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187 发布时间:2022-12-13 09:27:50
由于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化石燃料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快速上升,“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变革已是大势所趋。
作为一种洁净的二次能源载体,氢能够方便地转换成电和热,转化效率较高,有多种来源途径。今年3月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制氢量将达到10万至20万吨/年,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2035年形成氢能多元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会明显提升。
不过,推动氢能安全、快速地发展和应用,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作为国家科技应用的排头兵和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汽车产业正在成为氢能的重要实验场。
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看来,氢能产业正处于从单一产品、单一产业、单一应用和单一城市的单向领域发展转向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未来前景非常广阔。
“我们通过深度调研,发现氢能企业正从单一的销售、服务传统模式,转变为集产品销售、运营服务、制氢加氢于一体的集中解决方案模式。”他说,“单一城市发展氢能的模式也在发生变化,未来将有更多主力城市与其他城市形成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氢能。”
这些变化也在促进氢能产业的技术突破。张永伟表示,氢能产业正在从单一产品的技术突破和降本,转变为包括核心部件、制氢加氢在内的全产业链条一体化协同,这将推动风光氢储一体化的低碳综合能源新模式快速发展。
他认为,一旦发展氢能的关键技术得到突破,汽车行业乃至其他各行各业发展的痛点都将得以缓解,氢能应用将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有利于全球环境和资源问题的解决。
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科认为,目前液体是最佳的能源载体形态。全球已有规模化的、成熟的液体基础设施、管路、游轮、加油站等燃料运输和加能基础设施,从科学和经济的角度出发,应当利用好这些基础设施。
他对记者说:“甲醇和绿氨可作为氢能良好的液体载体,利用已有的运输管线和改造加油站,解决目前氢能运输和加注成本过高的产业痛点,实现氢能产业的快速、规模化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津洋非常关注“氢能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这一议题。他表示,氢能储输装备的技术突破、降本提质是重点,目前面临着诸多挑战。
“氢能想要快速打开市场,就要解决储量的问题。只有单台设备储氢量提升到吨级以上,才能更快地占领市场份额。”郑津洋直言,“此外,储氢设备的寿命要更长。目前氢瓶寿命是15年,未来希望能提高到30年,氢瓶寿命提升也可起到降低储输成本的作用。”
上一页:巴菲特:一流高手,有8个特质
下一页:关于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