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541 发布时间:2020-01-03 08:53:48
自2014年我国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发展商业航天以来,在政府支持、产业转型、资本投入、创新创业、应用创新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商业航天近几年快速发展,产业处于日新月异的起飞期。逐年激增的投资机构数量反映出国内商业航天产业越来越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2019年爆发式的融资事件也反映出商业航天产业的蓬勃增长。
商业航天是指参与主体按照市场规则来配置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以盈利为目的、行为独立的非政府主导的航天活动。近20多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大举进军商业航天领域,涌现出了如SpaceX这样的全球一流的商业航天企业,商业航天在全球航天产业中已处于主体地位。自2014年我国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发展商业航天以来,在政府支持、产业转型、资本投入、创新创业、应用创新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商业航天近几年快速发展,产业处于日新月异的起飞期。
01
商业航天在全球航天产业中
已处于主体地位
商业航天是指参与主体按照市场规则来配置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以盈利为目的、行为独立的非政府主导的航天活动。
商业航天一般包括卫星研制、卫星运营、卫星应用、火箭研制、火箭发射、地面设备、卫星配套、火箭配套、地面配套、测运服务、太空旅游、太空找矿、太空移民、太空广告、太空实验等领域。
商业航天行业有五大特点:一是典型的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行业;二是以盈利为目的;三是参与主体之间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四是行业发展随着时代变化不断递进;五是参与主体在从事商业航天活动时需要受到本国及国际相关管理机构的规范制度的约束。
从渗透领域看,以前卫星商业应用主要在中小型火箭、通信卫星、导航定位卫星、遥感卫星、科学试验卫星等方面,应用技术范围比较窄,提供服务种类不多。如今商业航天除了应用在上述领域之外,聚焦在重型火箭、小快低型火箭、太空飞船、近空旅游、登月、小星探矿、星际移民等,航天应用技术范围越来越大,可提供的服务种类越来越多。
从发展规模看,据国际相关机构数据,2017年全球航天产业总收入3835亿美元,其中商业航天:政府航天的规模比为3:1。2017年全球商业航天总收入3073亿美元,占全球航天产业总收入80%。2018年全球卫星产业总收入2774亿美元,占全球航天产业总收入77%。据摩根士丹利预测:2040年全球航天产业规模将达1.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5.1%。美银美林银行预测更为乐观:2040年全球航天产业规模将达2.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将7.5%。
从星座构建计划看,目前全球公布星座组网计划中,需要发射卫星数量合计已超过1.8万颗,入轨高峰期将在2020年之后。例如,美国Starlink星座计划发射11943颗卫星,其中第一批计划发射4425颗,第二批计划发射7518颗卫星。预计未来太空中运行卫星总数将是目前所有国家在轨运行卫星总数的近7倍,将为全球不同客户实时提供5G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或全球覆盖窄带物联网数据传输服务。
02
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处于快速起飞期
自1956年10月中国航天诞生以来,经过三代航天人的顽强拼搏、不懈努力,我国已成为全球航天大国,但还不是航天强国。
2016年4月24日首个“中国航天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的重要号召,“航天强国梦”已成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2月20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太空探索永无止境。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工作者要为实现探月工程总目标乘胜前进,为推动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继续努力,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航天的高度重视,不断激励着中国航天人阔步前行。
2014年国务院颁文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2015年被称为“中国商业航天元年”,标志性事件是当年10月“吉林一号”商业高分辨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2016年以来,在国家对商业航天的政策支持、传统航天企业转型升级驱动、各类社会资本的积极投入、一些航天体制内骨干辞职创办商业航天公司、技术创新与贴合场景应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商业航天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16年9月在武汉举行的第二届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宣布进军商业航天,自主建设快云、飞云、行云、虹云、腾云等“五云工程”,成为高举商业航天大旗的国家队。
2018年中国商业航天领域至少完成36笔融资,融资金额近3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67%。2018年底国内已注册商业航天公司近200家,其中近3年成立公司占比近50%。2019年6月17日国防科工局等多个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商业运载火箭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开始规范我国商业航天发展行为。据业内专家估计,目前我国商业航天总规模约为300亿-500亿元,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处于快速起飞阶段。
03
商业航天投资热情不断高涨
2019年9月20日,在由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在武汉举办的“商业航天投资论坛暨意向企业路演沙龙”活动上,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张镝表示:“对于商业航天产业而言,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坏’在于行业内竞争激烈,每一家公司都面临着不小的竞争挑战;‘好’在于多样化的资本带给了这个行业很多机会”。
分析近几年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可以发现,无论是全球范围还是中国商业航天,各类资本都在加大投入这个领域,给行业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
2019年6月,美国航天投资机构SpaceAngels发布了题为《当前太空经济格局》的太空产业投资布局分析报告:自2009年起已有超过435家公司获得了累计超过204亿美元的股权投资,其中卫星产业获得过投资的公司数量达271家,累计获得投资额达106亿美元,火箭发射业获得过投资的公司数量为79家,累计投资额达88亿美元。此外,报告还提出了诸多新兴行业分类的概念,如太空工业、太空物流业、太空生态业、星际产业等,涉及的业务包括太空资源开采、太空垃圾处理、空间态势感知、太空生存设施、太空飞行培训、空间探测器、深空卫星、深空通信等,并且这些新兴行业中的相关公司数量也已达50家左右,获得投资额达10亿美元。可见,全球商业航天产业百花齐放的格局正在形成。
中国商业航天投资热情也在不断高涨。据不完全统计,2015-2019年9月,国内商业航天领域至少发生投融资事件161起,相关投资机构达到218家。2015年有24家投资机构参与商业航天项目投资,2016年为42家,2017年为51家,2018年这一数字则达到了90家,比2017年增长了76%。从融资金额来看,2018年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投融资总额35.71亿元,年度融资交易数达到36笔。2019年最新的商业航天融资事件也引人注目,包括星际荣耀、星河动力、未来导航都完成了新一轮融资;航天宏图首批登陆科创板,募集资金6.4亿元,总市值近100亿元;银河航天宣布已完成B轮融资,最新估值超50亿。航天科工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高辉文认为:“中国商业航天未来可期,各类资本参与的环节将更多,参与的形式将更加丰富和多样化。”逐年激增的投资机构数量反映出国内商业航天产业越来越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2019年爆发式的融资事件也反映出商业航天产业的蓬勃增长。
近年,武汉瞄准全球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在武汉市新洲区率先落地了首个国家级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围绕新型运载火箭及发射服务、卫星平台及载荷、空间信息应用、地面及终端设备制造等领域,旨在打造世界级的商业航天产业基地,近几年引得商业航天上中下游企业纷至沓来。2016年2月,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以注册资本3亿元率先落户新洲区;2017年12月,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在新洲区注册成立了新公司;2018年4月,中遥智图(武汉)遥感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入驻新洲区。正如武汉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姜铁兵所说:“中国航天国之利器落户江城,武汉迎来了大有可为的机遇期。”
随着一批有影响、有实力、相关联的项目先后落地武汉,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以湖北长江航天产业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投资机构,充分发挥金融和产业的联动效应,着力构建航天产业生态链,持续稳定地为武汉商业航天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资本动力,其投资的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2017年A轮融资12亿元,成为当年中国商业航天投融资的标志性事件之一;2018年12月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国内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天基物联网产业联盟,首期入盟关联单位达到了146家,目前将突破200家,打造千亿级商业航天产业生态链的雏形已浮出水面。武汉——中国航天产业第三极这张名片将在资本的推动下擦得越来越闪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