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418 发布时间:2020-01-16 08:44:22
现如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也是企业所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要打造高效供应链,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不仅需要借助创新技术,还需要搭建起一个全生态、全链协同的平台。
面对飞速变化的技术市场和多样化的客户需求,制造业的供应链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供应周期变长、呆滞物料增多、频繁的供应短缺、原材料涨价和产能受到限制等等问题使制造业成本居高不下。现如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也是企业所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要打造高效供应链,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不仅需要借助创新技术,还需要搭建起一个全生态、全链协同的平台。
制造业供应链服务体系短板显著
采购部门为找到性价比合理的原材料,要一家一家地比较;物流部门为快速、低成本地组织运输,要花费更多的精力;
生产和销售部门的计划很难准确地安排,以至于需要前面有原料仓库,后面有成品仓库,做不到零库存管理;
企业董事长、总经理需要花大量时间去考虑资金问题、与银行沟通。
我国工业和流通企业流动资产年周转率只有3次左右,主要发达国家普遍在10次以上;
工业企业产品库存率达到9.4%,主要发达国家不超过5%;
中小企业互联网使用率和云服务渗透率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有3~4倍;
企业物流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达到30%~40%,是发达国家的2倍以上;
制造业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往往是发达国家的3倍以上。供应链服务体系缺失,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并且运营效率不高,有企业存货周转天数在2个月以上,周转不畅带来了运营成本的大幅上升,根本原因就在于生产性服务的配套滞后,特别是供应链服务体系的缺失。
我国供应链管理发展滞后的原因
首先,是发展供应链体系的意识比较薄弱。
相当一部分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看不到供应链服务中的“蓝海”或找不准切入点。
其次,供应链的主干没有打通,组织化程度低。企业之间缺少开放共享的供应链信息化平台以及交易支付平台;缺少大型平台型企业对供应链的整合与支撑,以致于供应链上各主体之间没有有效的连接起来,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没有打通,各类生产服务无法形成系统化的协作,也难以与生产制造紧密联动。
第三,就是政策支持有待完善。尽管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但由于许多地方对供应链体系的重视程度和研究深度还不足,管理职能也比较分散,能够出台具体实施细则、走完政策“最后一公里”的比较少,发展供应链服务体系所必须的要素基础还远远不够。此外,劳动力及土地成本逐年上升,专业人才缺乏等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的发展。
优化供应链管理可降低企业成本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日前曾表示,
工业电子商务以供应链为核心形成(数据流)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等闭环,通过工业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并不需要太多的数字化改造就可以通过供应链的协同与优化推动提质增效和节能降耗,为各工业细分领域中大量的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具体来看,电商供应链管理优化重点分布于四个区域:采购模式数字化的形成、供应链中的产品设计、生产网络的构建和供应链的流程优化。
而这个集成和统一的过程,便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创造价值的过程。
因此,在产品设计中要综合考虑所涉及的成本来进行器件的选择。
要实现这些目标,制造商应基于产品的特点,根据位置远近、技术要求复杂度、原材料供应获取难易程度和客户需求反应等因素综合分析总成本。
分析供应链整体的生产流程和库存最佳点,分析导致废品率较高的原因,重新设计生产流程或优化公司与供应商之间的订单履行等,这些举措有助于找出供应链的薄弱环节。
我国制造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面临一系列问题,只有更加重视服务于生产端的服务业发展,创新供应链服务模式和体系构建,才能推动实体企业的变革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培育新的经济结构、强化新的发展动力提供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