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如何造就一批战略科学家
浏览次数:246 发布时间:2023-08-24 09:48:38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各类人才计划对基础研究人才支持力度,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不断壮大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和一流创新团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以相关领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根基。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是党中央针对当前形势和目标任务做出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意义。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一批新兴技术开始兴起,诸如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等。由于这些技术的发展,导致了新兴的“知识工业”部门的产生,引起了产业结构的新变化。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逐步得到体现,小科学时代逐步进入到大科学时代(即国家主导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使用)。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工作。1956年,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在科技发展战略上提出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党中央及时制定一系列人才方针政策,努力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的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国家建设进程中。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技事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动员全国各方面的力量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党中央把人才工作重新摆上了重要的战略地位。
战略科学家正是在“向科学进军”的征程中,在“科学的春天里”逐步成长和发挥才智,成为战略科学家的。他们顺应了科学技术本身的突破需要与大科学时代国家主导科研的时代背景,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战略科技人才和战略科学家。纵观王淦昌、钱学森、钱三强、王大珩、程开甲等战略科学家学术成长发展历程,战略科学家一般具有如下典型特征。
纵观战略科学家的成长历程,体现出其顺应了所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响应了国家的号召和科技战略部署,在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支持下,充分发挥和展示了其科研才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专门召开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新时代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也将是战略科学家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机遇期。
战略科学家作为高端复合型人才,不是仅靠选拔和扶持出来的,更需要营造其适合成长和发展的环境,助力其在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创新实践中脱颖而出,发挥重大作用。战略科学家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角色,需要全方位、立体式地培养和使用。由此,各部门要系统推进战略科学家的培养使用和引进,为其脱颖而出和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
新时代,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面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的境况,培养和使用战略科学家,要大力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为内核的科学家精神,坚定科技工作者的家国情怀和创新自信,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增添动力。
从战略科学家成长历程看,他们很早就展现出过人的资质和天赋。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鼓励、引导一线优秀青年科学家任职一些重要行政岗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大力使用战略科学家,才能充分发挥战略科学家的巨大作用。
作者:吕科伟,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本文原载于《学习时报》2023年8月16日刊
战略科学家的出现顺应时代发展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一批新兴技术开始兴起,诸如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等。由于这些技术的发展,导致了新兴的“知识工业”部门的产生,引起了产业结构的新变化。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逐步得到体现,小科学时代逐步进入到大科学时代(即国家主导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使用)。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工作。1956年,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在科技发展战略上提出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党中央及时制定一系列人才方针政策,努力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的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国家建设进程中。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技事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动员全国各方面的力量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党中央把人才工作重新摆上了重要的战略地位。
战略科学家正是在“向科学进军”的征程中,在“科学的春天里”逐步成长和发挥才智,成为战略科学家的。他们顺应了科学技术本身的突破需要与大科学时代国家主导科研的时代背景,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从成长历程看战略科学家的典型特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战略科技人才和战略科学家。纵观王淦昌、钱学森、钱三强、王大珩、程开甲等战略科学家学术成长发展历程,战略科学家一般具有如下典型特征。
战略科学家具有科技报国的情怀
在学习经历上,战略科学家获得的最高学位以博士学位为主,且大都有留学经历。从导师在学术界的声望来看,战略科学家在取得最高学位时的导师基本上都是著名科学家,这也是对名师出高徒的生动诠释。从留学目的国上看都是当时科技发达国家,他们学习到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他们将以所学报效祖国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战略科学家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利益和荣辱绑在一起,怀有强烈的报国情怀。把服务国家战略放在第一位,保质保量完成国家战略任务,是战略科学家最先考虑的。在国家需要、民族危难时刻,能够置个人利益和安危于不顾,挺身而出。特别值得钦佩的是,许多战略科学家为了国家利益,服从国家战略发展需要,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断改变工作环境,改变学习和工作专业。为了国家利益,可以舍弃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事新的研究方向和工作岗位,以国家需求为要。战略科学家的研究方向与国家战略布局一致
战略科学家的职业发展体现了国家战略与个人发展的融合。战略科学家将国家需求与个人科研兴趣结合在一起,他们是在国家战略任务的实施过程中逐步成长的。战略科学家从事的专业都是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研究领域。战略科学家立足中国国情
战略科学家立足中国国情,聚焦国家当时战略需求和前沿科学重大问题,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大任务,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实现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战略科学家取得的第一次标志性成果一般都与国家战略方向密切相关。工作环境助力战略科学家成长发展
战略科学家供职单位大多为任务导向型的研究机构和高校。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新中国正处于工业建设的重要阶段,许多战略科学家服务于国家各种工程项目,较多在一线研究所和研究院进行工作。他们在一线工作中取得了诸多成果,成长为战略科学家。这也体现了战略科学家职业成长与国家战略导向和科技发展进程紧密相连,战略科学家与国家战略任务相辅相成。大多数战略科学家取得重大成果时已经处于领导岗位上
一方面,一般国家战略任务需要通过组织的力量来协作完成。另一方面,由于战略科学家大多具有高学历、能力强、知识渊博等优点,同时大多数具有国外先进国家的学习和进修经历,颇受领导和同事们认可,这使他们能够较早地走上领导岗位,并因为处于领导岗位,促成其能够管理组织重大项目,并取得标志性成果。钱学森在归国仅仅刚过一年时间,就走上了项目领导人的岗位,并随后在科技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就,是学术、行政相得益彰的一个典型案例。在学术任职上,战略科学家基本都是院士,担任全国学会、协会的理事及以上职务,体现了学界对其学术水平和能力的认可。新征程如何培养和使用战略科学家
纵观战略科学家的成长历程,体现出其顺应了所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响应了国家的号召和科技战略部署,在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支持下,充分发挥和展示了其科研才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专门召开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新时代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也将是战略科学家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机遇期。
战略科学家作为高端复合型人才,不是仅靠选拔和扶持出来的,更需要营造其适合成长和发展的环境,助力其在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创新实践中脱颖而出,发挥重大作用。战略科学家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角色,需要全方位、立体式地培养和使用。由此,各部门要系统推进战略科学家的培养使用和引进,为其脱颖而出和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视角下科技工作者的家国情怀和创新自信
新时代,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面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的境况,培养和使用战略科学家,要大力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为内核的科学家精神,坚定科技工作者的家国情怀和创新自信,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增添动力。
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培养和使用战略科学家
从战略科学家成长历程看,他们很早就展现出过人的资质和天赋。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鼓励、引导一线优秀青年科学家任职一些重要行政岗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大力使用战略科学家,才能充分发挥战略科学家的巨大作用。
通过决策咨询培养和使用战略科学家
充分发挥战略科学家在我国科技战略顶层设计、整合科技创新力量、选取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方向等方面的重大决策咨询作用。畅通战略科学家建言献策的渠道,当前还需要健全战略科学家参与决策的长效机制。通过学术组织和一流高校打造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
坚持长远眼光,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学术组织是战略科学家成长的摇篮,也是战略科学家逐步为业界认可的重要平台。一流高校要重视学科交叉和融合,精心培育战略科学家后备人才。广纳全球高层次战略科学家
从中国战略科学家的履历来看,有国外学习工作经历的占大多数。基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需要,要加强全球战略科学家的引育。坚持自主培养与对外开放并重,秉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思想,对国家急需的战略科学家,要特事特办,实行“一人一策”引进的机制。作者:吕科伟,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本文原载于《学习时报》2023年8月16日刊
上一页: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协同共进
下一页:中国十强城市洗牌,制造业成为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