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祥琬院士:双碳目标会带来新投资、新技术、新产业、新交通、新建筑、新能源
添加时间:2021-12-14 点击次数:200
12月3日,2021新浪财经金麒麟论坛·ESG峰会隆重举行,主题为“ESG投资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峰会汇聚30余位关心ESG发展的政、商、学界重磅嘉宾,就ESG投资赋能高质量发展、“双碳”目标下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等7个议题展开研讨。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圆桌讨论:碳中和重塑产业新局”部分接受了新浪财经的访谈。
他表示,中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提出双碳目标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及时地在现在这个发展阶段用低碳、创新来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施低碳转型,我们社会文明的形态就可以逐步地由工业文明步入生态文明,这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的趋势。要从大的格局、人类文明的形态来认识能源革命和我们这两个目标。
同时,双碳目标要实现会倒逼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及时抑制发展高耗能产业的冲动。现在有些高耗能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了比较饱和的程度,不能老靠着这些高耗能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不能靠这样的冲动守卫以后的复苏。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拉动巨量的绿色金融投资,带来新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就业的机会,来支撑高质量的发展。
“碳达峰不是冲高峰,不是随便一个峰上去就行,然后下来。”他说,碳达峰是瞄准碳中和的,我们对2030年前碳达峰这个目标的理解要和国家提出来的2030年其他的一些指标结合起来,比如说2030年碳排放强度要比2005年下降65%以上,我们要推动碳排放强度的逐步降低来实现达峰,而且这个峰值如果能够低一点,将来我们走向碳中和的条件就会更好一点,将来走向碳中和的代价就会小一点。
杜祥琬强调,低碳转型和保障能源安全是并行不悖的。双碳目标会大幅度地推动节能和提高能效,同时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稳步地减少化石能源,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现在我们国家需要煤炭的量还比较大,在这个阶段实施低碳转型,将使我们在能效方面获益更多,煤炭的使用效率还是有限的,会有更绿色、更高效的能源保障,保障我们的能源供需安全和环境安全。
他还指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科学的转型过程,我们要把握好节奏,要积极地去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但是又要稳妥地去推进它,要防止两种倾向,一个是要防止简单化、一刀切,这不是搞运动,这是很细致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要防止转型不力带来落后和无效投资,不转型就造成了大家都在进步,中国落后这样一个状态。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时代的命题,我们是参与全球的大考,是从工业文明时代走向生态文明时代,是人类文明的赶考,中国不能落后,历史让我们考出好成绩,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杜祥琬最后说。以下为演讲全文:
首先祝贺新浪财经2021年年会暨金麒麟论坛的召开。我在这儿花几分钟跟大家做一点交流,对大家关心的双碳目标,我汇报几点我的认识,供大家参考。
国家去年提出来碳达峰、碳中和这两个目标,意义很重大。我下面说几点什么认识呢?
第一,中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发展中国家提出双碳目标有什么意义?我们可以及时地在我们现在的这个发展阶段用低碳、创新来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施低碳转型,我们社会文明的形态就可以逐步地由工业文明步入生态文明,这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的趋势。现在低碳转型对我们国家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200多前,人类发现利用化石能源(煤、油、气),这是一个很巨大的进步,也是一轮能源革命,使人类由农耕文明进入了工业文明。而现在我们面临着新的能源革命,是非化石能源的发展会让人类逐步地由工业文明步入生态文明,要从大的格局、人类文明的形态来认识能源革命和我们这两个目标。
这个图给大家看一下,是我们用世界银行的原始数据画出来的,横轴是各国的人均GDP,表征这个国家的发展水平。纵轴是人均的二氧化碳排放。这个图一画出来,我们觉得很有意思,不管是美国、加拿大还是欧洲、日本这样一些发达国家,他们在发展的初期,随着人均GDP的提高,人均能耗都在增加,是这样一个向上增加的曲线。但是到了一定的时候,这个曲线就平了,也就是说它的经济继续发展,人均GDP继续提高,但是人均能耗不再增长,这就平了,甚至开始降了。这就说明发展到一定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拐点,什么意思?经济继续发展,人均能耗不再增长,能源的增加和经济发展可以解耦。这个拐点很重要。
这张图上美国、加拿大高高在上,而欧洲、日本同样达到了可以跟他们相比较的发达水平,人均GDP到了4万多美元,但是欧洲、日本的人均能耗比美国这一类国家低了一倍。这一点很重要,美国、加拿大是个高耗能、高排放的一种发展方式,而欧洲、日本是相对低碳、相对低排放的一种发展方式。所以,我们不可以笼统地讲发达国家,在这个意义上有两类非常不同(的发展方式),相差一倍,对我们国家很有参考价值。我们不要把美国的人均排放、人均能耗作为目标、作为标杆,而是欧洲、日本这样的(国家),相对低碳、相对低耗能,也能实现现代化。
中国这里有一个小红的线段,本世纪初我们发展得(很快),(线)很抖,后来我们调整发展方式,现在我们在人均1万美元这个地方,跟当年的欧洲日本1万美元时候的水平差不多。我们在2030年碳达峰,大概就能做到人均碳排放8吨,就达到欧洲现在的水平,现在是人均7.1吨。给大家这样一个概念。
所以,我们现在来引导一个低碳发展的思路,既是必要的,对中国是可持续的,而且又是可行的。
第二点认识,双碳目标要实现会倒逼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及时抑制发展高耗能产业的冲动。现在有些高耗能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了比较饱和的程度,不能老靠着这些(高耗能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不能靠这样的冲动守卫疫后的复苏。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拉动巨量的绿色金融投资,带来新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就业的机会,来支撑高质量的发展。
第三点,我们提出30/60目标,也有同志讲到,我们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是不是符合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区原则”呢?“共区”就是共同而又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实际上发达国家都已经达峰,他们也应该是达峰了,我们现在提出来2030年前达峰。发达国家现在都提出来他们最晚到2050年碳达峰,有的还要更早一点,我们比他们要晚一点,这体现一个区别。但是中国还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的大国,我们既体现了“共区”,又彰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态度。
第四,碳达峰不是冲高峰,不是随便一个峰上去就行,然后下来。碳达峰是瞄准碳中和的,我们对2030年前碳达峰这个目标的理解要和国家提出来的2030年其他的一些指标结合起来,比如说2030年碳排放强度要比2005年下降65%以上,这就很清楚,我们要推动碳排放强度的逐步降低来实现达峰,而且这个峰值如果能够低一点,将来我们走向碳中和的条件就会更好一点,将来走向碳中和的代价就会小一点,对碳达峰要有这样一个理解。
第五,双碳目标是能源革命的两个里程碑。双碳目标会大幅度地推动节能和提高能效,同时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稳步地减少化石能源,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是这样一个定位。能源革命是2014年提出来的,双碳目标是能源革命的两个里程碑,两者的关系是这样的。
这个图,上面的曲线是国家总的排放,我们可以看出来,横轴是时间,本世纪初十年总的排放量上升得很快,从2013年以后,这根曲线已经开始趋缓,图上画的趋缓期。我们现在要继续引导这个趋缓期,经过几年的努力,让它达到一个峰值,而不再增加,这就叫达峰。
现在我们国家需要煤炭的量还比较大,在这个阶段实施低碳转型,对我们国家有什么效果呢?使我们在能效方面获益更多,煤炭的使用效率还是有限的,会有更绿色、更高效的能源保障,保障我们的能源供需安全和环境安全。所以,要说清楚低碳转型和保障能源安全是并行不悖的。
第六,实现双碳目标需要重新认识我们国家的能源资源禀赋。
一说起我们国家的能源资源禀赋,常常听到是“富煤、缺油、少气”这六个字,其实这六个字已经不能准确地描述我们国家的能源资源禀赋了,因为这只是指的我们国家化石能源是“富煤、缺油、少气”,如果只是这样认识,就没有看到我们的能源资源禀赋里还有一大块是非化石能源的能源资源。如果认识不全面,就会影响我们国家的能源政策和能源战略。
丰富的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资源是我们国家能源资源禀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现在国家开发的太阳能、风能,现在已经开发的可再生能源不到技术可开发资源量的1/10,也就是我们得具备非化石能源资源、可再生能源资源,才有可能大力地发展它,要对国家的能源资源禀赋有一个新的全面的认识,这样我们实施低碳转型,资源基础是丰厚的,对这一点要认识清楚。现在能够开发的像光伏、风电,跟它的成本下降、技术能力的进步是有关的。而可再生能源,一个是资源禀赋很丰富。另外,技术进步也带来成本的降低,经济性增长。所以,本世纪初,像太阳能、风能用四个字(描述)“微不足道”,我们分析以后提出来另外四个字,它一定会长大“举足轻重”。现在大家可以看出来风电和光伏都可以举足轻重了,但是现在对可再生能源就不只是让它举足轻重,而是另外四个字“担当大任”,风光以后要有相当高比例的,在国家的电力里面,要把这个担子挑起来,能不能把这个责任担当起来,面临这样一个形势。
中国中东部和西部不平衡,我们主要的电力负荷、能源负荷在中东部,中东部发展电力和能源,如何来满足中东部需求的能源、电力呢?要把“身边取”和“远方来”相结合。大家一说到东部,就想到“西电东送”,这个叫“远方来”,东部不够,要从西部支援一部分。但是东部有很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首先要把自己身边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这是“身边取”,不够的地方再“远方来”,两个要相结合。同时要把分布式和集中式相结合,几十年来我们实现一种集中式的大电网,以后大电网还是很需要的,但是也要发展分布式的,特别是中东部要强化“身边取”和“分布式”,提高中东部地区的能源的自给率,这一点是很基本的思想。而且我们不同的专家组的计算表明,同样的一个千瓦时的电,如果东部从身边来取,产生一度电,比西电东送一度电要便宜,要经济,他们都有论文发表。所以,电力负荷很重的中东部可以把“身边来”和“远方来”相结合。而且自己身边来了电力之后可以自产直销,可以寓电于民,而且把这个东西跟储能相结合,培养一大批产销者,所谓产销者是家庭也好,企业也好,不光是能源的消耗者,你自己还能生产能源。比如BIPV,把光伏跟建筑相结合,自己还能发电。这样不仅增加了当地的能源自给率、独立性、安全性,而且缓解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对大电网的冲击。因为如果都是集中式,一块儿上网,对大电网会带来冲击。如果把它化成为很多小的微网式的,自己把它消耗掉,对大电网的冲击就会小。
第八,(实现)双碳目标,我们国家要克服很多困难,克服这些困难恰恰是补我们国家发展的短板。困难有哪几个?比较肯定的,一是产业偏重;二是能源偏煤;三是效率偏低;四是几十年来,我们对高碳发展习惯了,大家对高碳发展的路径依赖惯性比较大。如果克服这样几点,恰恰是我们发展的短板,落实新理念,实现新发展。意义都非常清楚。
中国的特点,图上以胡焕庸线为标志,中东部的面积是国土的一半,但是人口占了94%。我们在这块土地上每年消耗了全球煤炭消耗量的50%多。这块土地面积有多大,就可以很容易算出来单位国土面积上消耗的煤炭,我们把它叫做“煤耗空间密度”,是全球平均值的15倍,这样就可以让我们感觉到问题的严峻性。为什么我们的空气质量也好,我们的碳排放也好,要逐步地引导它降低呢?跟这个有关系,就像总书记说的,应对气候变化是我们自己要做,不是谁让我们做。每千人拥有的汽车现在还是美国的好几分之一,他们的汽车保有量每千人大概是800辆,咱们也就是200多辆,但是我们东部的汽车空间密度已经超过了美国,因为东部的人口密度大概是美国的8倍。这样一个国情都是很基本的一些数据,我们都要心里有数。
第九,能源科技创新蓬勃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强力支撑。(图上)列了一些新的科技,因为双碳目标不是只利用现在的技术就能做到的,特别是碳中和,一定要靠创新,创新为王。我列了一些科技创新的方向。
第十,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科学的转型过程,政策性很强,我们要把握好节奏,要积极地去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但是又要稳妥地去推进它,要防止两种倾向,一个是要防止简单化、一刀切,这不是搞运动,这是很细致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防止一刀切、简单化。同时,也要防止转型不力带来落后和无效投资,这也是一种简单化,不转型就造成了大家都在进步,中国不能落后这样一个状态。所以,如果转型不力就会带来我们的落后和无效的投资。
我们要把这些问题认识全面,把好事办好,深刻推动经济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总之,碳达峰是高质量经济发展同时的达峰,是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导致碳强度逐步降低的达峰,不是攀高峰,更不是冲高峰,是瞄准碳中和的达峰。而碳中和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需要开创一条兼具成本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路径,是跟我们国家要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同步的经济社会低碳转型、深刻进步的这样一个里程碑。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程院也做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工业、电力、交通、建筑这些领域大概可以在2030年前相继达峰,而这些峰值大概比2020年还会增加5到7亿吨,峰值大约是105亿到110亿吨二氧化碳。在实现碳达峰的过程当中,要尽力做好实现碳中和的顶层设计和路线图,要认识到双碳目标是基于我们国情,同时又是对人类文明进程新的觉悟制定的目标,事关中华民族永续的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碳中和呼唤深度的科技创新和金融的支撑。今天你们开这个论坛,我也希望新浪财经有关的各个企业家、专家们在这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双碳目标会带来新投资、新技术、新产业、新交通、新建筑、新能源,总而言之是带来新的发展方式,会深刻地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实现我们国家的经济、能源、环境、气候共赢,是这样一件大事。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时代的命题,我们是参与全球的大考,是从工业文明时代走向生态文明时代,是人类文明的赶考,中国不能落后,历史让我们考出好成绩,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谢谢!我就讲这么多,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