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破除阻碍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添加时间:2021-04-19 点击次数:336

新兴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动力。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李增刚教授在《国家治理》周刊撰文,对当前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障碍和约束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


近年来,我国新兴产业在各种利好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实现了快速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十四五”期间,要实现“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目标,核心就是继续发挥新兴产业的引擎作用。为此,必须不断破除阻碍新兴产业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为其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我国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


      


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分析。在供给方面,主要是生产环节,涉及到与生产相关的各种要素,包括资本、技术、劳动等;在需求方面,主要是消费环节,涉及到消费者对新兴产业产品和服务的偏好以及消费意愿。

与资本相关,一是资本从哪里来,二是能否顺利投资。发展新兴产业的资本无非是自有资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在自有资本有限的条件下,企业只能通过发行证券进行直接融资或通过银行借贷进行间接融资。然而,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往往属于“高风险、高收益”,即虽然能为投资者带来超额利润,但投资者也面临较高的风险,这就导致新兴产业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会受到限制。直接融资方面,通过证券发行融资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过去几年要有比较好的经营绩效、未来应具备比较好的经营前景、公司要达到一定的规模等,然而许多新兴产业往往并不具备这些条件。间接融资方面,为避免不良贷款和坏账,银行制定了各种贷款制度和规则,同时信贷员或信贷审批者为了“卸责”,选择贷款对象时一般会遵循责任最小化的原则,加上许多新兴产业无论在所有制还是规模上可能都无法达到银行放贷的要求,因此这类企业往往很难获得贷款。

此外,有了资金之后,能否顺利投资到新兴产业的发展上呢?这主要取决于营商环境。自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以来,各地营商环境都已经大有改善,政府的审批流程大幅简化,审批速度大幅提高。但新兴产业的投资能否迅速便利地获批,却取决于多重因素。一是取决于地方是“正面清单”还是“负面清单”思维。如果是“正面清单”思维,那么文件中凡是鼓励的就会得到支持,没有列明的就是不鼓励、不支持;如果是“负面清单”思维,那么凡是文件中没有明确反对的,就意味着是可以支持、可以鼓励的。由于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很快,有些可能还没有来得及在文件中列明,这时如果地方遵循的是 “正面清单”思维,新兴产业的发展就有可能受到阻碍。二是取决于审批流程是否人性化、需要提供的文件是否明确清晰。无论什么产业,都需要合法经营,这是基本的底线。新兴产业也必须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投资和经营。但是,很多新兴产业尚在发展中,一些正式材料的鉴定需要时间,因此企业经营者往往是一边完善材料一边提交申请。在投资审批过程中,如果过于机械地按照流程要求一次性提供所有文件,可能就会影响新兴产业的发展。另外,在实际调研中,有些投资者曾反映,审批者只说材料不全,但是不明确说明哪些材料不全,这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少困扰。

与技术相关,主要涉及科技成果转化问题。新兴产业的发展通常以技术进步为前提,是新技术的产业化、商业化运用。所以,在新兴产业发展中,技术能否顺利获取、能否顺利转化至关重要。既然已经发展出产业,那么技术的存在性应该不成问题。关键是与技术相关的专利等能否迅速转化,其中的核心问题是专利持有人和专利使用者之间的信息是否对称,即能否顺利沟通。在国际范围内,对于新技术的应用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被称为“反公地悲剧”(Heller, 1998)。如果一种产品或产业的发展需要运用多项专利,而这些专利分属多个不同的持有人,那么这些专利就有很大可能得不到应用,这种产品或产业也无法得到发展。原因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专利分别属于不同的持有人,专利使用者要与所有专利持有人进行沟通和协调需要巨额的交易成本;二是专利持有人的“敲竹杠”行为,即如果其他专利持有人都已经同意,最后一个专利的持有人可能会漫天要价,此时倘若专利使用者不出高价,其之前的谈判成本等都可能成为“沉没成本”。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中,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专利保护当然是为了保护专利持有人的利益,鼓励创新,但要注意的是,发明专利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应用,为了产业化,单纯为专利而专利不但不利于创新,反而会成为创新的阻碍力量,毕竟专利产业化之后所带来的收益是未来创新的动力和支撑。

与劳动相关,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阻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兴产业所需要的劳动力从哪里来;二是传统产业的劳动力向哪里去。新兴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不是一般的操作工,而是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虽然需求数量相对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少得多,但人员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供给会对新兴产业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此外,在新兴产业逐渐替代传统产业或者促使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过程中,传统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大量非技术劳动力向何处去,也是直接影响新兴产业顺利发展乃至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毕竟在历史上,许多可以替代大量劳动力的新技术,包括纺织机、印刷机等,都曾被视为“洪水猛兽”而一度遭到抵制。

与消费相关,主要涉及的问题有:新兴产业的产品或服务能否被迅速接受,消费者能否支付得起、是否愿意支付等。需求是持续供给的最终目的和动力,对一种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是直接决定其能否继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需求,再好、再精致的产品或服务也不可能得到发展。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新兴产业的产品或服务。对于新兴产业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不同年龄段的人一般存在差异。通常情况下,年龄越低,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越高。比如,对智能手机和5G服务,年轻人的需求远高于老年人,这是因为对于年轻人来说,智能手机为他们提供的服务远超出通话功能,基本上贯穿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而许多老年人对手机的需求基本上还停留在通话功能上。这个例子也说明,新兴产业的产品或服务要实现进一步发展,关键在于如何让需求得到满足以及如何创造更多的需求。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要实现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不断破除其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障碍和约束。

一是为新兴产业建立健全更加便利的融资渠道和平台。在直接融资方面,降低新兴产业证券发行的门槛和条件,为其通过证券市场融资提供更多可能。但高收益也意味着高风险,因此也要注意提高对新兴产业投资者的风险预警。在间接融资方面,同样需要降低新兴产业信贷的门槛和条件,容许商业银行为新兴产业投放信贷时存在一定数量和比例的不良贷款。由于新兴产业具有高成长性,其不良贷款率未必就一定比传统产业、传统部门更高。可以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拓多种途径的融资平台和融资渠道,这本身实际上也是新兴产业。在开始阶段,要鼓励探索、鼓励创新,允许以较低门槛进入,但是要加强监管,基本的思路是从事前监管、限制逐渐转向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

二是加强知识产权交易公共平台或知识产权联盟建设,推动先进技术专利等快速转化,尽可能消除“反公地悲剧”。在信息方面,通过平台建设,持有人能够更加便捷地发布信息,需求方可以更加便捷地查找信息。在交易方面,通过建立平台或联盟进行打包交易,可以降低专利谈判的高额交易成本,有效避免“敲竹杠”行为,帮助新兴产业解决发展中的技术问题。具体交易过程中,持有人之间达成“保留价格”,至于各专利持有人能够接受什么价格或能够分配多少,由专利持有人进行谈判;需求方进行出价或竞价交易;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就是搭建平台,将专利持有人召集到一起进行引导性谈判。

三是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以及劳动力社会保障机制。目前,我国存在劳动力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是劳动力短缺,另一方面是大量劳动力失业。根本原因就在于劳动力的转型存在较长时间的滞后,在技能专业结构方面劳动力的供给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为此,政府要强化政策支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开办高技能专业劳动力培训机构,促进劳动力转型发展。引导满足不了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劳动力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并适当给予补贴,帮助其尽快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健全社会保障机制,为年龄较大的等不适合新兴产业发展要求的劳动力退出市场提供保障。

四是调整收入分配结构,释放新兴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潜力。一方面,适当调整在职者和退休者的收入分配比例。当前,我国许多行业退休者的收入远高于在职者,且退休者能够享受到各种福利,从而出现了在职者有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退休者有收入却没有需求的情况。从储蓄结构上看,也是年轻的在职者负债工作,年长的退休者有大量储蓄。另一方面,优化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降低人民群众在子女教育、医疗、养老方面的支出。就子女教育来说,这既是传统产业,也是新兴产业。从传统产业角度来看,属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从新兴产业角度来看,当前各种类型、各种性质的教育培训机构发展迅猛,提供的服务基本覆盖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个教育阶段。作为新兴产业,当然应该对其提供支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以教育培训机构替代政府应该提供的公共服务,尤其是在当前校外培训机构鱼龙混杂、乱象丛生的背景下,政府更应该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