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310 发布时间:2020-12-18 08:47:02
导读:人人都在谈的数字化转型,究竟怎么转?
当前,关于园区运营的问题大家普遍对未来感到焦虑。
中国的产业地产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的时间并不长,而且多数企业一生下来就身处竞争激烈、层次较低的红海之中,为了谋生,从不敢有半点喘息。好不容易上岸了,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却又偏偏赶上了一个变幻莫测、充满未知的时代,技术的革新换代、新模式的诞生、突如其来的新冠、虎视眈眈的「野蛮人」.....好像企业随时处于风雨飘摇中,稍有不慎即将陷入万劫不复。
园区都知道要转型,都想转型,但不知道怎么转。
如今,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但具体怎么转型、从哪方面入手,大家都很迷茫。一方面是门槛高;另一方面来源于经营压力,既要赚钱,又要转型,缺少足够的战略回旋余地。
所以,本文针对数字化转型的问题,总结了几个思路,力求找到行业破局之道。
正文:
先明确几个概念。
1、智慧园区≠数字化
智慧园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2年前,2008年11月,IBM公司在外国关系理事会上首次提出「智慧的地球」理念,「智慧+」风靡全球,同期,智慧园区诞生。
智慧园区本意是「智慧化」的园区,从概念上讲有「智能化」、「数字化」的味道,但迄今为止,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智慧园区,充其量只能叫「设备管理系统」,管理楼宇门禁、停车、监控、包括食堂的一卡通,和产业没有半点关联。
做到后面,屏幕越来越大、按键越来越多、设备越来越贵,用来做面子工程,给领导看看还是好的,但对园区的招商运营,作用十分有限。
2、数字化,数据采集是入口,数据处理才是核心。
很多人会把数字化与大数据等同起来,认为只要利用网络爬虫技术,扒足够多的数据下来就能叫数字化。
这一观念也让一些「伪科技公司」有利可图,一些披着大数据外衣的公司,招几个社会青年,每天从网上下载各种企业信息,最后打包做成一个酷炫的视频卖给政府或园区,美其名曰大数据招商,实际作用基本为零,不仅败坏了大数据招商的名声,也让许多政府对新生事物产生了天然抗拒。
好在近两年一些发达地区从政府层面开始研究大数据招商,从顶层对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及利用,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才挽回了一些印象。
3、园区的数字化转型,时刻要以业务为最终导向。
园区数字化转型,短期内需要投入;但长远来看一定要对业务有帮助,或是依托产业数据、企业画像更好的招商;或是利用数据精准匹配企业需求,帮企业解决实际难题,互惠互利;或是筹建一套符合政府口味的数字化系统去打单。总之一句话,一切不以业务为导向的转型都是耍流氓。
下面是可能的四个转型方向:
产业大脑
今年4月,时任苏州市委书记、现贵州省委副书记蓝绍敏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产业大脑」建设工作。
根据招标公告,苏州的产业大脑建设内容分三步:
① 对苏州相关部门、产业机构和已建系统进行数据融合,同时利用网络爬虫技术,收集汇总相关产业数据;
② 基于前序数据收集工作,建立涵盖全市所有产业数据的产业主题库;
③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建立产业大脑平台,精准掌握全市产业发展现状,同时,深度挖掘剖析全市八大产业数据资源,建立产业综合概况、产业数据透视、产业链图谱、产业云图、产业分析、产业链评价、数据信息管理、安全控制管理、产业链信息填报流程管理。
以往,园区对产业研究、产业链分析不重视,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一些操盘手对园区的理解仅限于经营层面,对产业(链)缺乏理解;其次,经营的压力,迫使园区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到招租上;此外,大家已经习惯了坐地招商、人脉招商,认为产业研究、产业分析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而苏州的「产业大脑」,本质上是对产业研究的深化。利用数据分析、产业链分析、挖掘出产业发展规律,为下一步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同时,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做出企业画像,按图索骥,以达到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的目的。
苏州的「产业大脑」十分值得园区人借鉴,一个园区,围绕3-5个主导产业,结合周边区域的信息,做一个小的「产业大脑」,挖掘分析数据的内在价值,对园区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大有助益。
大数据平台
大数据蕴藏着巨大的信息宝藏,但正如前面所说,数据采集只是入口,数据分析才是核心价值所在。
市面上大多数所谓的大数据招商公司,只做到了第一步——数据采集,他们利用爬虫技术、以及企查查、天眼查等企业信息查询工具,提取海量的企业信息。诚然其中不乏有效的招商信息,但绝大多数是无选址意愿的企业,有些企业的信息甚至早已过时,招商人员又不能每一个都打电话过去甄别,所以,构建大数据平台的核心在于第二步——数据处理。
首先是产业链分析,这一点和「产业大脑」有相通之处,对产业链深度分析,梳理产业链上下游各节点的企业,靠人工很难实现,需要借助大数据的力量完成。
第二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对社会化数据的抓取和企业、行业信息的整合,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收集出符合园区产业发展导向的,且因规模扩大、异地布局、政策变迁、公司重组、成本压力(过大)等原因,有搬迁(可能)的企业,再针对这部分企业建档及拜访跟踪。
大数据平台的开发目前已经是比较成熟,不存在太多的技术壁垒,最大的阻碍反倒是操盘者自身,从坐地招商到数据招商,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如果操盘者认识不到大数据的重要性,也就没有开发利用大数据的动力。
数字化营销
营销对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做得好的园区,一定是营销专家!
数字化转型在营销中是老生常谈的名词,却又常常被决策领导归为「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中,最多就是建个网站、建个公众号,便名曰数字化转型。直到年初,疫情出现,线下渠道停摆,各家园区才重新审视数字化营销的重要性。
本文把园区的数字化营销分为三个象限。
1、线上推广
线上推广是园区获取信息的入口,获客渠道包括但不限于 ① 公众号平台、② 百度、360等搜索引擎付费推广、③ 抖音短视频付费推广、网红探店等、④ 微信短视频号宣传(可以是公司层面、也可以是个人品牌)、 ⑤ 课程分享、知识分享、⑥ 知乎、百家号、腾讯号、搜狐号等自媒体平台。
2、客户分析
无论公众号、APP、小程序,它们都只数字营销的一个通道,并非数字化转型根本。许多园区号称拥有粉丝数万、用户茫茫多。然而,没做好数字管理,就无法和用户深层互动,等于白白浪费了企业核心资产。
作为运营人员,要善于利用后台对网站、公众号、小程序的流量与客户情况进行数据监控与数据分析,打通这些行为追踪,从而形成大数据的用户画像。
3、社群搭建
线上可以导流,但业务的落地还是要回到线下,通过建立与发展社群,可以保证企业在「去中介化」的情境中与园区发生深度联系、互动、参与。
4、数字化服务
把线下的东西搬到线上,充其量只能叫「信息化」。我们讲的数字化,应该是利用数据的力量,实现一些过去无法实现的功能,精准对接企业的的痛点。
这里举一个例子,企业对政策极为看重,但园区一般不会配备专门的政策专员,即便有,对政策的理解也多限于一些普惠性政策,而非针对特定行业。无法准确为企业匹配政策,自然也就帮不到企业。但利用数字化的力量,便可根据企业信息,智能匹配系统内各条线、各类别的所有政策,企业只要动动手指即可查阅所有可申报的政策、金额等。
除此之外,数字化服务还包括一些产业型服务,包括在线发布/对接需求,平台为其匹配全国范围内可能合作的技术、人才、金融机构等;以及一些生活性服务的数字化,如网上社区建设、在线教育、医疗预约、餐饮服务、交通出行、物流配送等等。
上一页:数字化赋能的浙江机会
下一页:欧洲在数字经济中取得成功的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