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现状如何?

浏览次数:147 发布时间:2022-07-08 09:38:26

从特点来说,氢能来源十分丰富,能量密度很高,而且在使用中绿色低碳。

正因为氢能具有上述特点,因此氢能目前备受全球瞩目,而且被能源界称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能源,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势头良好。 

目前,中国已经制定了“双碳”目标,经济转型和能源转型势在必行,其中氢能发展成为热点,备受各级政府、众多企业和广大公众的关注。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近期联合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对中国氢能产业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并对中国氢能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性意义。

 上述文件的出台,让氢能再次成为中国社会的热点话题,再次在全国范围内卷起更加强烈的氢能热潮,不仅令世界再度瞩目,而且也吸引了社会大众大量的眼球。

 其实,氢能本身并非是一个新生事物,这种能源或能源产业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能源界和学术界的密切关注,而且作为一个小众的产业已经长期存在,只不过以往几十年没有快速发展起来而已。

那么中国氢能产业目前发展形势如何呢?有哪些突出表现呢?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和梳理,本文将尝试回答上述问题。

一、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目前,氢能除了在中国传统化工、钢铁等工业领域应用外,已经开始能源、交通、建筑等其他领域稳步推进,并且不断进行扩大应用试点应用。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年制氢产量约为3300万吨,其中达到工业氢气质量标准的约1200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氢能大国。

1、氢气产能不断提高

从 2018 年开始,中国氢气年产量就已经超过了两千万吨。

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在2012-2020年期间,中国氢气产量从1600万吨增加到2500万吨,整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2020 年中国氢气产量同比增长了13.6%。

2020年,中国氢能产量达到2500万吨。

2021年,中国氢能产量超过了3300万吨。

目前,中国电解水制氢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每年可以达到9亿立方米的制氢能力,而且随着成本逐渐区域下降,预计制氢能力还会继续上升。

从当今技术方面来看,目前制氢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三种技术路线:一是灰氢(利用化石能源制氢)路线,二是蓝氢(利用化石能源制氢+CCUS)路线,三是绿氢(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来电解水方式制氢)路线。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制氢的主要途径还是依靠传统化石能源的化学重整,其中天然气重整制氢的占比约为48%,而真正通过绿色途径的电解水制氢的占比仅占4%。

不过,个别国家制氢途径与大多数国家存在差异,比如日本在电解水制氢方面发展较快,其盐水电解水制氢的产能已经占其总产能的63%,因此受到全球瞩目。

中国制氢则主要依赖煤气化制氢及工业副产氢的方式,电解水制氢能力很有限,产量占比很小,仅仅占制氢总产量的1%,这与日本相比,差距甚大。

根据数据分析,利用煤炭来制氢的成本远低于用天然气来制氢的成本,但这与碳排放控制存在较大矛盾,不过可以通过碳捕集和封存(CCS)技术加以解决。 

2、氢能市场预期良好

根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估算,2030年中国氢气年需求量将从3342万吨增加至3715万吨,2060年则增加至1.3亿吨左右。 

预计到2050年,氢能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的占比将达到10%,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进而是氢能成为终端能源体系的消费主体。 

中国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位居全球第一,同时在清洁低碳的氢能供给上具有巨大的潜力,增长势头凶猛。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2020年中国氢气需求量约为3342万吨,与2020年实际产量2500万吨存在一定差异,但基本符合实际。

然而,最近这两年来,中国氢气产量规模已经达到3300万吨左右,可见实际发展情况与上述机构预测基本一致。 

根据上述机构预测,到2030年中国氢气年需求量将提高到3715万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5%,其中可再生氢产量约500万吨,部署电解槽装机约80GW。 

同样根据上述机构预测,到2060年,中国氢气年需求量将增加到约1.3亿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达到约20%左右。 

在上述需求中,其中工业领域、交通运输领域、发电与电网平衡和建筑领域将是四个主要用氢领域,氢气需求量将分别达到7794万吨、4051万吨、600万吨和585万吨。 

当前,中国金属储氢材料产销量也已经超过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储氢材料产销国。 

由此可知,中国在实现碳中和和碳达峰目标的过程中,氢气需求将逐步提高,这已经是一个必然趋势。 

3、氢能汽车快速发展 

当前,氢燃料汽车产业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客观上需要政府政策支持,比如政府财政补贴和政府采购政策等。 

根据某机构预算,推广1000辆氢燃料汽车需要高达30-40亿元的资金投入,这需要政府有较为富裕的财力。 

在交通领域,中国现阶段氢能利用以商务客车和重型卡车为主,正在运营的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车辆数量超过了6000辆,约占全球运营总量的12%,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生产和应用市场。 

当前,中国氢能车辆构成主要以非乘用车为主,比如氢能巴士和轻型/中型氢能卡车等,氢能乘用车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 

截至2019年底,中国氢能巴士保有量4297辆,占全球的96.4%,轻型/中型氢能卡车1807辆,占全球的98.5%,而氢能乘用车不足百辆,仅占全球的0.4%。 

4、加氢站建设提速 

在氢能加注方面,中国目前已经累计建成加氢站超过了250座,约占全球加氢站总数的40%,加氢站数量已经居于世界第一,其中广东和上海占据数量优势,走在全国氢能加注领域的前面。 

在加氢技术领域,中国也不甘落后,目前35兆帕智能快速加氢机和70兆帕一体式移动加氢站技术已经获得重大突破。 

在氢能储存和运输领域,目前为了提高储存运输效率,使用较多的储氢技术是高压气态储氢、液态储氢和固态储氢等,而氢能运输方式主要包括陆上运输、海上运输以及管道运输等。 

从加氢站数量来看,目前中国加氢站保有数量与国外相比没有落后,但是国内加氢站基本上采用高压气态氢气,由于受制于相关政策和技术问题的约束,中国尚未采用在技术上比较具有优势的液氢加氢站,不过也已经开始起步。 

5、投资积极性高涨 

在投资规模上,2020年中国氢能产业投融资规模为712亿元,在氢燃料电池产业链的投融资金额达到515亿元,部分先发地区氢能产业集聚效应已经初步形成,汇聚了产值规模已经突破千亿元。

在氢能相关领域研发方面,国家相关科技部门开始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科学研究和基础应用研究,在技术创新方面确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引导产学研合作创新,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关键作用。 

在企业层面,科技创新项目也是风起云涌,资金投入规模也是十分庞大。 

大型能源企业,包括中石油和中石化等在近年来投入了数千万元经费,开展了氢能产业链各环节的研究与开发项目。 

对于传统油气企业,上述两大油气集团在氢能科技投资方面,重点关注如下领域,比如硫化氢电解制氢、天然气催化裂解制氢、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重芳烃储氢材料与脱氢催化材料、金属骨架有机化合物储氢、长输管道掺氢输运评价、微型热电联供能源站、加氢站建设规范及标准等项目。 

上述这些研发项目,为中石油和中石化这些传统油气企业未来发展氢能业务进行了有益的前期技术探索。 

二、中央政府强力政策引导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若要发展某一个产业,那么政府政策推动非常重要。 

最近几年来,中国中央政府相继出台了若干系列政策,大力推动和引导氢能产业向规模化和商业化趋势发展。 

2016年10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分院和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发布了《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6)》,首次提出了中国氢能产业发展路线图,这是具有半官方性质的第一个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的文件。

在这个氢能政策启蒙文件中,初步对中国中长期加氢站和燃料电池车辆发展目标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目标规划。 

在这份文件中,初步制定具体目标如下: 

1.到2020年,加氢站数量达到100座;燃料电池车辆达到10,000辆;氢能轨道交通车辆达到50列; 

2.到2030年,加氢站数量达到1,000座,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到200万辆; 

3.到2050年,加氢站网络构建完成,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到1,000万辆。 

最近几年来,中国加速布局氢能产业。 

2019年,在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氢能产业发展。 

在2016-2022年期间,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中央政府和政府部门陆续发布一系列支持和规范氢能产业的发展政策。 

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引导支持政策60余项,制定相关国家标准约90项,进一步推动氢能关键技术实现自主突破,稳步推进氢能产业化进程,加快建设氢能装备制造和配套体系,加大氢能产品示范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到,要加速氢能产业发展,氢能产业在“十四五”期间将提速发展。 

三、地方政府积极政策推动  

由于中央政府重视氢能产业发展,而且还将氢能作为中国布局未来能源产业的重要方向之一,因此也极大地诱发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关注,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并且制定了实施方案。 

在2020年,全国共有超过30个地方政府发布了氢能发展相关规划,涉及加氢站数量超过1000座、燃料电池车数量超过25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