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341 发布时间:2020-02-24 08:59:29
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全国经济面临严峻考验,不少地方产业发展陷入缓慢运转甚至停滞状态。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产业园区在当前形势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并实现持续发展显得格外重要。
园区在线今天选摘同济发展研究院(ID:TongJi-DI)专题文章,同济发展研究院专访苏州工业园等国内顶级园区负责人、专家等,为疫情以下园区发展给出了系统解决方案和思路,非常值得各地借鉴。
正文:
| 来源: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ID:TongJi-DI)
▼
沈卫奇
苏州工业园区工委管委会研究室主任
苏州工业园区在疫情阻击战中的措施突出体现了人性化、智能化、国际化特色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各地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苏州工业园区在疫情阻击战中采取的措施突出体现了人性化、智能化、国际化特色。
人性化,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疫情防控依靠人,汇聚党员干部、基层群众合力;疫情防控服务人,多方位满足群众安全生产生活需要。
智能化,就是将智慧城市建设运用到防控实践中,建立“1+N”智慧决策指挥体系(1个中心、N个分中心),对正常人员、普通隔离人员、重点隔离人员、感染治疗人员分类建立云档案,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网络办公、远程办公、无纸化办公。
国际化,就是严格落实惠企助企举措,分中英日韩四种语言告知企业,指导企业安全复工复产,建立全社会利益共同体,增强海内外投资者疫情防控信心和投资运营信心。
疫情爆发下园区应进行全局性、广泛性的合作
在疫情大范围爆发的情况下,必须进行全局性、广泛性的合作,园区之间的合作是其中的一部分。从产业园区的特点出发,可以考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合作。
1、加强供需对接。可以考虑设立全国统一的对接平台,发挥各园区在装备生产、原材料供应等方面优势,深化供应链合作,为供需对接当好“红娘”。
2、加强经验互鉴。及时发布各地抗击疫情最新举措,互学互鉴,为共同抗击疫情当好“参谋”。
3、加强研发合作。园区是创新的主战场,集聚了一大批国内外生物医药头部企业和顶尖人才,应鼓励不同企业之间在药物、疫苗、器械、创新疗法等领域的研发与生产合作,为科学抗击疫情当好“先锋”。
4、深化战略合作。加强东部沿海园区和中西部园区之间在公共卫生、市场监管、行政审批、社会治理等领域的信息交流、人员培训等工作,为园区治理能力的整体提升铺好“基石”。
陈永品
广州开发区产业园区发展协会执行会长
原广州开发区政策研究室主任
原广州开发区人才工作集团董事长
园区管理部门应该提高园区危机处理能力
危机处理能力主要有这么几个因素:
1、园区领导者的组织指挥能力。面对疫情,领导者能不能准确判断、迅速作出反应、果断采取措施,这是应对危机的关键。新冠肺炎疫情属于突发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如果一把手过往有处理这类突发事件的经验,那么认识度就会很高,应对的措施就会及时有力到位。相反,如果主要领导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加上卫生部门领导不是科班出生,可能对疫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满足于上面让怎么做就怎么做,甚至有观望、侥幸的心理。
2、园区整个应急管理生态状况。包括平时应急预案的制定,日常管理的水平,战时应急措施的落实等等,这是一个园区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政府到企业的全方位的构建,是一个生态系统。
3、企业自身防范风险能力。包括经营状况、资金流、技术创新能力等,如果企业没有创新能力,很可能在疫情中就断了资金、无法转型,难以扛过去。
要提高危机处理能力,功夫还是要下在平时。
1、要加强培训。各级党校在培训领导干部时,要把公共安全事件防控与应对作为重点内容,多讲国内外典型公共安全事件应对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案例。
2、建立疾控应急体系。在平时要储备防护物资与装备,以应对突发事件。
3、要抓服务,把营商环境搞上去,为企业创造安心贴心暖心的生产环境。企业在面对危机时,自然更加有信心。
4、要抓创新,把核心技术掌握好,引导企业生产具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面对任何困难,都能化危为机。
5、要抓管理,把运营能力提上来,日常加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疾控预防、经营管理等的培训引导,关键时候,企业就能“保命”。
园区管理部门可建立园区抗疫防疫的联动机制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抗击疫情全国一盘棋,产业园区更要加强合作。因为园区有技术人才产业优势,特别是强大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在关键时刻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1、园区主管部门如商务部、科技部等可以牵头,建立园区抗疫防疫的联动机制。对好的治疗技术、防控措施可以互通有无,互相借鉴,在全国宣传推广。
2、对紧缺的物资进行相互支持。有生产医疗防护物资的园区,可以支持其他园区。
3、在开工生产上相互支持。比如一个园区的企业开工,需要另一个园区企业的原材料或零部件,那这个园区的企业要配合开工生产。现在的问题是各家企业复工不同步,先开工的企业受影响。
重点疫情地区园区应积极消除内外恐慌
应对重大疫情以及疫情后恢复发展,是一个很重要、很棘手的课题。这里面,要恢复生产首要消除恐慌,要发展园区关键要坚定信心。
从历史上看,无论是鼠疫,还是埃博拉病毒,最终我们人类都能把它控制住、战胜疫情。
以2003年非典为例,当时的SARS让人闻风丧胆,然而疫情过后,广州开发区在恢复生产上就做的很好。SARS最早是在广东爆发的,所以疫情过后,人们也都不敢来广州,外商投资者也都不来。
广州开发区深知信心比黄金重要,找到园区内的龙头企业、世界500强企业,上门服务,暖企稳企。并邀请安利等大型跨国公司的总裁乘飞机到访广州,其他外商一看很安全,也就全部放下顾虑,纷纷来访广州开发区投资考察,园区很快就生机勃勃、繁忙生产起来。
▼
陈青洲
中国开发区协会特聘专家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特聘高级研究员
国家级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原领导
园区应助力企业“恢复产能”和“再上台阶”
鉴于全国现在处在非常时期,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要面对“防输入”和“防扩散”双重压力以及“人员返程”和“企业复工”双重考验,在决胜小康、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2020年任务上,应当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把当前的“双重任务”与“决战小康”、十三五规划收尾、十四五规划编制紧密结合、深度融合、完善目标、同步作出再部署。
2、进一步突出产业引领、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对各开发区、工业园、科技园再细化重点、明确分工、深化落地,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各产业门类进行配套,做到五个并举,即二三产并举、内外资并举、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并举、经济发展和环境协调并举、当前项目和长远项目并举。
3、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做好企业服务,特别是对中央和各省市已经和将要出台的非常时期的各项帮扶企业的政策措施抓紧对接,做到率先谋划、率先贯彻、率先到位,抢抓机遇,取得先发效应。
▼
甄杰
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副主任
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企业发展研究所所长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 秘书长
园区应担当战“疫”的社会责任
在疫情防控战中,临沂经开区翔宇集团把捐献的1400万元药品第一时间连夜送往疫区,并捐献了100万元现金支持防疫工作;临工集团采购了150吨蔬菜、朱老大食品捐赠了20吨水饺驰援和慰问湖北抗疫一线;临沂天一混凝土、润阳化工、中聚电器、宏振新型建材、山东东江钢构等企业也积极向区防疫指挥部和各建筑工地捐赠防疫物资。
临沂经开区广大干部职工踊跃奉献爱心,一上午就捐款82万元。从这些具体事例可以看出,园区作为以若干主导产业为发展核心的各类企业的集群,在担当社会责任的主体、内容、效果等方面发挥了更好的作用。
在主体上,开创了园区管理部门带动、企业及个人积极响应的抗疫工作局面;在内容上,体现了各类企业自身的产品和技术优势;在效果上,形成了园区和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凝神聚气的氛围。长远来看,园区根据区内企业的具体情况,在满足相应条件的前提下,尽快按重点、分层次地复工复产,保障园区的持续发展,这也是此次战“疫”中园区应当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
园区应积极有序地推进复工复产
面临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的要求,园区应当积极有序地采取相关措施。临沂经开区有三类主导产业,即智能制造产业、医药健康产业和新兴产业,总体上,园区内的相关企业已经形成了较好的产业配套关系,例如,山东临工是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的核心企业,而区内有正大机械、三友重工、硕诚机械等几十家临工的配套企业,这样就可以利用产业链合作将疫情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目前,开发区在做好复工复产申报审核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支持骨干企业、民生和防疫物资保障类企业、用工较少企业优先复工复产。并且,开发区积极响应临沂市2月4日出台的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的10条支持措施以及临沂市工业运行指挥部2月12日发布的《关于抓紧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的紧急通知》等,对具备条件的企业立即复工复产、对具备部分复工复产条件的企业分期推进、超前做好企业复工复产的各项准备工作、全力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督导调度,争取在2月20日前帮助绝大多数企业复工复产。
园区应着眼长远提高综合能力
产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驱动发展、共渡难关:
1、注重提高园区应对疫(灾)情的能力。园区并不能期待一直处于稳定的发展环境中,应当从组织机构、工作机制、资源保障等多方面提高园区和区内企业的应急处置能力;
2、利用现代科技优化园区综合营商环境。目前,园区基本都比较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并多维度、系统性地设计了营商环境的评价指标,但应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重视大数据、互联网、5G等先进科技的应用,提高园区“O2O”的服务水平;
3、提高园区产业合作能力。疫(灾)情之下,园区内企业间的合作程度以及园区与其他园区之间的合作协同能力将展现出园区的集群效应,大大提高园区的抗疫(灾)成效;
4、练好园区持续发展内功。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发展的背景下,园区也获得了静心思考、重整进发的时间,可以从产业地图、招商布局、十四五规划等方面深入思考园区的战略方向与工作重点。
龚绍东
郑州新产业战略研究所 所长
原河南社科院工经所所长
对园区复工的建议
园区复工总体策略可总结为:分类分批,先高后低。
1、分类复工,即以园区为对象分为四类:一是智能化自动化企业集聚的园区;二是生产制造国内急需产品的专业园区;三是工作场所空间环境条件较好,内部不拥挤,外部不杂乱的园区;四是传统低技术和劳动密集性企业聚焦的园区。也可以企业为对象,分为四类,即一是智能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制造企业,生产现场工作人员较少或低密集度;二是生产制造防疫和生产生活急需紧缺产品的企业,如医药卫材及原辅材料、日用生活用品等制造供应商;三是工作场所空间环境条件较好的、生产制造场所工作人员可自由调控减少的、企业用工本地化比重不低于开工最低要求的企业;四是技术装备水平较低的、劳动密集的传统企业。
2、分批复工。可按照园区和企业分类确定复工分类,上述一、二类园区和企业可第一批复工,三类、四类园区和企业可定为第二批、第三批复工。
3、园区和企业复工的要求:
(1)重点疫区的园区企业应尽量延迟复工时间,因特别需要不得不复工的园区及企业,除了应严控复工防疫标准外,园区应按照分类分批要求确定复工企业,尽量控制复工企业比重。
(2)非重点疫区的园区企业复工,对现居重点疫区的员工暂不招回上岗,但应保留职位。
(3)非疫区园区及企业复工因原有员工不足需招工的,应尽量招本地的或非疫区的人员。
(4)复工园区应将复工企业的上下班时间错位(1小时)分布,降低上下班园区出入人员流量密度。
(5)复工园区应明确规定复工企业的工作场所人员密度,即单位面积/人数、生产线工位上人员最低间距等。
对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1、加快产业园区智能化建设和改造升级。加快建设园区云平台,以云管理云服务实现园区运维的智能化改造升级。
2、推动园区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推动园区产业“腾笼换鸟”更新升级,淘汰传统产业及传统企业,引进智能化企业;推动园区现有传统产业及传统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
3、推进园区传统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升级。着力推进园区内企业上云,全面升级企业网络化信息化运营和管理水平;着力推进园区内企业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实现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深度融合。
4、明确新建园区产业的智慧化新型企业定位。新园区的入驻企业或新建企业必须是智慧化智能化的新型企业,一是生产制造智慧化智能化产品的企业,二是生产制造过程智慧化智能化的新型企业,三是提供智慧化智能化服务的新型企业。
▼
王鹏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特区港澳/台湾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暨南大学“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沿海的外向型地区受疫情影响较大
本次疫情对于我国宏观经济、区域经济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可以从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两个角度来看。
从短期的影响来看,交通停滞、人员往来受阻、企业复工延后等均能在短期内对整体经济和地区经济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
从长期的发展来看,本次疫情对于沿海的外向型地区影响更大,比如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这些沿海省份的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资,其产品出口比例较高。由于疫情已经不仅仅威胁到我国国内的经济发展,还涉及到了国际化方面的影响。一些国家已经将我国视为疫区而阻断了与我国的交通、贸易往来。
在这个背景下,企业产品的出口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一些国家对于我国的产品采购意愿下降,沿海地区的经济一定程度上会因此受到打击。除了产品出口型企业会遭受一定程度的冲击外,那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也会在此次疫情中受到一些影响。比如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一些企业,需要依赖大量人力来维持运转。但因疫情的原因,一些劳动力随着春运已经分散到了全国各地,现在又受交通、政策的影响无法返回,导致了这些大量依靠劳动力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无法复工,紧缺人力,从而造成一定的损失。
四点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影响的政策建议
1、财政部门适当减免税收。从国家整体来看,此次疫情使得经济受创、产业发展受到阻碍、企业和个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家财政部门此时要有所作为,对企业实施不同程度的减免税收政策。可以根据企业类型制定不同的减税标准,比如国有企业减税力度可以少一些,对于中小企业减税力度大一些。
2、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以往国家对于金融、互联网技术等产业投入力度比较大。经过此次疫情,我们要更加重视与民生有关的行业,在医疗卫生、医疗健康、卫生防疫等领域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和创新。同时需要提高民生行业工作人员的社会地位,如医生、护士、警察等职业,投入资金加大培训力度。
3、经济发展部门需稳定市场。此次疫情中出现了一些市场混乱的现象,比如一些不良商家在民生物资匮乏的情况下恶意抬高价格,还有制造假口罩甚至回收使用过的口罩二次消费这类难以容忍的现象。相关市场经济发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对市场进行有力监督,避免此类哄抬物价、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现象出现,使市场平稳运行。
4、增加医疗卫生教育投入。高校学生反应不愿意学医,认为学医过程漫长且辛苦,医学专业领域人才输送受阻,医学人才越来越少。对于该现象,国家应该增加教育投入,解决医科学生工作难、待遇低的问题。同时高校内应向学生树立治病救人的教育理念,摆脱浮躁的教育氛围,为医疗领域输入更多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