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358 发布时间:2020-03-16 08:35:49
工业现代化既是工业发展的世界前沿,也是不同国家追赶和保持世界前沿的行为和过程(何传启,2015)。工业现代化不仅是工业的现代化,而且是经济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国家现代化的战略基石和主要动力。18世纪60年代以来,工业现代化大致经历了工业化和后工业化两大阶段,工业质量和工业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工业结构和工业环境发生非线性变化,工业强国和工业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最近几年,发达国家纷纷调整工业发展战略。例如,2012年美国学者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里夫金,2012),美国政府推动“再工业化”;2013年德国政府提出了“工业4.0”战略计划(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2013),推动德国工业的智能化转型;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制造强国的行动纲领。根据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工业是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公共事业和建筑业。
21世纪中国工业的整体发展将何去何从?
中国工业现代化起步于19世纪60年代,是一种后发追赶型现代化,它既要面对先行国家所经历的诸多挑战,又要面对新的经济形态和国际竞争。《中国现代化报告(2014—2015)》认为,21世纪前50年,中国可以选择综合工业现代化路径,制定工业现代化路线图,实施三个行动议程,建设工业质量强国、工业创新强国和绿色工业强国(何传启,2015)。
一、中国工业现代化路线图的基本概念
中国工业现代化的路线图是中国工业现代化的目标和路径的一种系统集成。
01
基本思路
中国工业现代化的基本思路是依照综合工业现代化原理,采纳两次工业现代化的精华,避免两次工业现代化的误区;
坚持“质量优先、创新驱动和环境友好”三个原则,实施“质量十年议程、工业创新议程、绿色工业议程”三个行动议程,重点推进工业质量现代化、工业结构现代化和工业环境现代化;
加速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和智慧工业的转型,迎头赶上工业现代化的世界先进水平。
02
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在2030年前后,完成第一次工业现代化,建设工业质量强国。
第二步,在2050年前后,全国平均实现工业现代化,建设工业创新强国、智能制造强国、绿色制造强国。
第三步,在21世纪下半叶,全面实现工业现代化,建设世界领先工业强国。
03
运河路径
瞄准世界工业的未来前沿,实现两次工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并持续向第二次工业现代化转型;
大力推进工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和国际化,推动工业结构向高端市场和核心技术的上行演化,大幅度提高工业质量和工业效益,降低工业能耗和“工业三废”排放,提高工业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迎头赶上工业现代化的世界先进水平;
在2050年建成工业创新强国,在21世纪下半叶建成世界领先工业强国,工业质量、工业结构、工业环境、工业技术、职工福利和物质生活质量等达到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 中国工业现代化的路线图:综合工业现代化
二、中国工业现代化路线图的政策重点
中国工业现代化需要全面推进,未来30年可以重点突破三个方面。
01
坚持质量优先原则,推动工业质量现代化,建设“工业质量强国”
实施“中国质量十年议程”,建设工业质量强国;编制《中国工业质量法典》,完善质量法规体系,夯实工业质量的法律基础;提高法律执行力,保障生产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提高工业质量的社会基础;健全职工技能体系,优化职业培训体系,提高工业质量的技能基础;加快技术新陈代谢,定期淘汰落后技术,提高工业质量的技术基础。
02
坚持创新驱动原则,推动工业结构现代化,建设“工业创新强国”
实施“工业创新议程”,建设工业创新强国和绿色制造强国;把握新科技和新产业革命的机遇,建设“生物经济强国”;启动“高端产品进口替代工程”,带动产业和市场升级;适度增加对外投资,利用部分外汇存款促进对外投资;加快产业结构的存量调整,优化产业的空间结构;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优化企业发展的经济环境。
03
坚持环境友好原则,推动工业环境现代化,实现工业与环境的双赢
实施“绿色工业议程”,走绿色发展道路,推动工业发展与环境退化的脱钩;严把海关进口检验关,坚决杜绝污染进口;研究和实施环境成本核算,明确环境责任;继续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继续实施污染治理和传统工业改造工程,清除历史遗留的环境污染。
三、中国工业现代化路线图的行动议程
01
中国质量十年议程
从经济角度看,质量是立国之本,工业是强国之道。工业质量不仅是工业现代化的标志性指标,而且是物质生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目前,中国工业规模虽然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中国工业质量仍位于世界中下游。借鉴世界工业强国的成功经验,加快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进步型的战略转型,是一种历史必然。未来10年,提高工业质量应该成为中国工业现代化的第一优先,应该摆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
工业强国不能建在地摊上,必须要有更高水平的质量保证。建议全面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制定和实施“中国质量十年议程”。
1)总体目标:力争用10年时间(2015—2025年),使中国工业微观质量达到2010年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工业宏观质量接近2010年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基本建成工业质量强国。
2)宏观措施:建立政府和部门质量目标责任制,编制“中国工业质量法典”,提高质量法规执行力,完善质量体系和质量奖励制度,优化质量发展环境,促进高质量物联网建设等。
3)微观措施:明确企业法人质量责任制,鼓励企业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产品“召回制度”,开发提出新的质量标准,建立职业培训学校等。
4)重大行动:举行“中国质量十年议程”启动仪式,宣布“向质量进军”;建立“中国质量管理中心”,重建企业职业技能体系,建立“国家质量巡回法院”,设立“质量检察官”等。
02
工业创新议程
工业创新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原动力。工业创新可以产生新产业和新经济,可以导致新制度和新观念,可以驱动工业结构升级、工业质量提升、工业环境改善和工业经济增长,推动工业现代化。目前,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创新驱动模式推动工业转型和结构升级,创新驱动模式也应该成为我国的政策首选。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创新驱动不能没有发动机。建议研制和实施“工业创新议程”,建设工业创新强国和绿色制造强国。整合创新政策,创造有利于新产业和新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整合创新资源,提高企业和产业创新能力。创新政策和创新资源协同作用,提高中端和高端市场占有率,提升核心专利拥有率。
1)总体目标:力争用30年时间(2015—2045年),使中国工业结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工业质量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中国工业创新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成工业创新强国、智慧工业强国和绿色制造强国。
2)宏观措施:系统整合创新政策和创新举措,编制“中国工业创新政策指南”,实施积极的科技财政政策,完善政府创新采购制度,完善创新产权制度,促进工业创新服务网建设等。
3)微观措施:鼓励企业把握前沿机遇,获取更多核心知识产权;鼓励企业整合创新资源,打造创新产业链和创新积聚区;开展高端产品的进口替代,扩大对外投资;建立产业创新联盟,推进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扩展价值链,完善生产性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等。
4)重大行动:打造工业创新驱动的发动机,组建“国家先进技术研究院”;组织实施“工业创新伙伴计划”,组织实施“智慧机器人工程”,成立国家中小企业服务局等。
03
绿色工业议程
人类从诞生开始,就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生命支持、物质和文化服务。没有自然环境,就没有人类文明。但是,随着工业发展和人口增长,如果按照传统发展模式,人类需求将逐步逼近自然环境的承载极限,自然环境有可能发生不可逆的退化,人类生存环境有可能持续恶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普遍采用工业生态学和生态现代化原理,采用预防和创新原则,通过绿色技术创新、绿色制度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结构生态化),推动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脱钩,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目前,我国环境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工业发展不能一根筋,不能只讲增长不讲环境。建议实施“绿色工业议程”,实现工业与环境共赢,工业环境质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1)总体目标:力争用30年时间(2015—2045年),使工业环境影响主要指标接近发达国家平均值,工业环境管理主要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平均值,工业环境质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自然生态系统恢复良性循环,工业生态文明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宏观措施:编制“中国资源和环境法典”,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推进绿色制度创新,提高环境执法能力,促进传统工业流程再造,继续推进循环经济,继续实施污染治理工程等。
3)微观措施: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绿色工艺、面向环境的设计、环境质量认证和环保产业认证,建立全面环境质量管理等。
4)重大行动:建立环境质量责任制和环境损失20年期内追究制,制定和实施污染总量控制计划,建设一批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和绿色工业园区,建立环境信息和污染企业定期公布制度,研制国家资源安全和能源安全战略等。
通过中国工业现代化的路线图和三个议程,中国工业的世界声誉要实现三次跃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量”,从“中国质量”到“中国标准”,从“中国标准”到“中国设计”。届时,中国的物质生活质量和工业生态文明都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