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专家荐言“十四五”:国内经济发展十大趋势

浏览次数:187 发布时间:2020-09-15 07:53:53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来源:新宏观 发改大讲堂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治理力量重构、国内经济格局调整、全球化分工角色重置的重要时期。我国需要认识到当前债务及经济缺口增大、经济社会复杂性提高、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实现集中化、网络化的要素布局,同时加快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的生产参与到更高层次的国际分工合作中去。


“十四五”时期,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调整、百年未遇之大疫情严重冲击、百年奋斗目标迈向新阶段三大背景,数字化、大国博弈、治理重构等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加速变革,世界经济格局将深刻调整,我国的发展环境也将呈现阶段性变化,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可能呈现以下十大趋势。

01

全球经济延续高债务低利率低增长态势


疫情短暂冲击可能演变成为持久性冲击。疫情后需求恢复相对滞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新接续将会存在巨大摩擦成本,将对全球经济带来中长期扰动,可能使全球经济陷入中长期“L型”或者“W型”衰退。


为对冲疫情冲击,各主要经济体出台了一系列规模空前的刺激和救助政策,进一步推高全球债务水平,各主要经济体很难摆脱“高债务、低利率、低增长”的模式,疫情期间的部分非常规政策可能成为未来一个时期的常规措施。预计2020年和2025年全球宏观杠杆率将分别达到255%和270%,债务和经济增长的缺口进一步拉大。

02

国际经济大循环调整加快


预计“十四五”期间,世界经济总体上呈现中国份额明显提高、美国相对稳定、欧盟显著下降的格局(见图1),中、美、欧经济占比将分别达到18.1%、21.9%和19.3%。


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深化了全球产业链网络化布局,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布局由成本至上转向成本、市场、安全等多因素并重。主要经济体、跨国公司预计将进一步调整其产业布局,在“市场开放优势”与“国家安全需要”之间找寻新的平衡,进一步增强其产业安全性和抗风险能力。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散化、多中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生产网络的内部循环强化,原有的“大三角循环”分工格局将发生重大调整。


图1 美欧中占全球经济比重(%)数据来源: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测算

03

全球治理向多极化方向加快重构


此次新冠疫情引发了国际社会的不信任和相互指责,各主要经济体更加“内顾化”,全球化遭遇回头浪。全球多边治理机制进一步削弱,区域和双边机制更加重要,各国间处理国际公共事务将更加扁平化、分散化。疫情冲击下美国加速“退群”,世界朝向“零大国时代”发展演进,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缺口可能会进一步加大。


新冠疫情显现了市场在面对危机时采取有效的集体行动能力不足,进一步凸显了国家能力的重要作用。新自由主义市场原教旨主义共识进一步减退,国家作用重新得到强化。“大政府”时代可能回归,政府对市场直接干预将会更多,产业政策可能再次被重视。中美之间对抗将进一步加剧,并向多领域蔓延,各领域脱钩的风险大幅上升。

04

国内经济增长中枢下调但结构优化潜力巨大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大概率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据测算,到2024年底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可超过14000美元(见图2),将迈过高收入门槛线。此次疫情将加速经济进入中速增长平台的进程,并带动增长中枢进一步下调,“十四五”时期年均增速将下降至5.0%~5.5%左右(见图3)。我国经济总量将更加接近美国并逐步实现赶超,“十四五”末期中美经济总量的差距将显著缩小,并将在2027年超过欧盟,在2032年超过美国(见图4)。


经济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创新引领特征强化,消费需求仍将是带动经济的主要力量。“十四五”时期我国消费率将由2019年的55.4%上升至60%左右,投资率将由2019年的43.1%下降至40%左右(见图5)。我国不断累积的人力资本和不断提高的科技创新能力,将成为“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的特征更趋明显。


图2 “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均国民收入预测(美元)数据来源:课题组测算


图3 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预测(%)数据来源:课题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疫情尚未改变潜在增长率趋势,2020年实际增速可能会明显低于潜在增速,2021年后增速会逐渐向潜在增速回归


图4 中美欧占世界经济份额变化预测 数据来源:课题组测算


图5 我国消费率与投资率预测(%)数据来源:课题组测算

05

数字经济成为国际竞争主战场并引领产业变革


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数字经济成为引领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国际竞争的新战场。课题组测算,2019年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的直接贡献为6.6%,对经济的间接影响达到11.0%,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助推器。同时,产业结构高端化步伐加快。服务业比重将继续提高但扩张速度会有所放缓,制造业比重仍会维持在较高水平。


“十四五”时期,预计二产比重将由2019年的39%下降至35%左右,三产比重将持续提升至60%左右(见图6)。在数字化带动下,制造和服务加快融合,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生产将逐渐成为主体形态。


图6 三次产业结构趋势预测 数据来源:课题组测算

06

经济社会复杂性提高导致风险管理难度加大


老龄化进入加速期,劳动力供给将继续下降。到2025年,预计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20.5%,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接近14.0%,劳动年龄人口将继续减少2000万人左右,比重下降至61.5%(见图7)。


与之伴随的是,居民消费倾向降低,劳动力成本上升,居民储蓄率降低,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费用负担加重。“十四五”仍是我国金融风险易发多发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将进一步显现,风险释放的压力将持续增大。此次新冠疫情也暴露出了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社会管理、应急管理等方面诸多短板和问题,将成为“十四五”时期补短板的重点。


图7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重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历年统计公报和课题组测算

07

要素集中化网络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十四五”末我国城镇化率预计将达到65%左右,“后城镇化时代”很可能提早到来,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社会保障水平和城市管理水平将成为城镇化面临的核心问题。要素进一步向城市群、都市圈和大城市集聚,区域集中化网络化程度进一步提升。预计2025年超过100万城市群人口占比达到32.5%,2035年接近40%(见图8)。


城市群和基础设施布局更趋网络化,进一步提升资源空间配置效率。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突出以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前提,综合考虑生产、生活、生态和安全的需要,推进一轮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治理改革,适度控制超大城市规模和密度,积极推进城市多中心、郊区化发展,建设网络型城市。


图8 我国超过100万城市群人口占比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和课题组测算

08

绿色发展比较优势更加凸显


“十四五”时期,随着我国煤炭等能源消耗的下降,我国将总体处于污染物排放的“拐点”后阶段,主要大气污染物叠加总量的峰值极有可能在2020年左右出现,预计到2030年前碳排放总量将可以达峰(见图9、图10)。


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峰后生态环境压力减小,绿色发展实现从外部性负担到新竞争优势转变。生态环境将作为可创造财富的资源带来发展增值,绿色发展将成为提升经济发展效益和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力量。我国绿色发展将从“运动式”走向“制度化”,并将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不断创新国际绿色合作机制,推动全球绿色治理协作持续升级。


图9 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和煤炭消费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统计资料汇编1981-1990》《中国环境统计年报》《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图10 我国主要能源消费量达峰趋势 数据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预测

09

对外开放面临更多非经济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