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389 发布时间:2020-11-20 12:10:20
对于“十四五”规划,除了要解读纲要本身,更要以产业和经济为前提的时空感。面对未来五年可能涌现的趋势性机会,我们该做的是持续提升战略定力,扎扎实实,修炼内心。
从2019年开始启动的十四五规划,在十月底的五中全会上通过审议,这意味着十四五规划工作的全面推动。
可以判断,明年一季度两会将审议正式稿,紧接着二三季度会出现各种密集地落地政策,又一个全新的征程即将正式启程。
虽然中国已经历经了13个五年规划,但“十四五规划”依然具有很多与历次规划不同的背景。
具体来看,十四五规划有五个明显的大背景:
第一,这是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后的第一次五年规划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有一个说法值得我们注意,在描述当前国际形势时,用了“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几个简单的词语,背后则是整个全球经济博弈的暗流涌动,在这背后包括三个关键变化:一是疫情常态化影响全球产业链分工、贸易促进和合作交流;二是经济发展逆全球化带来各种伴生的贸易摩擦、区域冲突甚至大国的全球利益选择;三是国际政治多极化,其中最大的变量就是中美关系。
这意味着世界经济重心的分散和转移正在深刻变化,全球治理和世界秩序都面临着重大变革,未来几年,美国大概率要重启TPP2.0(即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的升级版),并大力推行数字美元的落地,这些都是本次规划中的重要经济变量。
第二,中国经济已经具备了较大的体量基础,构成了对十四五规划展开的重要依据
十三五这五年中,中国的GDP规模从67万亿人民币上升到99万亿人民币,增长32.32%;2019年中国GDP占美国的比重已达到67.02%,逼近1995年日本/美国71.34%的历史高点。
同时,过去五年,中国人均收入从8000美元提升到10000美元以上;中等收入人群首次突破4亿,成为了全球中等收入人群最大的国家。这导致经常项目顺差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07年9.9%降低至不足1%;国内需求对经济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已有的经济体量,无疑会影响整体十四五规划的走向。
第三,十四五规划正处于第四轮科技产业革命的边缘,新科技将成为最关键的变量
回顾前三轮科技革命,第一轮(工业化)和第二轮(能源)中国基本处在恶补阶段,第三轮是跟进与迎头赶上(信息技术);即将到来的第四轮科技革命(物联网、5G、区块链、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
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新科技领域的一股重要力量,虽然不能说中国具备多少领先优势,但整体科技基础已处于中国经济阶段的最高水平,甚至出现局部领先,如华为的5G布局、人民币的DECP布局等。
这一轮科技革命,大概率将影响全球经济未来50-100年的全球经济竞争格局,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航天技术、材料应用、生物科技、机器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等,各个领域都将影响十四五规划的布局与内涵。
第四,中国当前经济结构中比较明显的结构性问题与矛盾,也将是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问题
虽然中国经济体量已经巨大,但依旧问题很多。农业生产技术落后,部分种子技术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全国40%的人口是农业人口,但仅仅生产了10%的GDP。
许多工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和原料依靠进口;产业供应链效率低下,重生产轻流通,重制造轻服务,物流成本、库存成本居高不下。
金融结构不够合理,融资难融资贵仍然存在。石油对外依赖达到70%,人均水资源水平低。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和医疗资源技术滞后、总量不足,生态环境问题尚未彻底解决。
实际上,当前中国经济比历史的任何时期都需要全球经济的支持。这些问题都是十四五规划中亟待解决或者改善的问题。
第五,这是“新时代思想”提出后的第一个完全五年规划
这意味着这一次的五年规划的整体性、全面性可能都要高于过去。本次十四五规划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GDP中心主义被继续弱化;这背后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二是第一次在五年规划中提出了未来15年的目标,即2035目标。
因为工作关系,我本人也参与了部分地方与国企的十四五规划编制与研究工作。一个明显的感觉是,这一次的五年规划的前瞻性、联动性、协调性要明显增强,中央-部委-区域经济-省市县区-各个重点产业-国企央企-事业单位-相关职能机构,均有十四五规划。
所谓“一张蓝图绘到底”,十四五规划,应该是目前最大规模的一次战略规划活动。
只有站在以上五个核心的背景上,才能正确与全面的认识十四五规划所能带来的机会与影响。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静态地看待十四五规划的纲要内容。
因为十四五规划工作从2019年就启动了,所以我们必须结合2019年以来的各项配套政策在全面理解未来五年的经济规划思路,包括此前的要素市场化改革、科创板的推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建立现代流通体系等等,具有内涵式的关联。
结合此前的落地政策与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规划行动的具体举措,核心可以归纳为四个层面:
第一,制度优化层面。包括优化资本市场主体结构的注册制改革、强化科技创新制度的知识产权制度、调节劳动力和生产力分布的户籍制度改革、激活城市新一轮增长动力的新土地改革等。
第二,要素配置层面。包括劳动力、土地、数据、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相关改革。包括劳动力的有效流动,基于农村土地资产流转的新土改等,还包括数据要素的合理使用及安全管理等。
第三,基础设施配套层面。包括区域经济的规划(环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长江经济带、黄河生态流域保护、西部大开发等),还包括配套支持制度的新基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第四,保障手段层面。包括具体的国企央企改革、国家安全体系建设、强军、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供给侧改革等各项手段等,其实都是具体的保障实施层面。
几乎所有的改革思路,我们都能从这四个层面找到解读,围绕着四个层面,上下一盘棋,统筹协调,整体规划。用十四五原文中的一句话,叫“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可以充分体现出整体规划的核心思想。
对于十四五规划对未来机会的理解,除了解读纲要本身,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能够从未来角度看十四五规划的布局。所以战略思维,最重要的是能够具备以产业与经济理解为前提的时空感,即放眼五年之后,我们到底会面临哪些确定性的机会。
我们认为未来机会主要体现为8个重要趋势:
第一,全球第二大需求市场带来的消费升级与消费支撑
如果未来五年中国按照5%的GDP平均增速计算,到2025年中国经济体量将达到132万亿人民币。参考2019年中国的99万亿GDP中消费贡献占41万亿,这意味着到2025年,如果叠加中国中等收入人群进一步扩大,内循环政策进一步落地,乐观地说,中国消费规模可能可以达到60-70万亿。对比一下,美国2019年21万美元GDP中消费贡献占17.6万亿。
如果要围绕内循环消费能力持续提升,那么关键问题是要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那更重要的问题则是:
一是要提高中等收入人群。十四五结束时,人均GDP应该会达到14000美元;结合我国目前年收入15万以下的人口为12.3亿,占总人口比例88%,年收入3-8万的人口为7.28亿,占总人口比例52%,意味着各项配套政策、区域产业策略落地之后,7亿中下收入人口中有大概会有30%的人要在五年内整体收入增长30%。
二是要丰富收入增长的来源。这意味着过去以房地产为居民主要财富增值手段的方式必然要调整,这背后是整个金融市场的建设与投资手段的丰富。
进一步来说,收入超过1万美金的人数将要新增超过2亿,这些人的消费升级需求将会崛起一个巨大的新市场。粗略计算2亿多人每人每年多支出2万元,这将新增每年5万亿左右的消费,约为目前消费总量的12%;而且可以判断,这些新增消费将主要分布在下沉经济、审美文化社交、衣食住行游购娱中,针对这些需求的生产供应将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第二,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达到高峰
未来五年,中国目前将出现一批2000-3000万人的大型城市聚集群,这些城市经济带的总数会超过20个,聚集中国5-6亿人口和大部分的生产消费能力。这些城市带不仅具有拉动国内大循环的作用,而且它们的城市建设水平、智能化程度、配套产业完备程度、公共资源丰富度都将达到全球一流水平。
中国有11个东部省份和8个中部省份,这意味着每个区域都会有一个自己的区域经济中心,并且因地制宜地设计出区域战略规划和产业配套政策,这些区域性政策与宏观国家战略、宏观经济带经济圈规划政策并行不悖。
这对整个未来年轻人、老年人的落户选择都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了四个全球顶级都市,未来真正的机会应该是在这些区域经济之中,而十四五阶段,则是区域经济全面加速的关键时期。
第三,中国将产生一批国家化的万亿企业
未来五年,我国的万亿企业集团可能会超过30个(目前中国企业中,收入过万亿的有8家,市值过万亿的10家),十四五规划将全面推动中国正式进入“大企业时代”,这些大企业将作为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连接点。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存量竞争时代,供给侧改革更是加剧了这种竞争的激烈程度,这意味着在未来五年,几乎所有行业都是头部企业越来越大,腰部企业互相挤压,尾部企业大部分被迫出清的局面。
在十四五的环境下,这种产业格局只会更加巩固,而中小企业在这种背景下的选择:要么设法独立做大,要么进入集团的体系中,围绕头部企业完善其产业链。
从微观看,由于竞争的进一步加剧,这具体体现为企业管理的专业性和难度会进一步提高,新发育的需求和释放出的资本不会留给落后产能和落后管理任何坐收财富的机会。这意味着十四五规划,对于有些企业来说是重大机遇,但对有些公司来说,则是重大挑战,甚至是生存危机。
第四,中国资本市场建设进入新阶段
从全球的经验看来,资本市场是产业升级和财富分配升级必须借助的重要手段。十四五的未来十年,将是首次面对完全注册制资本市场的一个五年规划。
因为注册制,目前新增上市公司数量明年加速,如果每年有500家企业IPO成功,五年后A股(含精选层)总数会达到7000-8000家;这些企业都是区域产业的重要支撑,创造财富的同时源源不断地将财富输出到社会。
这也意味着更加复杂的资本市场竞争环境会导致大多数中小上市公司的资本红利会衰减,中国资本市场市场将在未来五年完成一次彻底的资本资源配置重构。
这个资本要素的变化,将是十四五有别于其他时间窗口的重要标志。未来五年的资本市场生态变化,一定是复杂的、多变的,机遇与风险并存,问题与挑战同时发生。
第五,能源结构体系优化的效果逐渐显现
目前中国对能源的需求已经达到空前的地步,这也是为什么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能源革命”与“提倡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原因。能源问题是国际争端和经济矛盾的底层原因。
未来五年中国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把85%的化石能源依赖和70%的原有进口对经济发展的束缚解开。这将倒逼中国开始推动自我的能源独立进程。
在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中国表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背后蕴含是整个大国的能源战略方向。因为这种排放量的变化意味着产业结构的重大变革,这意味着相关产业的布局已经开始,风光储氢、新能源汽车、特高压智能电网、生物质能源等动作正在铺开。现在国企央企针对新能源行业的投资回报率考核也在下调,这意味着未来必然出现更大的投资力度。
第六,各类新科技的应用进入成熟期
未来五年,多个技术领域将出现显著性的重大应用落地。这意味着两个关键。
一是中国能否在新技术突破上有所建树。在上一个十年,中国市场几乎是移动互联网最大的受益者,未来能否在相关科技领域中实现超前布局,这是中国经济能否保持稳中求进的关键。尤其以产业互联网为代表的各个行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
二是中国能否在其中的核心产业链环节与关键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解决卡脖子工程,使得我们在关键技术领域上不再完全受人所致,这些都是十四五规划中的重大战略命题。
毫无疑问,这些技术将在产业互联网、工业数字化、传统产业改造等领域,在5-10年内进入产业化高峰期,资本市场对此必然有所反应,因此十四五期间是新科技产业化必然是资本市场的重大风口,将催生一轮内容丰富、前所未有的新商业模式。
第七,社会运行体系成本优化
如果给当前的中国经济阶段做一个形象的比方,就是“增长的天花板好像越来越近,成本的地板却在刚性上涨”,尤其当下的经济环境,很多企业都有这样的感受,收入增长越来越发力,但是成本却一直提高。
企业是这样,整体社会运行也是这样。具体表现为因为过去追求高速增长,其实政府承担了过多的社会公共成本,这导致社会运行成本极高。举个例子,在北美和日本,垃圾分类的要求严格程度、细致程度、教育水平是显著高于国内水平的。这导致每个人多要求一点自己的行为规范,社会运行成本便可极大降低。比如中国每年浪费的粮食就达到千亿,垃圾分类不完善导致的社会损失也是千亿级。
未来五年,能够看到的一个确定性的变化是政府承担的许多公共成本都将逐步以各种方式,分摊到个人,以降低社会总体运行成本,加强社会对个人行为的约束。未来,社保缴纳、五险一金缴纳、个税申报等等事项,均会逐一纳入管理。
第八,中国面对着多重矛盾和挑战将进一步加剧
五年后,中国的GDP将在130万亿左右,这种经济体量所带来的能源消耗、资源需求将必然导致中国没有办法继续“韬光养晦”,中国必然会进一步成为左右国际竞争和发展格局的不可忽视的主要力量,这意味着过去的低成本低规范模式都走不通了。这将导致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的环境将进一步加剧,直接的、间接的竞争将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