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

浏览次数:266 发布时间:2024-12-30 10:09:49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实现。两者互为牵引,相辅相成。把握好这一组辩证关系,有利于推动两者深度融合,促进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部署了科技体制改革任务,明确提出“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方能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要求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从2024中关村论坛为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项科技成果搭建交易共享平台,到上百家科研院所集中在雄安新区发布大批前沿成果,与以往不同,如今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在时间上几乎没有间隔,这无疑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催生新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必须形成企业“出题”、联合“答题”、市场“阅卷”的融通创新模式,畅通从“书架”到“货架”的路。

今年2月,科大国盾宣布,国产稀释制冷机在交付客户后完成性能测试,实际运行指标达同类产品国际主流水平。这一构建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关键核心设备,此前市场一直被国际厂商占据。15年前,安徽合肥前瞻布局量子技术未来赛道,成立科大国盾,如今已集聚量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60多家,正努力打造“量子科技”与“量子产业”双高地。

以产业创新促进科技创新,就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碳纤维不仅售价高,还“一丝难求”,新能源汽车、风光发电等新兴产业都迫切需要。老国企吉林化纤瞄准产业所需,经过不懈努力,攻克了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拥有了高效率的原丝生产线和单线产能最大的碳化生产线,并不断向下游延展,全面拓展应用。

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科技创新,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才能为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提供科技支撑。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融合的基础是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途径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践表明,促使各类企业在产业链、创新链上加速融合,既有利于形成科研攻关合力,加快解决“卡脖子”问题;也有利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做强新兴产业优势。

如果说科技创新如同“拿着锤子找钉子”,那么产业创新就像是“找准钉子造锤子”,两者深度融合、“双向奔赴”,定能推动更多创新主体踊跃发明创造,既产生高水平科技成果,又生产优质产品,为高质量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来源  | 人民日报      作者 |  华 平



如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多措并举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动力与活力

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怎么看?既要正视困难,更要坚定信心

推动交叉研究为科技创新增量提质

全链条全领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强化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

全球比拼布局未来科技与未来产业

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聘任 | 北汽福田特级总师任起龙受聘发现研究院聘任特聘专家

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让科研与产业之“手”握得更紧——从“海创会”看产学研深度融合

夯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构建企业主导的创新联合体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真正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

推动学科交叉,我们可以做什么?

努力形成世界一流的创新生态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系统推进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2024年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京开幕,北京国际交流协会参与承办科普能力建设的区域实践与愿景

发现研究院(山东)院士专家协同创新中心在济南启动

发现研究院: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贡献发现力量

交叉创新释放中药资源产业新动能

加快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创造良好制度环境,激发民营经济发展动能

首发经济蕴含发展新机遇

鼓励民企担当未来产业发展重任

夯实民营经济发展基础,铸牢民企发展法律保障

加快培育壮大新支柱产业

未来产业的发展态势、时空布局与政策建议

:

崔鸣岐:以实际行动落实“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

中国式现代化中医药传承创新生动实践新范式新案例:《挺起中医的脊梁》奏响中医药发展时代强音

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