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为什么“企业集群”多,而“产业集群”少?对相关概念的对比分析

浏览次数:106 发布时间:2024-08-15 09:01:04

01

产业集中与产业集群

产业集中(industrial concentration)是指某一产业内规模最大的几个企业在整个产业内的份额,是产业组织研究的一个重点。

产业集中可以通过绝对集中指标相对集中指标来反映:

绝对集中指标通常用位于某一产业内规模最大的几个企业的某项指标(如市场占有率等)在整个行业中的占比来反映,从中可以看出规模最大的几个企业对整个行业的垄断程度;

而相对集中指标主要以洛伦茨曲线(Lorenz Curve)及以洛伦茨曲线为基础的基尼系数来衡量,可以反映整个产业内所有企业的集中程度。



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原是经济学家用来反映收入分配不均的一堆指标,产业组织理论用它们来反映行业内部企业规模的差异。洛伦兹曲线是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基尼系数则建立在洛伦兹曲线的基础上,由上图中A区域的面积比A+B区域的面积得到。基尼系数越大,厂商规模的差异越大;反之,基尼系数越小,厂商规模的差异则越小。理论上基尼系数的取值范围是从0到1。当基尼系数等于0时,表明洛伦兹曲线与均等分布线重合,即所有企业规模完全相等;当基尼系数趋向1时,表明企业的规模分布越来越不均等。

般来讲,如没有特别说明,产业集中主要反映产业内企业垄断程度的高低,而与产业的空间分布没有直接关系,同时也没有对产业内企业间联系进行特别关注。

因此,产业集中产业集群的概念相差比较远,两者没有直接联系

02

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

集聚(agglomeration)是指事物的空间集中过程,早在一个世纪前韦伯在《工业区位论》中就开始使用聚集(agglomeration)的概念,主要是讲产业的空间集聚。

产业集聚(industrial agglomeration)是指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现象,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重点。

产业集聚主要是研究产业的空间分布形态,特别注重产业从分散到集中的空间转变过程。

产业集聚在某一共同空间发展,可以共享基础设施,带来规模经济受益。

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关系密切,但是两者又有区别。

产业的空间集聚可以形成产业集群,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产业集聚都可以形成产业集群,虽然有的产业集聚在一起,但是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就不能形成产业集群。

因此,产业集聚只是产业集群形成的一个必须条件,而非全部条件

03

产业链与产业集群

产业链(industrial chain)是一个十分传统的概念,是指某种产品从原料、加工、生产到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关联,早在1958年赫希曼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就从产业的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的角度论述了产业链的概念,与产业链相关的还有价值链、生产链、供应链、商品链等不同概念。

尽管现代产业链与传统产业链说法发生了变化(现代产业链又被称为“广义产业链”),但其内容的实质并没变,只不过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产业的联系进行阐述。

与产业集群相比,产业链也强调产业之间的联系,但产业链主要侧重于产业间联系,对于产业以外的机构如商会、协会、中介机构等关注较少,此外,产业链没有空间集聚的概念。

产业集群的概念则要比产业链的概念丰富得多,它既包括产业间的联系,还包括产业及其他相关机构间的联系,而且还强调空间的集聚

04

产业园区与产业集群

中国的产业园区建设是与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密切相关的,1984年中央开始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当时国家对开发区的基本要求是“三为主、一致力”,即以工业为主、以出口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随着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开发区在中国全面展开,各种类型的产业园区也相应建设起来。

产业园区(早期主要是“工业园区”)建设的初衷是以利用外资为主,因此园区内的产业主要以区外企业为主,所以早期的产业园区是典型的外力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

正是如此,就使得很多产业园区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很好考虑自己的区域背景,致使园区的产业定位与周边地区相脱节,缺少与当地企业的联系,不能实现园区与所在区域产业的联动发展。

与早期的产业园区——工业园区不同,产业集群强调产业之间的紧密联系,是依靠内力发展的理论。

但是现在,在我国绝大多数产业园区内,企业之间的联系已经非常密切,形成了一定形式的集群。

因此,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形成提供了地理空间聚集载体,至于能否形成集群,则要看企业、组织之间的联系状况

05

企业集群与产业集群

企业集群属于微观层次的集群,是管理学概念,指由众多自主独立的企业,在某一特定领域内和一定地理位置上,依据某种内在关联因素和外在的环境条件,通过集聚过程形成的具有相互依存性的有机整体。产业集群属于中观层次的集群,是经济学概念,强调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及形成紧密合作网络。企业集群要求集群内的所有企业在地理上必须接近,通常分布在相对狭小的地理空间内(如村镇、县城),且必须达到一定密度;而产业集群的地理分布范围要比企业集群大得多,甚至是跨国界的,如迈克·波特认为考察加拿大汽车产业集群就需要和美国相联系。企业集群虽然也强调企业间的产业联系,但这种联系通常较为集中,产业跨度一般比较狭窄,群内企业主要围绕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进行分工合作,如温州和柳州的低压电器企业集群,不同企业主要是围绕低压电器零部件生产进行分工合作的,产业仅仅集中于电器产业中低压电器这一子产业范围内。产业集群更强调企业间的产业联系,这种联系可能跨越多个产业,形成更为宽广的产业网络,产业集群不仅包含直接从事某一产业的企业,还包括为其提供支持的相关机构和组织,如波特所讲的加利福尼亚酒业产业集群就横跨了三次产业,包括葡萄种植业、为葡萄种植服务的科研技术产业、机械制造业、酿酒业、为酿酒服务的产业、酒类销售业等另外,企业集群构成主体相对单一,都是营利性的组织或其派生组织,虽然也可能包含一些非营利性组织(如行业协会),但这些组织也是因群内企业发展的共同需要而内生的,为集群企业的整体利益服务;而产业集群构成主体多元化,既包括企业,也包括公益性的大学、科研机构、非营利性组织甚至政府等,这些主体在产业集群中共同发挥作用,推动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企业集群既强调企业数量,也强调企业规模,企业数量必须达到一定规模且通常以中小企业为主;而产业集群并不特别强调企业数量和规模,产业集群的形成更多地依赖于企业间的产业联系和合作网络,而非单一企业的数量或规模,一国(地)某一产业内企业数量虽然不多,但如果企业规模很大,那么该国(地)这一产业生产规模就可能很高,根据波特产业集群的界定办法,该国(地)这一产业就存在显著集群现象。因此,企业集群产业集群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按照迈克·波特的定义,我国绝大多数地方的集群,只能称之为“企业集群”而不能称之为“产业集群”因为在多数农村、县城,甚至是某些地市,虽然由于历史原因建设了很多产业园区,形成了大量工商组织的地理位置集中,但却很难有大学、科研院所这些公益面相当宽的机构组织落户,并成为产业集群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企业集群仅仅是“企业的集群”。

06 结语

与产业集群相关的概念有很多,一些是名字相近,一些是互为基础条件,还有一些则是高度相似、难以区分。

本文尽可能多的收集和列举了这些容易造成混淆的概念,希望通过对这些概念进行对比解读,让大家更好理解“产业集群”的定义与内涵。

一定还有很多需要进行对比的内容,但由于本人能力有限,不能尽述,热烈欢迎大家进行补充交流!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