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晓晖:加快数字化发展,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添加时间:2021-04-22 点击次数:341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深化,加快数字化发展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应对风险、把握机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途径。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单独成篇。但是,数字化发展的核心逻辑是什么?发展的着力点与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我国应如何加速推进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


中国经济信息社“多想”学习会栏目(以下简称“多想”)独家对话多位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帮助读者更全面理解大变局、把握新格局。


本期对话嘉宾:余晓晖


「嘉宾简介:余晓晖现任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长期从事信息通信业、工业互联网、数字化等领域研究。」




“多想”:“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应该如何认识数字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和提升国家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价值和深远影响?


图片余晓晖: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驱使经济社会产业形态、核心要素和竞争范式发生深刻变化,数字化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议题和社会演进的基本趋势。数字经济作为数字化发展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呈现,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要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形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举措,也是积极应对国际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现实路径,战略意义重大。


一是发展数字经济能够加速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在发展方式转变方面,数字经济加速实现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帮助我国经济社会向低碳绿色高效的集约发展模式迈进。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数字经济全面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以数据为驱动、技术为牵引不断推动生产要素从低效益领域向高效益领域转移,促进供求关系的动态平衡、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推动产业加速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在推动发展动力转换方面,数字经济作为发展最迅速、创新最活跃、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领域,将成为驱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十三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年均增长16.6%,对GDP增长贡献率超67%。2020年上半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7.5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3%,同比名义增长6.7%,显著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增长带动效应愈发凸显。


二是数字产业化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部分,持续夯实数字化发展基础一方面,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进入应用爆发阶段,其创新红利将持续释放。特别是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产业融合创新主要承载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提速,目前已覆盖41个国民经济大类,随着其在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全面渗透应用,将引发生产组织模式、价值创造模式等全方位重构,不断催生数字化新模式、新业态,为工业及其他行业数字化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提供坚实支撑和现实路径。预计“十四五”期间,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数字产业将带动超过60万亿元的经济产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另一方面,我国是数据资源大国,未来随着算力、算法等水平不断提升,不仅数据价值挖掘能力将不断增强,还将通过推动海量数据与传统生产要素的深度交融,促进既有要素资源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是产业数字化作为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发展部分,持续拓展经济社会发展新空间。当前以工业互联网为关键依托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蓬勃发展,推动全球产业数字化进程加速,将有助于打造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增加经济增长后劲韧劲。一方面,工业数字化将持续释放红利。工业是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相比于服务业有着更长的产业链条和更丰富的应用场景,通过工业互联网加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可释放出更大的外溢效应、乘数效应,为数字经济带来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另一方面,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将拓展广阔的新兴市场。数字技术与服务业的融合创新,已催生出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还将引领、扩大和创造新消费需求。2020年以来,远程办公、直播带货、云娱乐、在线教育、无接触配送等线上服务快速发展,显示出蓬勃生命力。此外,农业数字化蕴含巨大发展潜力。2019年,我国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仅为8.2%,未来依托工业互联网构建数字化农业生产体系,推动农牧渔生产从“粗放型”向“精准型”转变,以定制化生产不断满足和扩展多样化、个性化的农产品市场需求,将形成庞大的增量市场。


当前,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社会基本共识。中央层面持续开展数字化转型战略部署,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均强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如北京要建成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广东要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高地,上海要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浙江要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福建要打造数字应用第一省。随着各省市数字经济的深化发展,相信其在加速国民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方面的关键作用也将更加凸显。




“多想”:我国应如何加速推进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图片余晓晖:数字政府是运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创新行政管理、服务监管方式,实现政府效能优化提升的新型治理模式。数字社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同社会转型深度融合的产物,也是推动精细化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创新。在新发展阶段,应秉持创新引领、数据赋能和服务高效的理念,多方统筹谋划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


一是构建智慧高效的服务型数字政府。第一,不断完善基础支撑体系建设,深化政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整合共享,加速政务数据有序流通和开发利用。第二,推动条块政务业务的数字化协同,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开展“跨省协同办理”,“让数据多流动,让群众少跑路”。第三,建设完善全国一体化的在线监管平台,推动“进一次门、查多件事”,切实提升事件追溯、部门协同效能。第四,深化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推动党建业务系统一体化整合,加快人大政协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智慧检务、智慧法院建设。


二是打造层级分明且整体协同的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第一,根据城市群、中心城市、县级城市的不同功能定位与实际情况,分级分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第二,探索构建基于统一数字底座的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模式,不断提高城市整体运行效率。第三,积极构建符合各地农村实际情况的数字乡村发展模式,聚焦基础设施、农业生产与社会服务等数字化水平的提升,以数字乡村建设带动乡村振兴。第四,建立健全平安应急、市场监管等领域的网格化、智慧化管理服务模式,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沉,全面提升社区与村庄数字化治理能力。


三是持续支持远程医疗、在线教育、普惠金融等数字化社会服务的发展。第一,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医疗卫生、人社就业、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应用,推动社会资源的放大利用、低成本共享复用。第二,通过数字化方式提升城乡、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重点支持远程医疗、在线教育、金融科技等的普惠下沉,加速补齐基础公共服务缺口。第三,以技术创新驱动社会服务模式创新、产品创新,不断拓展智能化、个性化、时尚化服务消费新空间。




“多想”: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化发展的基础保障,是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积极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发展。如何认识数字基础设施的属性与重要意义?如何进一步统筹推进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


图片余晓晖:数字基础设施是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十四五”时期积极推进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部署,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发展水平,对于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数字基础设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推进与数字化发展的战略基石。工业时代,经济活动建筑于以铁路、公路等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之上。数字时代,经济社会需要运行在能够支撑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的数字基础设施之上。积极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够加速我国经济社会数字化进程,全面提升劳动生产率和投资回报率,还能够有效提升社会服务供给效率与可获得性,推动数字红利为全社会共享。


第二,数字基础设施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谋取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全球主要经济体均高度重视数字基础设施的研发部署,纷纷发布国家战略、行动计划,加紧布局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我国必须牢牢紧抓这一发展机遇,积极塑造新时期全球竞争新优势。


第三,数字基础设施是当前阶段稳投资、增就业的有力抓手。一方面,数字基础设施的部署能够带来大规模、长期性的新增投资,另一方面,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还将催生大量就业岗位,如仅2020年一年工业互联网就带动超过255万个新增就业岗位,为稳就业保民生做出积极贡献。


第四,数字基建是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数字基建通过全面引领和支撑能源、建筑、制造、物流等多个行业、上中下游等多个环节要素重组和能效优化,将行业系统集成突破和绿色低碳转型升级需求相结合,推动实现生产效率提高、单位产值能耗降低,进而降低碳排放强度。


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与部署是一项长期工程,既要坚持全面统筹,又要把握要点。


第一,加强统筹设计。需要强化对数字基础设施内涵、方向、标准等的研究,不断深化理解和认知。同时,要加强各领域规划衔接和资源协同,形成上下一条心、全国一盘棋的良好建设格局。


第二,聚焦重点领域。需要集中力量、优先发展起步基础好、应用范围广、经济社会效益大同时通用性强的基础设施。当前阶段,尤其要重视5G、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加快5G网络建设速度,不断丰富“5G+”应用场景,连接和赋能万物,同时要加大工业互联网投资力度,以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为抓手,完善工业互联网设施建设,并持续拓宽工业互联网应用范围,为交通、电力、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赋能,构筑千行百业数字化发展的基石。


第三,重视需求牵引。需要结合各行业差异化的需求痛点,探索特色化应用模式,推动数字化转型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推进。比如,可以引导相关行业企业与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等密切合作,积极打造一批优秀示范应用或样板工程,以点带面,激发应用需求,加速整体数字化进程。


第四,强化支撑能力。需要综合利用多种融资渠道、人力资本支持渠道,夯实数字基础设施研发部署的要素支撑基础。



上一页: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的独特优势

下一页:战略性新兴产业:大趋势与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