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锡廷:“十四五”时期解读德国科技战略方向,打造新时代 “国家名片”

添加时间:2021-07-16 点击次数:224



王锡廷在中国战略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高级研修开班典礼仪式的讲话

外交部原驻德国法兰克福、慕尼黑总领事王锡廷在中国战略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高级研修班开班典礼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上就西方的发达国家,尤其是像德国这样的国家,在经济、科技、新战略方面的一些动向做出详细介绍,并发表重要讲话。

王锡廷表示,德国是基于美国、中国、日本之后第四大经济体,而且是欧洲的第一经济大国,尤其是在欧债危机时候,被称之为“救市”。所以德国之所以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关键是在于它坚持了实体经济和生产性服务业,坚持创新,走专业化、技术性的道路,守住了全球产业链的高端,而且树立了德国制造业的金字招牌,保持产品的竞争力。

 德国为什么能跻身于可持续性的工业发展国之列?王锡廷解释道:“汽车、机械制造、化工、医药,还有电子电器,是德国传统的四大支柱产业。后来又发展成新能源,还有环保技术,这些都是它的优势产业。德国成功跻身于世界队伍,可持续性的工业发展国之列,原因在于它的经济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创新能力和触碰导向。德国工业最擅长的是开发和生产复杂性产品,尤其是资本性产品和创新生产技术,这也是德国保持持续优势的一个驱动力。德国制造商品的标志代表它的原创性和质量,而且德国企业强大的创新能力,要归功于联邦政府的坚定扶持和所制定的高科技战略。”

在谈到德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时,王锡廷表示,德国有60多万人员在研发领域工作,早在2016年德国在研发领域的投资高达920亿欧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93%。当时只有韩国和日本在研发领域投资高于德国,而且在高度重视研发的投入里,德国成为欧洲的发明冠军。

王锡廷具体从汽车领域、化工领域、可再生能源领域以及环保技术领域对德国研发的高度重视进行阐述。

在汽车领域,德国汽车工业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第一产业地位,而且在全球保持技术领先优势。首先是对汽车产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研发,比如德国工业领域28%的科研人员在从事汽车领域,而汽车工业1/9的员工就职研发部门,德国汽车工业平均每天就有10项专利产生,而且每年获得的专利有3650多项。2018年登记专利最多的德国前10名企业中有9家是来自汽车行业,汽车是德国最具创新的行业,也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冠军。

在化工领域,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工产品出口国。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研究机构和高素质劳动力,全行业人员有44万多人,这些人当中绝大多数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而且德国还拥有58所大学的化工专业、24所专业院校,以及相应的研究机构。2018年的研发投入就达到了120亿欧元,占销售总额的比重超过5%,占德国的研发投入超过1/5。另外德国企业还有60多亿欧元研发投往国外,所以全球化学的专利有1/8都是来自德国。

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德国在太阳能、风能、生物智能、低热能、水力发电和提高能效等层面在世界都具有领先水平,能源储备和燃料电池技术首屈一指。德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预计到2020年德国光伏发电装机总量将达到70GW,满足德国发电所需要的10%。2018年德国太阳能光伏产量达到46GW,位列世界第四,前三位是中国、美国和日本。2018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占德国发电总量已经达到了40.4%,今年上半年就达到了44%,预计到2030年生态发电的比例将要达到54%。

在环保技术领域,德国拥有良好的环保传统、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和高端研发人员,在研发和专利方面处于世界先进水平。2013年在环境技术方面,德国在全球市场份额已达24%,物质分离设备甚至占到64%,污水处理技术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9%,环境技术占18%,而且出口是世界第一。

但王锡廷指出,德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具体来讲可归纳为三点。

第一,主要是巴黎气候变化协议。根据相关条件,德国应该在2050年前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到95%,德国政府近期的目标是到2030年把温室排放气体总量较1990年减少到55%,所以德国就决定2022年之前关闭所有的17座核电站,推动全欧盟境内2030年起全面停止使用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汽车,因此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太阳能,成为德国减少碳排放和化石类燃料的一个重要的举措,也视之为确保德国的能源安全、能源多样化供应和替代能源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

第二,德国人工智能发展较缓。德国普遍认为电动汽车、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领域是蒸汽机时代以来最具创新的发明,而且有广阔的前景和无限的商机。预计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使德国GDP增速提高1.3%,也就是德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600亿欧元。然而,原本“工业4.0”是作为世界工业领域领军的德国为实现工厂联网化和企业化的领先目标而创造的,但是目前德国在硬件方面的生产处于强劲势头,在软件方面处于弱势状态,所以致使德国人工智能目前发展还是比较缓慢的。

第三,由于经济低迷,创新型企业比重也有所下降。比如说德国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占整个企业总数的99.7%。在这些中小企业当中,只有22%的企业投资于创新产品和工艺。所以经济界一再呼吁联邦政府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早日实现将科研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从目前的3%提高到3.5%。与此同时,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也就是美国和中国在上述领域的发展突飞猛进,担心一旦德国和欧洲在这场经济竞赛中落伍,将会对欧洲社会的福祉和安全产生严重后果。


王锡廷发表主题演讲

在此背景下,德国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先后出台了《高科技战略2025》和《国家工业战略2030》,旨在通过新战略迎头赶上,保持德国经济的领先地位。王锡廷重点对这两个战略进行了介绍。

关于《高科技战略2025》,实际上早在2006年的时候,德国就提出了高科技战略,后面又不断增加了一些新内容。到2010年战略的重点就从单纯的技术领域转到了需求领域。在气候与能源、健康与营养、移动通信、安全通信方面,从需求角度寻求最佳解决方案,以应对全球的挑战。2014年高科技论坛组织取代了联合小组,所以就要从组织上加强它的功能,成为高科技战略计划的主导方。所以在2014年的时候,它的高科技战略的宗旨就是应对全球挑战,使德国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领导者。它的内容也扩展到了数字经济和社会等6大领域,其中包括我们熟知的“工业4.0”。德国政府结合欧盟里斯本战略规划和欧洲2020发展计划,在去年9月5号出台了《高科技战略2025》,旨在加大促进科研和创新投入力度,加强德国核心竞争力,保持可持续发展,确保国富民强。它的目标就是到2025年实现科研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

王锡廷从《高科技战略2025》的9个领域、12项措施进行进一步讲解。

一是在医疗卫生方面。一个是智能诊断,发展数字卫生系统,实现患者电子档案管理,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智能诊治;另一个是抗击癌症,联合科、产、研、学,加强癌症的研究和早期预防,延长癌症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癌症发病率。

二是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进一步采取措施减少工业温室气体排放,已达到相对于1990年已减少80%-95%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标。通过减少塑料垃圾、广泛使用收集分类系统,提高塑料垃圾的回收率的措施,有效减少塑料对环境的危害。到2025年实现以生物基础材料为原料的塑料可循环生产,以数字化经营模式为基础,实现从传统经济发展到资源可循环利用经济的转换,建成循环及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到2030年,总资源生产率较2010年提高30%。

三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努力提升人类对生物多样性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加强政府社会的干预,避免更多的生物多样性的损失。

四是人工智能应用。大力发展以欧洲标准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做到以人为本、保护公民的数据主权,储备人工智能专业力量,加大各大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利用人工智能型商业模式和人工智能这个产品,激发新一轮创业动力,使德国和欧洲人工智能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五是电动汽车的电池制造。政府将继续支持企业推进电池的研发,在德国建造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电池制造基地,确保自主知识产权和完善电池产业链,在清洁空气状态下鼓励投资充电桩的建设。

六是建设安全互联网清洁的移动网络。在遵循个性化、多样化、数字化以及气候和环境保护下,研究和发展移动产业。

七是促进科研成果共享和转换。联合科学经济和社会各界研究共享最新科技数据和创新成果的方法,提高研究成果的公开率,使企业获取最新成果,支持企业在科研机构开展新型合作,通过互联网快速将科研和创意转化为生产力。

八是以人为本的科技发展。将推行就业保护4.0项目,采取支持措施,保障数字化就业以及安全和健康,以利于技术创新,服务于社会进步,利用基础和经济核心,造福于人民的健康生活和男女平等。

九是提高生活质量和就业水平。联邦政府致力于消除由于经济结构和人口变化造成的地区和社会发展不均,气候变化导致生态风险加剧和不均衡发展,采取措施进行以创新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公平社会的结构改革,创新将成为经济增长、完善就业和提高生活水平的最强驱动。

关于德国的《国家工业战略2030》,是在今年2月份,德国联邦经济部长主持制定了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这个战略文件旨在通过扶持重点工业领域提高工业产值,确保德国工业在欧洲乃至全球的竞争力,以及德国和欧盟经济和科技的领先地位。它的目标是德国政府通过对关键工业领域给予扶持,到2030年将德国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增至25%,在欧洲经济附加值总额中的比重达到20%,确保德国工业领先地位。

王锡廷从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采取的7项具体措施,进行进一步分析。

一是对材料工业、化工行业、设备和机械制造,汽车制造、光学和医疗设备,绿色科技、国防装备制造、航空航天以及新型制造技术等九大领域,以及对国家经济利益具有重要性的大中型企业给予扶持和保护,使其相关企业从中受益。

二是针对美国和中国不断涌现出的大量世界领先的新型大企业,德国政府将出面协调组建跨企业的联合体,共同进行电动汽车、电池研发、人工智能研究等工作。

三是为了提升德国企业的竞争力,消除法律方面的障碍,放宽垄断法,以确保德国企业在德国及欧洲合并和并购简而易行。

四是设立用于企业融资的欧洲风险基金和德国投资基金,助力新科技领域的企业成长。

五是为工业界提供优惠的能源,稳固的社会保障和有利于竞争的税收系统。

六是通过加强国家援助,为打造新的龙头企业创造条件,保障就业岗位。

七是在必要的时候,德国政府可在具有战略重要性的企业中持股,以防其被外资收购,为此将建立专项基金,欢迎外国投资进入,只有在明确规定的领域里才能禁止外资收购德国企业。

王锡廷强调,在当前中美贸易争端、英国脱欧、世界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应该说德国和欧洲的经济都日益呈现出明显的刹车痕迹。尽管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但是德国认识到强国之间新一轮高科技的竞争并没有减弱,反而愈演愈烈。为了使德国能够成为这些技术领先的供应商和未来的生产区位,确保德国在未来世界中的地位。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德国政府采取一切措施,甚至不惜动用以往被嗤之以鼻的计划经济和市场干预手段,志在必得。

王锡廷指出,我认为德国经济科技战略新动向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尤其是我们的战略新兴产业的领军人才,更应该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科技、新动向,服务于我们国家的战略新兴产业和国家发展,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王锡廷回忆早年工作经历时感慨道:“因为我一直在前方工作,我们在一线感触非常深。国家强了,确实使我们做外交的腰杆硬了,所以现在确实跟过去已经不一样了。因为我1979年时去了我们驻西德大使馆工作,那时候整个大使馆的对外工作和活动都比较少,而且我们经常得去主动找人家去谈。现在的感觉就不一样了,一个是我们发展到了这个地步,西方世界更多的想要了解我们,所以我们参加外事活动的时候,经常遇到人家主动找我们来谈。尽管如此,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像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还有好多东西需要我们学习和研究,这样对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都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