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添加时间:2021-12-29 点击次数:224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为导向,面向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需求,坚持“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基础提升、融合发展”,着力突破核心技术,着力夯实产业基础,着力增强有效供给,着力拓展市场应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持续完善产业发展生态,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制造强国、健康中国,创造美好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十四五”期间,将推动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取得突破,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及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成3-5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
《规划》部署了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增加高端产品供给、拓展应用深度广度、优化产业组织结构等主要任务,从技术突破、基础提升、优化供给、拓展应用、打造生态等多个维度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规划》明确了强化统筹协调推进、加大财税金融支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健全人才保障体系、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等保障措施,推动各相关部门及各地落实规划总体要求、目标和任务,抓好《规划》贯彻落实。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目 录
一、现状与形势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提高产业创新能力
(二)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三)增加高端产品供给
(四)拓展应用深度广度
(五)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统筹协调推进
(二)加大财税金融支持
(三)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四)健全人才保障体系
(五)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 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正极大改变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方 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为加快推动机器人产业高 质量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 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十三五”以来,通过持续创新、深化应用,我国机器人 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 约 15%,2020 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突破 1000 亿元,工业机 器人产量达 21.2 万台(套)。技术水平持续提升,运动控制、 高性能伺服驱动、高精密减速器等关键技术和部件加快突破, 整机功能和性能显著增强。集成应用大幅拓展,2020 年制造业 机器人密度达到 246 台/万人,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 2 倍,服务 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在仓储物流、教育娱乐、清洁服务、安防巡检、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规模应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一代信息技 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机 器人产业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世界主要工业发 达国家均将机器人作为抢占科技产业竞争的前沿和焦点,加紧 谋划布局。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构筑美好生活新图景,迫切需要新兴产业和技术的强力支撑。机器人作为新兴技术的重要载体和现代产业的关键装备,引领 产业数字化发展、智能化升级,不断孕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机器人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得力 助手,持续推动生产水平提高、生活品质提升,有力促进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未来 5 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是我国 机器人产业自立自强、换代跨越的战略机遇期。必须抢抓机遇, 直面挑战,加快解决技术积累不足、产业基础薄弱、高端供给 缺乏等问题,推动机器人产业迈向中高端。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 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 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为导向,面 向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需求,坚持“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基 础提升、融合发展”,着力突破核心技术,着力夯实产业基础, 着力增强有效供给,着力拓展市场应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 定性和竞争力,持续完善产业发展生态,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 量发展,为建设制造强国、健康中国,创造美好生活提供有力 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 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 取得突破,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零部件性能 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 速超过 20%。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及一大批创 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成 3~5 个 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
到 2035 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机器人成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
三、主要任务
(一)提高产业创新能力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突破 机器人系统开发、操作系统等共性技术。把握机器人技术发展 趋势,研发仿生感知与认知、生机电融合等前沿技术。推进人 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融合应用,提高机器人 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强化功能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
建立健全创新体系。发挥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的作用,加强前沿、共性技术 研究,加快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构建有效的产业技术创新链。鼓励骨干企业联合开展机器人协同研发,推动软硬件系统标准 化和模块化,提高新产品研发效率。支持企业加强技术中心建 设,开展关键技术和应用技术开发。
专栏 1 机器人核心技术攻关行动
01 共性技术
机器人系统开发技术、机器人模块化与重构技术、机器人操作系统技术、机器 人轻量化设计技术、信息感知与导航技术、多任务规划与智能控制技术、人机 交互与自主编程技术、机器人云-边-端技术、机器人安全性与可靠性技术、快 速标定与精度维护技术、多机器人协同作业技术、机器人自诊断技术等。
02 前沿技术
机器人仿生感知与认知技术、电子皮肤技术、机器人生机电融合技术、人机自 然交互技术、情感识别技术、技能学习与发育进化技术、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 技术、微纳操作技术、软体机器人技术、机器人集群技术等。
(二)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推动用产学研联合攻关,补齐专用材 料、核心元器件、加工工艺等短板,提升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 功能、性能和可靠性;开发机器人控制软件、核心算法等,提 高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智能化水平。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全国机器人标准化组织,更好发 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机器人)的技术标准创新作用,持 续推进机器人标准化工作。健全机器人标准体系,加快急需标 准研究制定,开展机器人功能、性能、安全等标准制修订,加 强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和标准应用推广。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 工作。
提升检测认证能力。鼓励企业加强试验验证能力建设,强 化产品检测,提高质量与可靠性。增强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 检测能力,满足企业检测认证服务需求。推进中国机器人认证 5 体系建设。
专栏 2 机器人关键基础提升行动
01 高性能减速器
研发 RV 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的先进制造技术和工艺,提高减速器的精度保持 性(寿命)、可靠性,降低噪音,实现规模生产。研究新型高性能精密齿轮传 动装置的基础理论,突破精密/超精密制造技术、装配工艺,研制新型高性能精 密减速器。
02 高性能伺服驱动系统
优化高性能伺服驱动控制、伺服电机结构设计、制造工艺、自整定等技术,研 制高精度、高功率密度的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及高性能电机制动器等核心部 件。
上一页:人工智能机器人将如何颠覆制造业? 下一页:2022年,互联网10大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