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中:大变局下我国工业发展的风险挑战、问题差距,以及破解之道
添加时间:2022-01-11 点击次数:238
作者:李毅中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信部原部长
导语
持续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可以适度超前开展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老基建不一样,它有公益性,更有商业性,它要国家来投资,更要有行业和企业来投资,行业要数字化、企业要数字化,没有自己的数字基础设施,怎么来数字化?所以对我们企业和行业来讲,要建成和改造企业的内网、外网,现在有的已经走了,但是需要改造提升数据库、计算账,培育发展各种形式的互联网服务平台。
除此之外,建设制造强国还应提高创新能力,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制造,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
最近大家都在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我想就新形势下建设制造强国的新任务、新挑战谈几点体会。准备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新形势下工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第二个问题讲讲“十四五”建设制造强国要有新的突破。第三个问题,总结经验,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怎么样坚持实践,发扬光大。
正确认识、准确把握大变局形势下
我国工业发展的问题和挑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在世界百年变局下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面临着“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应冲击、预期转弱。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会议提出,强调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传达出这样一个重要的信号,并提出一系列重要的战略举措,显示了中央高瞻远瞩、实事求是、唯物辩证的谋略和部署。
第一, 当前国际形势经济格局确实发生重大变化。
1.美国把我们看成是最主要的竞争对手,网罗他的盟友,对我们封锁、打压、遏制,这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不是短期的。
2.各国都在大力调整自己的经济结构,他们更加重视本土化、区域化,这个也无可挑剔,他们有可能利用绿色低碳来构筑一个新的经济贸易壁垒和技术门槛,这个我们要看到,这个不奇怪。
3.疫情还在全球蔓延,经济恢复缓慢,我国需要进口的产品可能会中断,在美国压力下,台积电跟我们中断了合作,我们的高端芯片一半多是请它代工的,所以现在给我们带来一些困难。美元超发引起金融和大宗商品等市场的动荡。概括地讲以上,当前经济大变局有这么三点内容。
第二,数据显示国内经济面临“三重压力”。
这个判断出来以后确实引起了我们的高度关注,尤其是第三个预期转弱,说实话,中央提这个判断确实是实事求是的。统计局的数据是可靠的,问题是在分析这些数据的时候,要辩证两分法,100个数据可能有70个是利好的,可能有30个是负面的,分析的时候要全面分析,不能只讲一方面。
(一)从今年1-11月的数据来看,从需求上(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了13.7%,这个(数字)不低,两年平均4%,这就太低了,正常的年景我回忆了一下都是8-10%,这是从消费。从投资来讲,1-11月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5.2%,扣掉物价指数也不剩多少,两年平均是3.9%,远低于GDP的增幅,确实是投资偏弱,所以从需求看,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都是转弱了。
(二)从供给来看,大宗的初级商品:煤、油、气、钢材价格近年来一直高企,有的甚至飙升,煤炭价格2500元/吨,我从来没遇到过,太吓人了。
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出厂价格指数11月分别高涨17.4%和12.9%,这是多年以来没有的,部分产品,比如芯片供应严重短缺,我们的汽车芯片有的需要进口,不但从发达国家进,从马来西亚进,马来西亚疫情停了,所以我们的芯片不够了,所以汽车产量大幅下降。国外疫情重创,所以导致我国的出口近期高增长,1-11月出口增长21%、22%,这个不能维持长久。一旦疫情好转,出口恐怕就要受阻了。
(三)从预期来看,经济增速1-9月份是9.8%,一到三季度9.8%,这个不低,因为上半年去年的基数太小,但是三季度只有4.9%,四季度的数还没有,但是很多机构和专家预测,恐怕比4.9%还要低一点,特别是工业,工业的数字我认为是准确的,大家说你搞工业就说工业准确,确实比较准确,1-9月份增幅是11.8%,不低。但是9月、10月、11月分别是3.1%、3.5%、3.8%,12月也不会高。
同志们,这就滑出合理区间了,因此现在我们不担心今年的数据,今年的数据还是很亮眼的,但是这个趋势,明年的一季度怎么样?明年的二季度怎么样?所以预期转弱,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们要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可以得出中央的判断是准确的、是实事求是的。
第三,大变局下再次审视我国工业发展的风险挑战、问题和差距,如何破解。
工业有哪些问题?
一是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我们的研发投入R&D占DGP2.4%,不低了,尤其是绝对量仅次于美国,绝对量很大,2.4亿万亿,但是在2.4万亿里头,用在基础研发上的只占6.2%,发达国家是15-20%,俄罗斯都是15%,我们“十四五”要提高到8%,8%还是不够。
二是产业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产品低端过剩、高端不足,一些行业依赖进口。我这里有一个照片,12寸的晶元还依赖进口,这两年建了几条生产线,但是自给率很低。像电子信息、航空、航海,包括汽车的发动机、高端装备制造、智能仪表仪器、医药、医疗器械等等都依赖进口,进口依存度比较高。
三是地区、行业、企业差异大,我们讲要工业4.0,我们在谋划,同时在打造3.0,不客气地讲,还有不少行业和企业要补2.0的欠账,这是中国特色,不像德国、美国比较齐整,3.0、4.0,我们确实有些行业连2.0都没达到,电气化达到了吗?不客气地讲有的1.0都没达到,机械化达到了吗?
四是绿色低碳转型缓慢。严重污染有了明显的扭转,但是没有根本改变。就拿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讲,我们的排放量一年100亿吨,全球是331亿吨,我们占30%,而且每年还有1.5%的增长,所以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繁重。
五是数字化、智能化正在起步,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两化”深度融合、企业跨界融合还需要走深向实,还需要提升它的技术水准和应用水平,我觉得这点不能估计过高。
六是资源存在缺陷,比如部分能源资源短缺,大家熟知的原油去年的进口依存度73.5%,前年是72.6%,一年增加了1个百分点,天然气好一点,是43%,铁矿大家知道不知道?我们的铁矿石产量不少,但是含铁量比较少,如果含铁量来算的话,85%进口,铜、钴、镍90%左右,去年我到两个铜基地去调研,我测算了一下铜的依存度88%,我们的铜矿是很丰富的,但是我们有3000多年的铜历史,现在我们的铜也很紧张。人均水资源是世界的1/4。
我简单总结了一下工业上的问题和差距,看到这些问题和差距,我们有解决的办法,并且去身体力行落实,这是我们自信有实力、有底气的表现。特别是业内的同志们应该看到这些问题。
建设制造强国“十四五”
要有新进展、新突破
党中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经济体系。大家可能注意到这个提法,这是五中全会提的,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就是我们的工业化还要走一段很长的路子。明年进入“十四五”的第二年,工业领域要进一步落实建设制造强国的重点任务,建设制造强国现在是国家战略,按照原来2015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我们第一步要到2025年进入制造强国行列,就是“十四五”要实现。
第一,提高创新能力。
刚才讲我们的差距是创新能力,核心关键技术有的还受制于人,那么我们第一个任务就是要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和行业的共性技术的攻关。我们在完成第一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是2006年到2020年,去年完成了,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要执行基础研究的十年行动方案,前瞻布局一批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到2020年我们已经建成了国家级的制造业创新中心17个,到2025年45个,这就把主要的行业都覆盖住了。
这里有一个照片,是我们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第一个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工业行业、企业都要积极参与,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现在比例多少呢?1.35%,同志们注意,我讲2.4%是全国全社会的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2.4%,我这里讲的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1.35%。按照“十四五”的要求,每年要增长8%,我算了一下,到2025年我们要提高到1.85%,这是第一项任务——创新。
第二,深入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持续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可以适度超前开展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老基建不一样,它有公益性,更有商业性,它要国家来投资,更要有行业和企业来投资,行业要数字化、企业要数字化,没有自己的数字基础设施,怎么来数字化?
所以对我们企业和行业来讲,要建成和改造企业的内网、外网,现在有的已经走了,但是需要改造提升数据库、计算账,培育发展各种形式的互联网服务平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这是《“十四五”纲要》第一次提出的新的指标,7.8%提高到10%,就是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的增加值占GDP比例去年是7.8%,2025年提高到10%。要发展智能制造,推进5G+工业互联网,建成自动化生产线、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智慧园区,要大力开发各种应用场景,“应用场景”这个词现在很热。
有一个照片,上个礼拜在湖南株洲市举办全国工业App和信息消费大赛,他们让我去学习,我看了一下很受鼓舞。现在全国的工业App,我们把工业技术软件化变成商品,它可以在市场上出售交换,全部是60万个,到2025年要达到100万个,这就是工业数字化的很好的抓手。示范推广,推进工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第三,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我做了一个图,包括基础核心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技术材料、产业技术基础,这“四基”是《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后来加了一个工业基础软件,合称“五基”,基础能力高级化,要夯实基础,是我们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石,是提质量、创品牌、实现三个变革的前提。我们按行业来梳理一下,我们有哪些被“卡脖子”的痛点,要找到,然后开展专项协同攻关,强链、补链、固链来提升我们产业链的安全性和现代化的水平。
第四,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制造。
低碳化、循环化、集约化,深入节能降耗减碳和治理污染。中央对碳达峰、碳中和,中央出了一个指导意见,国务院出了一个行动方案,要全面把握“双碳”的内涵和工作部署,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谈到五个当前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问题,第五个问题就是“双碳”,要全面把握“双碳”的内涵和工作部署,因业施策、分类推进、稳步安全降碳,能源是源头,工业是重点,要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要梳理碳排放,二氧化碳从哪儿出来的?
要查清碳足迹,没有排二氧化碳,但是你用的能、你用的电、你用的水、你用的产品,它里面包含了二氧化碳,这就是碳足迹,这样落实“双控”的责任,大量初级产品要保供稳价,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五个理论实践问题谈到的,大宗的初级产品不要轻视,农业上的粮食、大豆,工业上的煤、油、气、钢铁,要保障能源的安全和经济安全,特别是初级产品要保供稳价。
前一段一度出现的限电拉闸,这个是不应该发生的,我们煤的储量那么大、产能那么过剩,火电能力那么强,怪事!包括我们在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今后不要再出现这种不应该发生的事情。
我这里有一个照片是张家口风、光、储、输国家示范工程,冬奥会很快在张家口举办,除了自然条件以外,就是用非化石能源的电,风电、光电、储、输示范工程,在前几年就已经投入使用了,搞得不错。
第五,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
发展壮大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大重点先进制造业,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要分期完成“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有一个信号,就是“十四五”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明年多数都要开工,明年“十四五”第二年了,要培育发展新动能,要根据你这个地方的资源禀赋、市场状况、产业基础,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优势产业,不要低水平重复,不要类头,要差异化发展,这样成为各城市群的经济支撑。
生产力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推动制造业向服务化延伸,构建现代产业集群,还要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的小巨人、制造业的单项冠军和产业链的领军企业,大中小企业要融合发展。有一个照片是广州数控集团被评为制造业的单项冠军,这个企业在为高档数控机床,生产数控系统还是很有名的。
总结经验应对变化指引未来
坚持发扬光大实践运用
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了百年以来我们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集中到经济建设上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党的坚强领导是经济建设、工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2年七项任务以及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五个理论、实践问题,更有针对性、更显重要性,我们要深刻领会。结合当前的经济状况我有这么几点体会:
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毫不动摇,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
大家回忆一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小平同志的倡导下,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这是一个伟大的转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次再次强调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大家体会一下这个分量,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全党都要聚精会神地贯彻执行,不是“贯彻落实”,是“贯彻执行”,没有什么条件可讲。
同时,当前面临着“三重压力”,开始我们分析了。发展是硬道理,要聚精会神地搞建设,一心一意地谋发展,要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大国这个基本国情。我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第一大制造国,这个要讲,但是我们的人均GDP在全世界排名六十三位,这个也要讲。要认清我国工业发展有哪些不充分、不平衡、差距和问题,前面我们分析了六个方面,清醒地看到我们的问题,这是有信心、有实力的表现。
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
《“十四五”规划纲要》各行各业都要集中精力、心无旁鹜地贯彻落实,认真负责,提高专业能力。大家注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这么一句话:要提高专业能力。小平同志的“四化”有一个专业化,要毫不懈怠地做好本职工作,干什么的把自己要干的事做好,不要三心二意,要心无旁鹜。政府部门要全面分析、科学把握经济走势,担当作为,推动政策措施落地,政府这只手什么时候要出手?当市场经济、市场失灵的时候,政府这只手要及时出手。
前面讲到的前一段拉闸限电回过头来要总结点经验教训,政府出手了,眼看着煤价从600块涨到2500块怎么不出手?及时出手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当时有记者问我怎么看,我说第一就不应该发生这样的问题,我们不是没有煤,煤藏量很丰富,不是没有能力,我们的能力过剩,连续3年煤矿在去产能,火电用量和水平都那么高,我们不是要新建煤矿,是有,而是没发挥出来。第二,不要惊慌失措,只要政府出手,一个月就可以解决,现在好多了吧?所以在市场失灵的时候,政府这只手要及时出手,及时加强调整。
第二,充分发挥好我国制度优势和产业优势。
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蕴藏着巨大的原动力,要遵循党和国家科学战略决策和方针政策,举全国之力集中优势资源办大事,我们的制度优势发挥得很好。这里有一个照片,航天是一个典型,神舟13号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这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最好的典型。地方行业和企业都要体现国家意志和全局利益,完成重大项目,实现一体方案。
2.产业优势,大家常说我国工业门类齐全、产量巨大、产业链完整、从业者素质比较高,但是坦率地说,我认为产业优势还要更好地发挥,发挥得还不够,比如科技创新,我们本来有这个优势,产业链比较完整,工业门类比较齐全,上下游,以及同种企业之间要密切合作,产、学、研、用,用户使用,把“用”字加上,深度融合,这样可以加强研发,注重应用,可以加快成果的转化。我不展开讲,我认为现在发挥得不够好,本来是优势。
3.要充分发挥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合作共赢来继续提升我们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来应对世界经济的风云变幻。
第三,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
1.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针对出现的“脱实向虚”,工业被空心化、工业被边缘化、工业制造业占比过早过快下降的状况,党和国家从理论上、体制机制上、政策措施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要落实“工业是立国之本、制造业是强国之基”的战略定位,在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工业和制造业仍然起着支撑、带动和保障的作用。
2.要落实,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这是五中全会第一次写在党的文件里面,如何来实现中央的决定?要有机制和政策和举措。
3.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产业化是一个手段,产业数字化才是目的,这个不要颠倒。
4.要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融合的目的是什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5.要回归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源,加强和改进对制造强国、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的支持。
6.教育要关注理、工、医、农和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要多为工业培养人才。
7.企业是经济的根基,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上次我到合肥看到蔚来(新造车势力),他原来不是造车的,他把数字经济和汽车结合起来,他把总部搬到合肥,和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合作,这张照片是我在现场拍的(图
见PPT),柔性生产线,生产线上不同的颜色、不同形状的车可以在流水线上生产,这就是把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结果。
第四,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实现永续发展。
1.“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稳增长、稳经济大盘。要落实政策举措,要因地制宜、因业施策,避免和防止一刀切。一刀切是懒政的表现。要注重资本的双重性、要设置红绿灯等等。这些都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当前经济工作中需要格外注重和遵循的规律和规则。
2.要尊重、敬畏适应自然,减轻资源环境的负载,要修复保护生态,打赢污染治理的攻坚战和保护生态的持久战。中央提出要长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针,我们要再次审视工业布局。
3.调整优化,特别是实现“双碳”,要把战略变成措施,全国统筹,节约优先,促进能源结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优化变革,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我们的钢铁行业响应得很快,他们要在全行业推行超低排放改造,“十四五”要完成,“十三五”已经搞了一部分了。
(以上为李毅中在中新财经2021年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