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315 发布时间:2020-12-25 09:13:56
此后的近几年,关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开始遍地开花。随着智能制造热潮的到来,人工智能应用已经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制造业的各个环节。
01
人工智能技术的三个层次
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经过过去几年的实践检验,目前应用较为成熟,推动着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的加速融合。从技术层面来看,业界广泛认为,人工智能的核心能力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
1、计算智能
2、感知智能
3、认知智能
02
人工智能制造业应用场景
从应用层面来看,一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包含计算智能、感知智能等多个层次的核心能力。工业机器人、智能手机、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等智能产品,本身就是人工智能的载体,其硬件与各类软件结合具备感知、判断的能力并实时与用户、环境互动,无不是综合了多种人工智能的核心能力。
目前制造企业中应用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围绕在智能语音交互产品、人脸识别、图像识别、图像搜索、声纹识别、文字识别、机器翻译、机器学习、大数据计算、数据可视化等方面。下文则总结制造业中常用的八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场景一:智能分拣
以分拣零件为例。需要分捡的零件通常并没有被整齐摆放,机器人虽然有摄像头可以看到零件,但却不知道如何把零件成功地捡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先让机器人随机进行一次分捡动作,然后告诉它这次动作是成功分捡到零件还是抓空了,经过多次训练之后,机器人就会知道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分捡才有更高的成功率;分捡时夹哪个位置会有更高的捡起成功率;知道按照怎样的顺序分捡,成功率会更高。经过几个小时的学习,机器人的分捡成功率可以达到90%,和熟练工人的水平相当。
场景二:设备健康管理
以数控机床为例,用机器学习算法模型和智能传感器等技术手段监测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刀、主轴和进给电机的功率、电流、电压等信息,辩识出刀具的受力、磨损、破损状态及机床加工的稳定性状态,并根据这些状态实时调整加工参数(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和加工指令,预判何时需要换刀,以提高加工精度、缩短产线停工时间并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图1 基于深度学习的刀具磨损状态预测(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李斌教授)
场景三:基于视觉的表面缺陷检测
例如,PVC管材是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消耗量巨大,在生产包装过程中容易存在表面划伤、凹坑,水纹,麻面等诸多类型的缺陷,消耗大量的人力进行检测。采用了表面缺陷视觉自动检测后,通过面积、尺寸最小值、最大值设定,自动进行管材表面杂质检测,最小检测精度为0.15mm²,检出率大于99%;通过划伤长度、宽度的最小值、最大值设定,自动进行管材表面划伤检测,最小检测精度为0.06mm,检出率大于99%;通过褶皱长度、宽度的最小值、最大值、片段长度、色差阈值设定,自动进行管材表面褶皱检测,最小检测精度为10mm,检出率大于95%。
图2 PVC管材表面褶皱检测(来源:维视智造)
场景四:基于声纹的产品质量检测与故障判断
场景五:智能决策
例如,一汽解放无锡柴油机厂的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具有异常和生产调度数据采集、基于决策树的异常原因诊断、基于回归分析的设备停机时间预测、基于机器学习的调度决策优化等功能。通过将历史调度决策过程数据和调度执行后的实际生产性能指标作为训练数据集,采用神经网络算法,对调度决策评价算法的参数进行调优,保证调度决策符合生产实际需求。
场景六:数字孪生
例如,在传统模式下,一个冷热水管的出水口流体及热仿真,用16核的服务器每次运算需要57个小时,进行降价建模之后每次运算只需要几分钟。
场景七:创成式设计
创成式设计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交叉学科,与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深度结合,将先进的算法和技术应用到设计中来。得到广泛应用的创成式算法包括:参数化系统、形状语法(Shape Grammars(SG))、L-系统(L-systems)、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CA))、拓扑优化算法、进化系统和遗传算法等。
图3 轮辐的创成式设计(来源:安世亚太)
场景八:需求预测,供应链优化
例如,为了务实控制生产管理成本,美国本田公司希望能够掌握客户未来的需求会在何时发生,因此将1200个经销商的客户销售与维修资料建立预测模型,推算未来几年内车辆回到经销商维修的数量,这些资讯进一步转为各项零件预先准备的指标。该转变让美国本田已做到预测准确度高达99%,并降低3倍的客诉时间。
03
结语
目前,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高校、开源组织进入人工智能领域,大批成功的人工智能开源软件和平台不断涌入,人工智能迎来前所未有的爆发期。但与金融等行业相比,虽然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应用场景不少,却并不突出,甚至可以说发展较慢。
究其原因,主要源于以下三大方面:
一是,由于制造环节数据的采集、利用、开发都有较大难度,加之企业的数据库也以私有为主、数据规模有限,缺乏优质的机器学习样本,制约了机器的自主学习过程。
三是,不同的行业内缺乏能够引领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趋势的龙头企业。
来源:e-works
免责声明:
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为更好的回顾2020年AIOT产业的发展历程,展望2021年AIOT产业的发展趋势,帮助AIOT企业抓住十四五产业发展机遇,2021中国(北京)5GAIOT创新发展大会将于2021年1月6日在北京举行,大会将邀请AIOT权威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企业,分享AIOT最新产业政策、AIOT技术创新路径、实施经验与商业化落地策略。大会同期还将举办第2届AIOT“种子工程”发布会,将发布AIOT创新技术、产品及在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多个细分领域的典型案例与项目,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