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对我国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浏览次数:161 发布时间:2023-09-01 07:56:27

近日,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发布了《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研究2023:未来生物医药》。报告采用人工智能文本分析技术对全球生物医药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识别出我国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本文是该研究系列报告之六。

统筹谋划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生命健康领域的具体体现,我们针对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全球发展形势、我国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关键技术领域预测等分析结论,从加大对原创基础研究支持、打造国际化人才引育留用体系、加强国际前沿基础研究跟踪布局、系统化打造科研创新平台、完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1 加大对原创基础研究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财政对原创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与保障力度。基础研究的开创性和颠覆性直接决定了人类对生命科学的认知水平,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已成为我国的重要科技战略目标。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规模世界第二,资助效能提升需要转向原创基础研究领域布局。中国生物医药已经进入原始创新阶段,需要围绕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向新建一批国家实验室,推动生物医药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健全多元的基础研究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政府投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础研究的畅通渠道,从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风险投资、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充分激发企业和基金会等民间资本开展生物医药领域基础研究活动的积极性,鼓励社会资本以捐赠或建立基金,对用于资助生物医药产业的基础研发、技术攻关、成果转化、重大项目建设等的公益基金予以资金支持。


2 打造国际化人才引育留用体系


   
   


一是加强人才“引育”体系建设。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是高层次人才,支持引进一批站得高、看得远、可以掌管全局的世界顶尖人才和团队。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基于生物医药领域的华人全球顶尖领军人才,推动我国人才到国际顶尖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进行学习深造和培训交流,进一步推动国内科研机构与国际顶尖科研机构间的团队合作与互动。支持前沿交叉学科体系建设,培养生命科学复合型人才。二是优化人才“用留”评价和激励。健全生物医药领域人才投入保障机制,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实现从支持“项目”向支持“人”转变,为人才松绑,支持科研人员开展自由探索研究。进一步深化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尊重生物医药未来技术研发规律,根据研究类型建立相应的分类评价标准体系,完善学术共同体和同行评议制度,引导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聚焦原创性、突破性、引领性成果进行科研创新。


3 加强打造系统化科研创新平台


   
   


一是依托西湖大学等具备前沿研究基础和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单位,集聚全球顶尖医学战略科技人才,以生命健康领域基础前沿重大科学问题突破为导向,重点引进能够引领世界科技前沿、善于整合科研资源的“帅才型”战略科学家。二是在生物医药技术前沿领域布局“超链接”型新型研发机构,重点聚焦复合型、跨领域,布局建设若干生物医药前沿科学中心和交叉学科中心,建设若干产医融合创新示范基地,打破学科壁垒,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研究,探索生物医药源头性技术创新路径。三是构建生命健康创新联合体,依托北京、广东、浙江等地良好的生物医药研发产业化基础,构建科技领军企业牵头、高水平大学(院所)支撑、医疗机构和科技领军企业相互协同的生命健康创新集群,重点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命健康创新集聚区与国际一流的诊疗中心。


4 推动智能化赋能未来生物医药


   
   


一是要加快完善数据要素治理体系,不断创新数据要素流通机制。二是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医药产业深度融合,加快人工智能赋能创新研发。建设国家生命健康大数据中心,实现全国范围的医疗数据统筹用于生命科学和医学专业领域的AGI系统的开发,通过通用人工智能技术(AGI)在生命健康领域的应用,赢得AGI发展主动权,同时显著改善基层医疗诊治水平,低成本普及医疗分诊,降低医疗负担并增进广大群众的健康水平。


5 强化前沿基础研究的跟踪布局


   
   


一是要提高对技术的敏感性,对主流技术要从安全性、可评估性、扩大适用范围、提升技术效率等角度进行评估,避免因为“审美疲劳”“缺乏理论创新”而停止对技术的投入。对新兴技术要从应用潜力、原创性、突破性等角度进行评估,避免在技术发展的早期因可行性和风险降低投入。二是要重视技术点跟踪,对全球生物医药关键技术点进行长期跟踪,更好地指导我国开展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布局,避免技术层面出现代差,并力争在新兴技术点上有所突破。三是要提升决策客观性,加强生物医药基础研究与应用场景对接,立足整个技术体系和与对标国家的竞争来布局基础研究领域。


6 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生物医药科研项目持续性资助制度,对暂时没有明确应用场景的技术研究保持足够宽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自2018年起连续5年资助亚细胞基因组学研究,且每年资助金额都超过200万美元。但截至到2022年12月20日,该项目尚没有任何公开的专利或临床研究产出,表明出资机构对基础技术研究有着充分的耐心。二是促进项目资助方和承接方多元化,鼓励满足一定标准的药企、医院、生物科技初创企业、非营利研发机构和新型研发机构作为第一申报人单位承接国家科研课题。允许同一科研项目通过自筹、捐赠、协议开发等方式扩充科研资金来源。三是建立完备高效的科研项目查询和发布机制,可借鉴“RePORTER”网站实时发布美国NIH资助项目的基本信息这一形式建立我国生物医药科研立项和成果展示平台,以方便其他研究者跟进和产业界发掘潜在成果转移转化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