业家培育行动,组建企业家大学,针对各类人才成长诉求,分类组织企业总裁班、高级研修班、专题大讲堂、企业家论坛/大师课、标杆企业访学、“Si享汇”等专题培训活动,帮助企业家及时了解政策形势,开拓战略决策视野。举办高新区企业论坛沙龙、私董会、闭门会议等交流活动,分享经验信息,为企业家学习交流提供个性化平台。成立不到1年,已开展长三角高层次人才“赋能共融”研修班、资本市场学院企业上市精准培训班、集成电路领域科技成果对接会、清华训练营、领航企业家私董会等活动30余场,覆盖3000多名企业管理人才。

六是挖掘服务资源,建立一站式集成化的创业服务平台。合肥高新区依托区域经济大脑,搭建“人工智能+合创券”创业创新服务平台,集聚入库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达到 220余家,目前可为园区企业提供专利服务、技术咨询、科技金融、创业孵化等 11 大类 49 种企业需求量高、符合政策支持方向的科技创新服务,已累计发放 1.7 亿政策资金,为近3000家企业提供上万次科技中介服务。通过汇集科技型企业服务需求、科技服务机构信息,形成大数据基础,推出“金融超市”“市场汇”“政策通”“房源汇”等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服务。“金融超市”为初创型企业提供一站式间接融资服务,目前已完成15款政策型金融产品和9款市场化产品统一管理60%以上产品实现企业“最多跑一次”即可获贷。“市场汇”以“互联网+新经济”模式促进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共展销海康威视、新华三、东超科技等28家企业44款产品,累计线上交易突破2000万,辐射带动新经济类产品销售达8000万元。

对高新区开展存量“掘金”的相关建议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瞄准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新定位,国家高新区应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和特点,高度重视存量资源的挖掘,探索更加集约高效的内生发展路径,构建更高能级的区域创新创业生态和产业生态,努力做大增量、做活存量、做优质量。

一是坚持分类分梯度,建立持续性的企业培育计划。为全面提升高新区经济活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建议将高技术、高成长、高价值、新领军及新赛道企业作为挖掘企业金矿的切入点,分类分梯度持续开展企业挖掘和培育。其中,高技术企业重点面向高新技术企业、前沿科技企业,高成长企业重点面向瞪羚(培育)企业,高价值企业重点面向独角兽(潜在)企业和上市公司,新领军企业重点面向平台型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新赛道企业重点新赛道领域的创业企业和雏鹰企业等,分类制定企业遴选标准和培育方案,激发更多引领未来和引爆增长的新动能。

二是支持大企业平台化,建立有活力的融通发展机制。鼓励大企业开放链接和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基于业务、组织和文化等方面开展平台化发展,通过内部专业孵化、产业链投资等方式构建生态圈,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激发企业群体发展活力。鼓励大企业深化内外协同开放创新,支持与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等合作建设创新联合体等协同创新平台,加强前沿技术储备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三是借力专业化机构,建立生态化的服务环境。加强与第三方智库咨询机构合作,开展存量企业资源的梳理挖掘和咨询分析,为高新区提供及时有效的决策支撑。搭建高新区企业集成服务平台,集聚并整合市场化、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金融机构,以市场化力量推进企业间更加密集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更加高效的业务合作与资源整合,构建充满活力的生态服务体系,形成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是夯实大数据底座,建立数据化驱动的治理体系。加快搭建大数据平台,建设企业法人基础信息库,开展各类企业大数据画像。归集各部门政策数据、为企服务数据和社会化数据,丰富数据维度,夯实大数据底座,支撑大数据在企业遴选、数据建模、政策兑现、科技金融等场景应用,增强高新区运用数据开展企业服务、促进产业发展的能力,推进经济决策科学化、产业政策精准化、为企服务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