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我国商业航天发展政策分析

浏览次数:305 发布时间:2024-05-15 09:52:27

近年来,商业航天作为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部分备受关注,我国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出台了多项商业航天领域的政策文件,推动商业航天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本文通过对规范指导航天领域发展的政策,商业航天发展专项政策,空天产业、空间信息产业、未来产业等涉及商业航天部分的相关产业政策进行梳理介绍,为各商业航天活动参与主体理解政策用意、把握政策机遇、赢得发展主动提供参考借鉴。


一、我国商业航天政策发展概况

我国对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指导起步于“十二五”末,2014年首次以政策文件向民间资本打开大门,改变以往由国家主导航天发展的模式。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至今,国家层面制定适用于商业航天的政策文件38份,地方政府层面制定适用于商业航天的政策文件58份,共计96份。其中,国家层面的商业航天专项政策7份,占比7.2%;地方政策层面的商业航天专项政策20份,占比20.8%。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鼓励指导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经历初步引导、探索培育到全面推动的发展脉络,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政策扶持力度和精准度不断提升。


1. 2014—2018年,明确政策导向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航天技术及相关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领域技术的整体水平大幅跃升,降低了进入航天领域的技术门槛,凸显了航天技术应用的商业价值,及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我国航天主管部门开始重视并推动更多市场主体参与航天发展的政策信号日益强烈。


2014年1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首次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卫星导航地面应用系统建设。该指导意见表明了国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航天发展的态度立场,发出支持鼓励商业航天的强烈信号,被普遍认为是我国推动商业航天发展的起点性政策。2015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单一主导转向政府主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随后,行业主管部门相继发布政策文件,鼓励商业航天发展,规范和推动具体领域的有序发展。


在政策的吸引下,民营企业开始涉足商业航天领域,国内一些科研机构和高校也开始尝试航天项目的商业化模式探索,推出了一些小型卫星和火箭试射服务。


2. 2018—2022年,政策探索实践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需求的释放,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更多企业加入到商业航天领域,我国注册且有实际业务运行的商业航天企业数量从2018年的141家跃升到2022年的433家,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市场竞争活跃,资本市场关注。同时,国家工信部、国防科工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多次出台政策加强具体领域指导和监管,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国家层面,2019年,国防科工局发布《关于促进商业运载火箭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对商业运载火箭科研、生产、试验、发射、安全和技术管控等提出具体要求,为我国商业火箭的研制与发射服务提供了业务指导和规范;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国防科工局发布《关于促进微小卫星有序发展和加强安全管理的通知》,对微小卫星的科研生产、发射申报、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为商业微小卫星快速发展提供了针对性的管理举措;2022年,国务院新闻办发布《2021中国的航天》,提出要研究制定商业航天发展指导意见,进一步促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层面,2021—2022年,北京、上海、天津、海南、湖北、湖南、浙江等地陆续出台支持引导商业航天发展的规划政策,探索商业航天产业发展。


受行业政策的支持鼓励和规范引导,我国商业航天企业、投资机构充分发挥主动性,商业火箭企业、商业卫星企业、商业测控企业等纷纷出现并快速发展。政策助力、企业发展、行业壮大形成良性循环。


3. 2023年以来,政策全面推动


2023年以来,欧美新兴航天企业迅速成长,在技术创新、工程实践和商业应用等方面持续变革航天产业发展。我国加紧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产业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促进带动了商业航天产业链各环节的提质增效降成本,商业航天技术和产品持续发展,并初具应用形态。全面推动商业航天发展的时机条件日渐成熟,并成为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共识。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商业航天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航天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将获得更大的培育和支持力度。202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期间,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等地也陆续出台促进商业航天发展的行动计划或配套方案。随着国家和多地政府政策密集发布,我国商业航天进程加速推进、发展势头更为迅猛。



二、重点政策解读分析

1.  国家相关政策解读分析


“以进促稳”是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最为鲜明信号,在“稳”的基调下更加突出“进”的先导性、开拓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多年发展历程、基础和发展趋势、潜力来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成为我国塑造发展新动能、打造未来新优势的重要抓手,是实现“以进促稳”的关键所在。


从政策意图上看,我国通过政策文件在不断明确并强化商业航天作为国家战略性力量的认知和定位。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名发展“商业航天”,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航天发展建设重要指示批示中首次提出,充分证明了我国高度重视商业航天在国家综合实力构成和战略力量格局中的地位和潜力,不仅是在推动航天技术和产品的商业化运作,更是在国家航天战略资源有力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更高层面,推动军民商航天一体化发展,发挥商业航天的战略性功能,使航天产业整体成为国家战略性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国家运用市场机制和资源要素促进航天产业化发展,改变以往单一依靠国家投入的发展模式,“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统一,“国家投入”与“商业加入”相配合,形成两手抓、两手用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鼓励、促进航天领域的竞争和创新,使航天产业充满活力、具有创造力和生命力。


从政策要点上看,我国商业航天政策正在全领域放开、全链条演进、全方位支持。从火箭研制发射,卫星、飞船等航天器研制,到卫星测控运控服务,从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定位导航等空间应用服务,再到太空资源探索利用、在轨维护与服务、太空环境监测、太空旅游等太空经济新业态,政策覆盖了航天活动各领域和产业链各环节;立足我国航天现有能力和阶段特点,政策文件从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低成本运载火箭研制,到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的商业模式探索,再到牵引新的应用场景和新消费需求,全面布局了当前重点竞争领域和未来新兴趋势;从加大商业采购、支持频率轨道资源获取、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财税金融扶持等全方位政策环境,引导各类主体向优质生产力集聚,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


2.  行业相关政策解读分析


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规范航天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其中部分政策已经对商业航天发展进行了明确的引导和规范。


从政策意图上看,近年来我国相关部委出台的多项针对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主要以“激发活力、规范发展、适时突破”为导向,总体分为扶持促进和监管规范两类。扶持促进主要是以微小卫星及中小型火箭为切入点,培育商业航天发展,为后续加快发展奠定技术基础、做好能力准备,扶持民营企业起步;监管规范主要是以发射许可、电信业务许可、频率频段管理等为重点,确保有序、健康、安全发展,防止出现安全问题和市场乱象。两方面政策协同发力,既要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支持更多主体加入航天发展建设,也要优化营商环境,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从政策要点上看,一是规范商业星箭研制、生产及发射的审批许可。国家有关部委根据商业航天发展现状和趋势,对已有制度进行优化调整,进一步明确和规范许可申请材料和申报流程,涉及星箭研制、在轨交付和发射服务的前、中、后等多个环节。二是鼓励商业元素参与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商业星座组网,将卫星互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范畴进行布局,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完善空间基础设施和地面设施建设,为构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赋能交通等传统基础设施奠定基础。三是推动技术创新、融合应用、培育产业。支持6G、卫星互联网、手机直连卫星等关键技术研究,推进卫星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融合,支持拓展政府采购、行业赋能、大众消费级新应用。四是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批复支持北京开展民营企业低轨卫星出口业务试点,鼓励国内企业开展卫星遥感数据应用和服务的国际合作活动。


3.  地方政府相关政策解读分析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在国家规划的牵引下,我国已有27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布局航天产业发展。其中专门提及“商业航天”的有上海市、海南省、贵州省3个一级行政区。随着多份国家政策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战略部署,多个地方政府陆续出台商业航天发展行动计划和配套政策。


从政策意图上看,地方政府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模式和路径,针对商业航天发展,地方政府主要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抢抓发展机遇、培育壮大产业,并通过发展商业航天赋能传统行业升级,提升地方经济发展能级、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各地方结合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因地制宜采取不同发展方式:一是利用原有产业基础,吸引“链主”企业入驻和资本集聚,打造产业生态圈。二是依托自身区位优势,打造利于商业航天发展的营商环境,由此延伸发展航天产业。三是加强央地合作或积极扶持商业航天主体,通过商业航天发展赋能政府治理水平现代化。总体来看,各地政府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为商业航天发展构建良好的政策推力、物质基础。


从政策要点上看,技术创新、星座组网、资金支持、应用场景开拓、产业集聚是各地方政府的政策重点。一是面向低成本、批量化、智能化开展卫星研制、生产技术创新,通导遥融合成为发展趋势。提升卫星批量化智能化生产水平,突破星地、星间数据传输速率,与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为大规模星座组网奠定技术基础。二是支持商业卫星星座组网。多省市提出持续提升星座设计、建造、运营能力,结合地区特色支持不同类型星座建设及运营。三是引导基金、以资招商成为地方政府发展商业航天、空天产业的主流方式。全国多地推出支持空天信息产业的基金计划,直面投资市场,用好产业引导基金,进一步撬动市场资金,深化与市场化股权投资机构之间的合作,构建百亿级、千亿级甚至万亿级产业规模,最大化实现地方以资招商的效果。四是注重应用场景开发。积极开拓重点行业领域、大众级消费领域的应用场景,打造示范样板,为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基础。五是以产业园建设、项目牵引等方式推进产业集聚。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商业航天项目集中落地、产业园建设形成的集聚效应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地方政府加紧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积极推动商业航天产业融入区域发展建设。六是完善配套设施,组合政策工具为企业赋能减负。多地政府设置专班,充分利用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机制,在调研商业航天企业发展需求和面临制约基础上,不断丰富政策工具箱,通过专项补贴、保险、人才引育、大型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等多种方式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便利和支持。


三、结束语

我国商业航天政策深刻把握了航天产业发展规律和逻辑,充分考虑了商业航天各产业链节点、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诉求。国家层面政策文件呈现多领域放开、多方位支持商业航天发展的特点,催生技术创新、应用拓展、市场开拓,鼓励各类主体在国内外商业航天领域发挥作用;行业层面政策文件呈现扶持促进和监管规范协同发力的特点,破除制约发展障碍,激发发展活力,营造健康有序蓬勃发展的环境;地方政府层面政策文件围绕技术创新、产业集聚等方面展开,通过补助贴费、平台打造、配套设施建设等方式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希望通过发展商业航天赋能传统行业升级,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当前,更多细化的支持性政策和可操作性方案正在推进。各类商业航天活动参与主体应顺势而为,一方面,充分领会国家政策意图,把握国家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政策机遇,积极对接地方资源与政策红利,找准发展定位,发挥优势特长;另一方面,要遵守行业规范和市场秩序,正确把握竞争合作关系,共同构建优势互补、各方联动的产业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