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418 发布时间:2020-03-23 08:22:17
摘要: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知识储备和科技创新的前沿,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如何有效转化这些知识成果,创建产业研究院己经成为很多地区借鉴的有效办法。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同类产业研究院运行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对农业产业研究院的探索实践,提出农村产业研究院的服务模式,并总结归纳其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
关键词:产业研究院;管理机制;服务模式;农村;六次产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科学驱动创新和产业化已成为发展的第一要素。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产业研究院的建立,能够促进科技资源与经济的结合,有效转化科研院所的技术成果,对于整合政府、企业、高校、院所和社会机构等多方创新资源、吸引高端技术人才、加快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有效解决科技与产业脱节问题以及服务本地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产业研究院的概念
产业研究院是高校科研院所与地方政府、企业依据有关协议商定而共同建立的以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为研究对象[1],以推进先进技术产业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层次为目标,探索产、学、研结合的组织研发机构。产业研究院也是集现代科研、人才培养、成果产业化等功能为一体的企事业实体和科研基地,是政、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延伸[2],可有效解决区域内企业发展遇到的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等诸多关键问题。
产业研究院是高校科研院所与地方政府、企业本着自愿互惠的原则,依据有关协议商定某一合作方式而共同建立的一种探索政、产、学、研结合的服务机构,以生产应用的科研创新为主,以市场为导向,注重成果的商业价值或社会价值。总体来看,产业研究院作为产、学、研的新型合作模式具有以下3个方面功能。
1.1 技术孵化和技术扩散功能
产业研究院的核心业务是某个单项或整套技术的孵化,某一项技术出现后,进一步经过试验、生产的完善,需要产业研究院进行设计、改进并能够成功融入生产实践过程,完成最终产品。产业研究院是中试和技术孵化的基地。产业研究院对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具有多领域扩散性,能够广泛适用于行业类的其他企业,从而有利于更多企业分享科技进步和成果攻关带来的红利。
1.2 平台集聚和资源整合功能
产业研究院是一个具有市场活跃度高、产业专注度强、开放创新性活等特点的新型平台,是实现传统科学向新兴交叉学科演化、科研技术成果向企业产品转化、知识产权和资本运作有效结合的综合性服务机构。产业研究院也是面向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创新科研合作机制,加强科技协作和有序推进,集中突破产业共性、关键性和前瞻性技术,引领产业换代升级,迈向尖端攀升的综合性服务机构。
1.3 人才引进和培养培训功能
产业研究院可依托高校优势学科与创新平台、科研院所的研发力量,不断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等优质科教人才、创新人才与创业人才一体化培养,提供实践环境[3]。并且也为相关产业企业提供科研与行业联合培养、培训的新模式,使研究院成为高水平研发机构的共同体、高端人才的集聚地以及人才创业的理想城。
2 国内外经验借鉴
在国际上政、产、学、研合作模式起先发源于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发达的国家,如欧、美、日本等地;而在我国产业研究院的合作运行主要存在于一些经济较发达而缺乏科研创新力量的地区,如长三角腹地、珠三角等地。
产业研究院不仅是企业和高校院所间简单的合作行为,其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研究院的建立要切合产业发展的需要,要通过制定明晰而详实的计划和前期准备工作,结合当地产业的实际情况确立研究院创新模式的功能、定位以及运行机制。
2.1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院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院(AIST)是由原通商产业省工业技术院所属的15个国立研究所于2001年4月重新组建的具有独立行政法人的研究机构[4]。其主要任务包含带动旗下各研究所进行前瞻的基础共性研究开发,为未来技术创新打基础;加强产、官、学体系研究,以提高整体研究开发能力;支持民间孵化研发,以加速新成果熟化生产。AIST运行模式主张自主化的管理机制,不同的单位可根据研究计划进行适当的合并、调整,并确立了灵活、高效、机动的研究体制。
2.2 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
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创建于2005年,是由东南大学和苏州市人民政府全面合作共建的,集科技创新载体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孵化、高层次人才培养、公共技术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办学科研实体[5]。研究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逐渐形成了人才培养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和科技孵化机制三大组织架构;并致力于做“政府最关心、企业最感兴趣、老百姓最需要”理念的实践者,以全力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人才培养平台、中外合作办学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目标,集成创新,锐意进取,积极探索新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模式。
2.3 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
2012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与无锡市人民政府、惠山区人民政府共建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研究院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科和技术、人才优势、无锡市区位和产业优势,已经成长为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服务、人才集聚和投资孵化为一体的政、产、学、研合作平台。研究院遵循需求牵引、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创造价值的发展理念,将研究院定位为无锡地区智能制造和数字制造的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产业人才集聚基地以及高新企业成长载体。
3 产业研究院不同模式运行机制研究
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产业研究院的发展类型千差万别,既有创办主体和建设主体的不同,也有产业性质和管理模式上的差异。有些产业研究院是单一模式运作的,如公共技术服务类的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中技所无锡玉祁研究院等,技术研发转化类的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锡研究院等,前沿技术孵化类的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等;也有一些产业研究院的服务可能是以其中一种模式为主,同时兼顾其他模式的综合运作,如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总的来说,产业研究院从主要功能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3.1 公共技术服务类
公共技术服务类产业研究院一般由地方政府出资组建,地方政府是此类产业研究院的投资主体,通过与特定产业范围内各创新主体的合作,成为区域创新网络建设的纽带和集聚平台,并为区域内产业和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从服务形式上看,此类产业研究院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府职能的延伸,主要是下放政府管理职能,整合资源,搭建创新网络,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帮助和政策辅导,提供主导产业发展所需的共性技术平台。公共技术服务类产业研究院主要是进行产业技术资源整合和组织实施管理,对产业技术的研发能力较弱,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低。
3.2 技术研发转化类
技术研发转化类产业研究院依托高校院所的科技资源以及地方政府、企业的政策资金实力,由政府、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组建,拥有较强的产业研发能力和研发团队,能就近转化科技成果。这类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功能定位主要是进行实用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当地产业升级,帮助区域内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等。这类产业技术研究院或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或共享高校院所的科研资源,拥有较强的应用技术研发能力,能有效解决区域内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服务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科技成果在区域内的快速转化。
3.3 前沿技术孵化类
前沿技术孵化类产业研究院服务模式是对将来能形成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而前沿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过程往往周期长、投入大、具有较高的技术风险和经济风险。因此,在经济基础好、科技水平高的发达地区,政府应当对前沿技术孵化类的产业研究院进行前瞻性战略布局。这类产业研究院基本上均由地方政府主导成立,参加的单位较多,既包括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也包括大中型企业。产业研究院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包括领域内著名的科学家率领的高水平研发人才,对区域甚至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以上产业研究院的分类模式基本包含了大部分运作的研究院,但有些产业研究院是单一模式运作的,如公共技术服务类的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中技所无锡玉祁研究院等,技术研发转化类的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锡研究院等,前沿技术孵化类的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等;也有一些产业研究院的服务可能是以其中一种模式为主,同时兼顾其他模式的综合运作,如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
4 农业类产业研究院的特色服务模式分析
农业类产业研究院由于受农业生产的季节性、阶段性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与其他行业产业研究院有较大差异。笔者经过调研分析,得出农业类产业研究院主要有以下几种服务模式。
4.1 农业生产服务模式
这种服务模式与当地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共同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既可以解决农业产业研究院资金实力不足、劳动力短缺以及实验生产条件有限等问题,又可以解决地方生产规模拓展力量缺乏与生产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同时,农业生产服务模式也要求产业研究院要有一定力量参与农产品市场的拓展,掌握市场需求以开发针对性的产品。
4.2 农业科技服务模式
农业类产业研究院的科技服务模式要充分整合科技、人才等科研资源,针对当地的产业发展特色,提供政府主导、依托科研院所、企业参与、多学科集成的服务平台或建立科技示范基地,以科技信息咨询服务和科技教育培训为手段,为产业内企业、大户以及家庭农场提供技术帮助和信息咨询服务。
4.3 农业产业链创新模式
农业产业链是指和农业产品有着密切联系的一系列产业群所形成的链接结构,包括农业科研、农业种养殖、农资物料、农产品加工、贮存、运输和销售等一系列的产业环节。研究院农业产业链创新服务模式不仅是服务产业彼此间链接的创新,更加是提高产品增值和产业价值的重要途径。此服务模式使农业企业生产内部之间的分工越来越细,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4.4 农业产业功能拓展模式
现代农业的发展应该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的保障,还是农业向加工、服务、体验等多元化拓展的渠道。产业研究院对农业产业功能拓展的服务模式有产品服务,包括优质、安全农产品的供给,满足市场消费需求;文化服务,包括农事农活体验、农耕文旅传承、科普教育展示;休闲服务,包括农业休闲娱乐、农家餐饮品尝、利用山水资源开发观光项目;生态服务,包括优美宜人环境的设计打造,以土壤植被改良、生态林地营造为元素改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展示服务,包括依托高校科研单位,展示农业新成果、新技术,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
5 无锡尚田农村六次产业研究院管理机制探讨
5.1 基本情况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以苏南现代农业为发展定位,积极探索农业“1×2×3”战略,在该镇万马村引进无锡尚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立惠山区六次产业园,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切合经济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尚田农村六次产业研究院是无锡市惠山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以及无锡尚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研究服务平台,也江苏省首个研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机构,也是推进无锡市惠山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农业发展先行先试样板。尚田农村六次产业研究院充分发挥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和无锡市惠山区尚田农业区位、品牌优势,围绕“六次产业”模式,探讨农业、农村的转型发展。
5.2 主要服务功能
研究院围绕无锡市农业发展需求,重点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与实践,以及农业新品种选育展示、农业地方实用技术研究、农业产业链的模式机制研究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和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平台共建、人才合作与交流等服务。
5.2.1 开展产业融合关键技术服务。根据惠山区六次产业园的建设发展,针对安全优质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农业观光休闲体验、创意农业的设计策划、传统农耕文化和美食文化的挖掘、现代(未来)农业以及智慧农业的展望开展服务。
5.2.2 开展先进农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服务。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以惠山区六次产业园为成果转化基地,积极推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在无锡的转化落地。研究院服务于地方新型经营主体合作,争取各级政府项目资金,申报科技成果奖项。
5.2.3 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服务。研究院针对园区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开展规划引导、市场开发、产品培育、地域特色等领域的咨询服务。
5.2.4 开展人才交流与培训服务。针对惠山农业科技人才需求,研究院灵活采取挂职锻炼、产业教授、进修培训等多种方式,开展人才交流培训服务。
5.3 运行机制
与其他产业研究院一样,无锡尚田农村六次产业研究院也是通过依托技术转化、人才引进、项目资金以及管理等核心要素来创造价值,通过整合各类资源,以实现对农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推广以及应用。因此,资金投入与管理机制是研究院建立与持续运行的保障,人才引进管理机制是研究院实现功能的关键,科研项目运行机制是研究院功能的根本。
5.3.1 投入机制。无锡尚田农村六次产业研究院是以企业化运作的独立事业法人单位。在研究院的建设中,作为研究院投入主体的惠山区人民政府和尚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入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和办公场地的建设,并给予一定的资金作为启动经费。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作为共建单位主要进行技术和人才的投入,包括选派研究团队来研究院进行课题研究和科研指导,同时给予一定的科研课题。在研究院运行初期,惠山区、尚田企业以及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三方每年均采取资金、技术、项目的扶持,保障研究院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5.3.2 管理机制。研究院是惠山区的事业法人机构,也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的外派机构,管理体制上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由理事会负责研究院的决策和监督,院长负责研究院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工作。研究院理事分别由惠山区、尚田公司以及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选派,研究院院长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委派任命,研究院下设管理办公室、财务室、项目研究室等若干部门。
5.3.3 项目管理机制。研究院的研究项目以六次产业园的建设发展为依托,围绕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为研究目标,把握六次产业的需求和发展方向,同时针对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制定研究方向,形成研究课题。项目管理包括纵向争取国家、省市级项目申报和横向相关农业生产单位的委托,并通过建设相关平台,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产业综合示范基地”等,提升研究院项目管理运行能力。
研究院多名高级科研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具体负责项目的科研攻关,研究院院长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管理,并对项目进行定期考核和监督。项目转化的成果和产业化收益归研究院和惠山区、尚田公司、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共有。
5.3.4 人才管理机制。除研究院院长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任命以外,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主要通过委派和招聘的方式组成。科研人员一部分可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委派,也可面向社会发布研究信息和招聘公告,以吸引高水平人才。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一般由研究院面向社会招聘,实行合同聘用制。
科研人才的管理可采用专职和兼职研究团队的灵活模式,依据企业的需求组建相关课题研究团队,解决行业中重大共性问题。此外,研究院还可以发挥人才孵化器的作用,与农业科学院、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培养研究生、实习生。也可以针对企业需求开展产业工人技术培训,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水平。
上一页:承接园区运营托管的建议原则
下一页:昨夜今晨全球大公司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