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地方招商部门撤销,基金招商也变天了?

浏览次数:369 发布时间:2024-08-28 07:08:22

导读 /Guide/

8月1日,《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正式施行,最大目标是要“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在此背景下,多地政府开始裁撤政府内部招商团队,以更市场化的形式进行招商。在去补贴、去奖励、去税收优惠后,基金招商模式在地方招商中的地位将愈加重要,但其相关制度和模式也在不断变化中。


在文章开始前,我们先看几组数据: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23年底,中国政府引导基金数量累计达到2086只,目标募资规模约12.19万亿元人民币,已认缴规模约7.13万亿元人民币。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目前全国700个城市中,已经有516座设立了基金或做LP。

LP投顾数据,2023年中国新备案的7383只私募股权基金认缴规模为1.6万亿元,国资和政府引导基金LP数量占比为三分之一,但认缴出资额占全部LP出资额的70%。根据财联社数据推算,2023年中基协新备案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共计7535支,总注册资本约2.75万亿元,其中政府资金(包含政府投资平台、各级政府产业引导基金)认缴规模约6566亿元,占机构LP认缴规模的51%,占总注册资本的24%。

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已然成为国内创投机构的最重要LP(出资人)力量。随着地方政府对政府投资基金的运作愈加熟悉,“资本招商”、“基金招商”在引领地方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但在当下,国内市场环境已经发生变化,地方政府的基金招商相关要求、模式也已悄然在改变。图片基金平台趋向统一早期各地方政府由发改、财政、科委等不同主管部门发起成立多个政府投资基金平台,随着引导基金越来越多,重复设立、重复投资的情况频频出现。现在越来越多政府引导基金尝试做整合合并,通过在顶层设计工作领导小组或者集团公司的方式,实现不同基金的统一领导,将现有同类型的基金进行整合。
通过引导基金集群的分工或者统筹安排,对不同阶段、不同产业、不同特点的企业,都能考虑或支持,相当于是通过顶层规划的方式,避免了一些资源的重复使用以及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能够提升政府投资基金运营主体的资金实力、规划层级、品牌影响力,帮助当地基金在跟其他省市政府投资基金的比拼中增强竞争力,为招商引资带来优势。但国有基金平台整合之后是否能够真正起到效果,关键还是要看基金是否具有市场化运作的机制设计,是否足够尊重市场规律和基金运营规律,并且具有配套的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等。图片返投要求降低

政府引导基金的返投要求通常以倍数要求的形式体现。据母基金研究中心对部分所追踪引导基金的不完全统计,过去六年内,引导基金行业整体平均返投倍率要求下降超40%。相比过往返投比例动辄2倍、3倍的要求,现在业内的平均返投倍数在1.5倍左右。并且,部分引导基金的返投倍数要求已经降低到一倍以下,还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扩大返投认定范围。

比如今年成立的浙江省专精特新(温州)母基金、江西景德镇国控产业母基金对拟投资子基金的返投倍数分别仅要求0.4倍、0.6倍返投。

超过一半以上的政府引导基金明确了返投计算口径的要求,而在明确提出要求的政府引导基金中,大部分将下列三个情形认定为完成返投:投资于域内企业、投资于域外企业后其将公司迁入域内、投资于域外企业后其在域内新设或落户子公司、区域总部、生产研发基地等其他纳税主体。目前,已有一部分地方政府更新了返投认定口径相关的要求,均增加了可被认定为返投的口径,如“枣庄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本次修订中说明返投金额计算方法、并将上述三种情形全部明确提出”;且返投认定范围进一步扩大,如“青岛市政府引导基金明确了对引入经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可按认定金额的1.5倍放大计入返投;引入经认定的拟上市企业主体、独角兽企业,可按认定金额的2倍放大计入返投”。降低返投倍数或者灵活调整返投的口径,有助于未来的合作过程当中有更多的谈判空间,以及谈判的余地,毕竟政府产业基金目的是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而非盈利为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产业生态不完善的地方政府引导基金意识到招商返投效果未达预期,与其引入太多并不能创造太多实际效益的“分公司”、“分基地”,不如服务好当地已有的一定基础的企业,地方政府开始要求创投机构将更多资金用于扶持当地科技企业。图片跨区域合作

随着政府投资基金发展进入深水区,不同区域间政府投资基金的合作互动、抱团取暖变得愈加密切。尤其是对于基金管理经验稍弱的地区,引入头部管理团队跨区域管理当地政府投资基金,正成为一种新趋势。

2024年4月,浙江省专精特新(温州)母基金正式落地,该基金由广东省粤科金融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浙江省产业基金、温州市产业发展基金共同发起设立,基金规模30亿元,由广东省粤科母基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管理人。除了浙江省专精特新(温州)母基金之外,广东省粤科金融集团还与浙江、辽宁、四川、海南、陕西、福建、江西等7个省份签约7只省际协同发展母基金,基金总规模超170亿元,这是全国范围内罕见的创新模式。跨省合作设立的政府性母基金在当前地方“基金招商”中并不多见,但省市合作、多地引导基金同时投向一只子基金的案例却有增多态势。跨区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投资模式或将成为未来地方招商引资的新常态。图片探索S基金

我国政府引导的基金投资高峰出现在2017年至2019年。目前,国内最早设立的这批引导基金已经陆续进入退出期。在退出策略上,国内一直以来高度依赖IPO的单一退出路径。而随着IPO节奏放缓,退出压力成了困扰许多引导基金的难题,于是S基金等开始成为新选择。

2023年5月,上海科创基金与上海国际集团、松江国投集团、成都高新策源等投资人签订了上海科创接力一期基金合作协议。这是中基协私募新规实施以来备案的首支S基金,也是业内首支集聚银行、证券、保险等多类型金融资本以及多地国有资本、引导基金的S基金。随后,深圳也成立了S基金联盟。今年以来,已有多个城市成立地方首支S基金。3月,由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与厦门创投共同设立的福建省首支S母基金“自贸领航S母基金”宣布成立。4月,安徽省首支“S基金”设立,这是合肥国资“3+N”系列产业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5月,由6家国资企业联合出资的四川首支“S”基金注册设立;此外,杭州、宁波、青岛等多个城市都出台了相关试点政策,后续将有更多S基金宣告成立。从实操来说S基金每个环节难度都不小,加上转让评估、审批流程复杂,产品结构和交易策略较为单一等问题,S基金虽然已经得到多地政府和市场化基金的支持但实操之路仍充满挑战。图片“耐心资本”增加

由于国资特性,早期政府引导基金存续期普遍在7年左右。近年国家提倡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但此类型产业培育初期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从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再到上市,历时周期长。在过去一年,越来越多的政府引导基金在管理条例中提到,延长基金的存续期限。

2023年,深圳市科创种子基金、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二期、黄山市新兴产业基金等都纷纷将存续期延长到了10年以上。2024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中央首次提出“耐心资本”,明确要用长期的、有耐心的资本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随后,关于耐心资本的相关尝试不断增加,各地纷纷设立投向早期的母基金。6月21日,总规模500亿元的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启动运行,该省级母基金定位为耐心资本,这也是引导基金首次将耐心资本作为基金定位提出和运作;同日,广州设立目标规模100亿的天使母基金,聚焦新领域新赛道,重点投向种子期、天使期项目。

另外,浦东科创投资基金也在6月初发布了基金合作协议修定公告,该基金存续期限由十年变更为十二年,其中投资期限由五年变更为七年。进一步延长投资期。

“基金招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仍然会是地方政府主流的招商引资方式,而对地方政府而言,应进一步松绑所谓的形式和约束性的规章制度、条款,尽可能释放投资机构发挥专业优势,帮助地方政府实现招商引资目标,带动地方产业发展。同时,产业招商需要围绕产业集群建设、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总目标,现有产业基础和经济禀赋,客观上决定了区域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产业基金招商也应遵守这种路径,所招引的产业项目与地区产业升级方向匹配,因势利导放大基础优势,才能有效提升产业能级、实现基金招商效率最大化。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