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构建新计算产业生态,支撑我国数字经济发展

浏览次数:343 发布时间:2020-11-09 09:15:59

建立安全可控的新计算产业生态对于我国抢占下一代国家战略竞争的制高点、支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数字化转型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意义。

一、多架构共存、多技术融合、多领域协同和多行业渗透是新计算产业的核心特征

新计算产业是传统计算产业的升级与扩展,技术的发展提升了计算能力,而多元化的场景需求则将计算能力扩展到云网边端全场景。新计算产业是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满足异构计算能力和多元化的算力需求所构建的多架构共存、多技术融合、多领域协同和多行业渗透的软硬件产业体系。

从计算架构来看

新计算产业的计算架构从通常的x86处理器架构扩展到异构处理器、人工智能处理器等多种架构,根据行业应用特点和计算能力需求衍生出多架构共存的状态。

从技术融合来看

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类脑计算等新技术与计算产业相结合,拓展全方位的计算能力。

从领域协同来看

数据的泛在分布推动计算从云端向物联网、边缘计算逐步普及,计算无处不在,不同的计算领域相互协同。

从行业渗透来看

计算已经跨越IT产业本身,成为数字化基础设施,为制造业、汽车行业、智慧城市等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

新计算产业作为支撑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无法脱离于行业需求单独存在,新计算产业为传统产业提供的大量软硬件产品、面向行业需求构建的云服务、大数据平台等通用服务以及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专业领域的行业应用和解决方案,共同构筑起了新计算产业生态。

二、新计算产业生态对我国数字强国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意义

新计算产业是传统计算产业的升级与扩展,技术的发展提升了计算能力,而多元化的场景需求则将计算能力扩展到云网边端全场景。新计算产业是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满足异构计算能力和多元化的算力需求所构建的多架构共存、多技术融合、多领域协同和多行业渗透的软硬件产业体系。

一是新计算产业所承载的计算能力是数字经济的核心驱动和赋能力量

“十四五”期间,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将加速以“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为特征的智能社会的来临,海量的数据处理对计算能力提出更高、更迫切要求。亟需依托新计算基础技术体系,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ICT技术建立数字平台,为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赋能。围绕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能交通等领域,推动新计算技术与产业应用的协同联动。

二是新计算领域的核心技术突破是我国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环节

我国在芯片设计制造、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新计算产业的底层基础技术中,一直处于受制于人的状态。美国在我国计算产业底层技术体系与生态系统中占据主导位置,欧洲与日本在传感器、芯片领域各具优势。我国需要集举国之力突破底层基础技术束缚,打造新计算产业的自主生态圈。

三是新计算产业及其底层基础技术是未来国际竞争与国家安全的战略制高点

新计算产业底层基础技术涉及操作系统、基础架构软件、AI芯片等,是关切到我国产业安全、科技安全等的核心关键技术。新计算产业生态体系的复杂性要求芯片族的整体发展,需要重点围绕在计算、存储、网络、管理和人工智能芯片领域有全面布局的企业构建生态,才能构筑长期发展的产业优势。

三、我国新计算产业生态尚面临缺乏整体布局、安全风险等问题

一是我国新计算产业战略布局以单点专项突破为主,缺乏面向底层核心软硬件技术攻关与下一代计算技术基础理论的整体布局

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国际计算大国相比,我国计算国家政策覆盖面不全,资助项目不成体系,尚未从国家层面整体部署计算产业的发展。

二是我国计算产业市场主流需求建立在美国的技术体系之上,对于新计算产业创新应用的带动作用有限

长期以来,我国在以金融、制造、能源等与国计民生紧密相关的行业中采用领先国际企业的软硬件产品。尤其是我国软件应用市场由国外企业主导,国内企业市场生存空间狭小,特别在服务器操作系统、高性能计算基础软件等领域缺乏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土龙头骨干企业。

三是我国新计算产业底层技术架构与标准由国外企业主导,存在较高产业安全风险

我国高端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核心软硬件的核心技术积累不足,信息技术安全监测能力不强,安全风险较高。以我国主流服务器芯片为例,国内企业主要基于AMD公司授权进行x86架构二次开发,难以掌握底层技术,并且随着技术的迭代,我国企业技术差距逐步拉大,存在较高授权终止以及数据安全风险。

当前我国新计算产业生态尚在培育起步阶段,亟需通过国家计算战略规划牵引,系统性解决包括技术基础、应用基础、人才基础、标准规范等在内的共性问题。特别在当前国际竞争环境剧烈变化的背景下,构建“自主、先进、开放”的新计算产业生态体系,为我国数字经济建设、科技安全与产业安全保障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