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59 发布时间:2025-04-02 09:57:47

区域经济的首位产业是指在一个区域的产业体系中最具主导性、竞争力,在GDP、产值、税收、就业等主要经济指标占的比重最高,对区域经济贡献度最大的产业。首位产业兼具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的特征,是区域产业结构演替特定阶段的产物,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核心作用。
一个区域首位产业只有一个,支柱产业可以有几个。首位产业首先是支柱产业,但支柱产业不一定是首位产业。
本文梳理不一定准确,希望各省朋友在留言补充修改。
01
广东:电子信息是首位产业,全国汽车第一生产大省
广东是我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制造基地、全球最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电子信息产业比重占全国32.3%。到2024年,其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33年居全国首位。广东拥有众多电子信息领域的知名企业,如:华为、OPPO、vivo、荣耀、传音等。广东还拥有广州、深圳两座中国软件名城,以及超1800家软件业务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占全国 44%,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国超 4 成,集成电路产量增占全国 18%。
另外,广东还是汽车生产全国第一大省,汽车产量达570.74万辆,连续八年居全国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约占全国1/4。
02
江苏:电子信息产业是首位产业
江苏省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4万亿,占全国五分之一。在细分领域保持领先——物联网、集成电路等细分领域产业规模全国第一。
江苏是中国半导体制造的重要基地,拥有无锡、苏州等集成电路产业中心,而南京、苏州等地在液晶面板和OLED领域具有领先地位。
03
河北:钢铁产业首位产业,装备制造是支柱产业
河北省是中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钢铁产量长期位居全国第一,其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通常超过20%。河北省的粗钢产量常年位居全球前列,如果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其钢铁产量甚至超过许多国家的总产量。2023年钢铁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26.45%,历来有世界钢铁看中国,中国钢铁看河北,河北钢铁看唐山之说。
河北的装备制造业逐渐崛起,成为继钢铁产业之后的另一个重要支柱产业,2016年装备制造业比重超过钢铁工业,成为工业中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04
云南:烟草和能源是云南支柱产业
云南省是全球最大的优质烤烟产区,烟叶产量占全国的45%左右。2019年,云南有98个县(市、区)种植烤烟,是国内卷烟产销规模最大的省份,云产卷烟市场份额占全国20%左右,烟草税在云南占了7成的财政收入。云南有十大卷烟厂,云南中烟是全国19家卷烟工业企业中产销规模最大的省级中烟公司,其下辖的红塔烟草(集团)和红云红河烟草(集团),分别位列我国卷烟行业产量规模的前两位。这十大大烟厂业如云烟、红塔等在国内烟草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能源产业也是云南的支柱产业,云南立足绿色能源强省战略,水电、风电、光伏等发展迅速。云南的第一大产业是绿色能源产业,绿色能源产业包括水电、风电和太阳能等低碳非化石能源。
05
山东:海洋产业居全国第一,石化产业的规模和产量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
山东省的海洋渔业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位。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洋盐业、海洋电力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5个产业规模均居全国第一位,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6.3%。
山东也是我国重要的原油生产基地,炼油总产能达2.1亿吨,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也是我国第一化工大省,石油及化学工业几乎所有的门类在本省都有产能产量。从产品来看,山东是我国第五大原油生产省份;第一大汽油、柴油、原盐和烧碱生产省份;二大纯碱生产省份;塑料、化纤、农药、硫酸等化工产品的产量也位居各省前茅;原油加工量、烧碱产量、合成氨产量以及轮胎制造年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06
河南:现代食品和新型材料产业是支柱优势产业
现代食品:河南是粮食大省,生产全国1/4的小麦、1/10的粮食,还有花生等多个农产品产量位居前列。现代食品产业集群规模超过万亿元,生产了约全国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4/5的酸辣粉,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河南的支柱产业。
新型材料:依托材料工业大省的优势,河南聚焦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领域,加快从原材料大省向新材料强省转变。2023年,河南新材料占材料产业的比重提升到35%,超硬材料是河南在全国领先、全球独具优势的产业。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的产量分别占全国的80%和95%,金刚石微粉、复合超硬材料、培育钻石等产品的产量也位居全国前列;电解铜箔和压延铜箔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40%以上和50%以上;铝材产量全国第二;镁粉产量占全国50%;六氟磷酸锂的生产技术国内领先。
07
上海:金融、航运等服务业是核心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方面全国领先
金融服务:上海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众多国内外金融机构云集,提供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海运:上海航运规模庞大,地位举足轻重。2024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5150.6万标准箱,连续15年排名世界第一,是全球首个年吞吐量超5000万标准箱的世界大港。上海港拥有近350条国际航线,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港口连通度连续13年全球第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连续5年稳居前三。
集成电路:以自主创新、规模发展为重点,提升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产业链能级。上海拥有众多集成电路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技术研发和产业规模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生物医药:全球前20强的跨国药企和医疗器械企业中,各有18家将中国区总部或研发生产总部设在上海。截至2024年,上海市累计拥有生物医药企业4130家,其中包含高新技术企业830家,专精特新企业592家等。以全链协同、成果转化为重点,聚焦生物制品、创新化学药、高端医疗器械、现代中药以及智慧医疗等领域发展,
08
四川:电子信息+白酒食品产业是支柱产业
电子信息是四川首个万亿级产业,2022年产业规模突破1.7万亿元,占全省工业营收30%以上,并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集成电路、新型显示、5G通信等领域产能居全国前列。成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西部第一,成都高新区是世界一流电子信息产业园区,拥有英特尔全球最大封装测试基地、京东方国内首条柔性AMOLED生产线(投资465亿元)、华为成都研所(5G/AI研发)。
四川是食品产业大省,规模居全国第三,已初步构建起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的食品产业体系,白酒产业是四川的特色名片,五粮液、泸州老窖等知名品牌众多。
09
山西:煤炭工业是山西的首位和重要支柱产业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在全国煤炭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山西省作为全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其产煤量高达13.57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约29%。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丰富,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煤炭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10
黑龙江:农业、能源、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
黑龙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尤其是大豆、玉米、水稻等作物的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黑龙江还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尤其是煤炭和石油资源丰富。大庆油田是中国最大的油田之一,对国家的能源供应有着重要影响。
黑龙江在重型机械、电站设备、铁路车辆等装备制造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哈尔滨电气集团、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公司等企业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11
吉林:汽车是第一支柱产业
吉林拥有红旗、解放、大众、丰越、奥迪新能源等8家整车制造企业,生产车型涵盖各级乘用车、中重型卡车和客车,总体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并且以长春市为核心,构建了集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制造为一体的汽车产业新生态,推动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发展。
12
辽宁:装备制造业是首位产业
辽宁省是中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尤其在重型机械、机床、船舶制造、航空航天设备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沈阳机床集团、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北方重工集团等企业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影响力。沈阳和大连是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城市,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技术研发能力。
13
内蒙古:能源和农牧业是支柱产业
内蒙古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产业地位突出。2022年,内蒙古的煤炭产量高达12.2亿吨,占全国总产能的四分之一以上,且以大型矿井为主,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重要支撑。同时,内蒙古的电力供应也很强劲,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火力发电量达到5935亿千瓦时,风力发电量达到1271亿千瓦时,均位居全国首位。此外,其石油产业以河套盆地巴彦油田和科尔沁油田为主,形成了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链。
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产区,草原畜牧业是传统优势产业,牛羊养殖规模大,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拥有8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包括草原肉羊、河套向日葵、大兴安岭大豆、科尔沁肉牛等产业集群,推动了农牧业全产业链开发和产业融合发展。
14
天津:主导支柱产业是绿色石化+装备制造
绿色石化:天津是我国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拥有全国最大乙烯生产基地。2024年,南港年产120万吨乙烯及下游高端材料产业集群项目开车成功。中国石化天津基地乙烯产能达到250万吨/年,成为中国石化乙烯规模最大的产业基地之一,依托该项目,百亿级项目加速落地,带动千亿级下游产业发展。
装备制造:天津是全国机械装备制造业重要基地之一,天津机电控股集团是其主体。该产业重点发展交通设备、造修船、大型工程机械等十大成套装备,以及动力、传动等四大部件和配套产品。
15
广西:蔗糖产业是特色优势产业,铝工业是支柱产业
广西是全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基地,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崇左、南宁、来宾等地为核心产区,形成“甘蔗种植—制糖—副产品深加工”全产业链。糖业衍生出生物质发电、酒精、酵母等产业,同时热带水果(如芒果、荔枝、柑橘)加工产业蓬勃发展。
广西的铝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依托百色市平果铝矿资源,形成铝土矿开采—氧化铝—电解铝—铝材加工的完整链条,龙头企业为中铝广西分公司。
16
北京: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是支柱产业
金融业:北京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金融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0%。北京位居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第七位,拥有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推动了高质量市场体系建设,银行业稳健运行,证券、期货、保险等机构蓬勃发展。
信息软件业:2024年,北京信息软件业营收迈上3万亿元台阶,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20%。该产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产业,北京在人才、技术、政策等方面优势明显,拥有众多信息技术龙头企业,2024年备案上线大模型105款,稳居全国首位。
17
湖北:形成光电子信息+汽车+大健康三大支柱产业
光电子信息产业:湖北是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光电器件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研发生产基地以及国内最大的国产先进存储生产基地。2024年,该省光电子信息产业营收规模突破万亿元,产业特色持续提升。以武汉为核心,聚集了超1.6万家光电子信息企业,形成了“光芯屏端网”全产业链,拥有中国信科、华工科技等众多龙头企业。
汽车制造与服务产业:湖北汽车制造与服务产业亮点纷呈,2024年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初步构建了覆盖车规级芯片、高精地图、人工智能等软硬件创新和服务主体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位列我国三大国家级汽车产业集群。
大健康产业:湖北把大健康产业作为重点打造的万亿级支柱产业之一,大力发展高端医疗装备、生物制药、现代康养等产业。2024年,湖北大健康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已初步形成高端医疗装备和生物创新药产业集群。
18
浙江:制造业+纺织服装
机械制造业:涵盖汽车零部件、通用机械、专用设备等多个细分领域力。
绿色石化产业:形成4个万亿级世界级先进产业群,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消费与健康、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等;15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涵盖数字安防与网络通信、集成电路等;聚焦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和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等前沿领域,培育若干高成长性百亿级新星产业群,拥有镇海炼化、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等大型企业和项目。
纺织业:浙江是中国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拥有千亿以上产业集群3个、百亿以上产业集群20多个,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9
安徽:汽车+电子信息产业
汽车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安徽的首位产业,2023年汽车产量居全国第二,出口居全国第一,汽车产量及新能源汽车双双位列全国第二。全省已集聚7家整车、4000多家零部件企业,形成了合肥、芜湖“双核”驱动,以及宣城、安庆、马鞍山等市多点联动,长丰、蒙城等一批汽车零部件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蓬勃发展的格局。
电子信息产业:在显示领域,全球20%的液晶显示屏在安徽生产,拥有京东方等企业,在新型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