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李毅中:我国工业制造业存在的9个问题及解法!

浏览次数:166 发布时间:2023-08-11 08:34:47



【导读】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要坚持问题导向,并不断找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并且身体力行去落实解决。”


7月11日,在2023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我国工业制造业产业发展自身仍存在9个方面的风险和挑战。




作者:李毅中来源:财经ThinkTank



我想就二十大报告当中关于运用导向的论述,如何分析看待我国工业制造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索开拓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谈一点体会,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准备了两个问题,先说第一个:


要充分肯定成绩,坚持问题导向,剖析工业制造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和任务。开拓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保持定力,循序渐进。


“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六个坚持”,其中之一就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发生的问题和矛盾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与时代要求之间的差距、矛盾又可以转化为发展的动力。


我们能够觉察、发现、查找并解决问题,要具有清晰镇定的定力,不断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并且身体力行去落实解决。


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复杂多变,压力加大,各国都在调整产业结构,像本土化、区域化、多元化,这个可以理解。美国网罗其盟友对我进行遏制封锁打压逐步升级,一个是台积电,跟我们终止了高端芯片的制造,再有就是荷兰的ASML不卖给我们高端的光刻机,很不友好。


世界经济复苏迟缓,国际经济组织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只增长2.7%,其中美国1.6%,我国经济持续恢复,但是目前的数据来看,弱于预期,下行的压力有所加大,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是实体经济,工业和制造业是根基。


在变局下我们再次审视我国工业产业发展自身存在的风险和挑战、问题和差距,努力去破解,我总结了制造业和工业产业本身存在的几个问题,不是全部的问题。


中国工业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工业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出现过早过快的下降,脱实向虚的状况没有改变,需要我们认识上、措施上继续加以纠正。大家看到高峰的时候是2006年,工业42%,然后一路下跌,跌到2020年30.9%,好在最近两年有所反弹,去年达到33.2%。制造业同样由32.5%跌到26.3%,去年有所反弹,27.7%,什么概念呢,韩国的制造业占GDP的比重27%,但是韩国是在1995年工业化,我们要在2035年基本工业化,韩国人均GDP超过三万美金,我们刚刚超过一万美金。而我们制造业的占比甚至比韩国还要低,这个确实很危险。


第二个问题是科技创新的能力不够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投入少,占GDP的比重2.55%,其中基础研发只占3万亿的6.3%,到2025年力争达到8%。发达国家是多少呢,15%到20%。俄罗斯15%。所以我们这个基础研发的投入比较薄弱。再有成果转化率30%,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


第三个问题是产业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门类全体量大,但是结构不够优化,一些行业技术经济指标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产品低端过剩,高端不足,质量品种差距较大,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四是工业基础能力仍然比较薄弱,一些基础零配件,元器件依赖进口,12寸的硅晶圆,虽然我们有自己的生产线,但是大多数还是需要进口,存在卡脖子的痛点,产业链安全存在风险。


第五个问题是地区行业企业差异大。我们国家工业2.0和4.0并存,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不够,区域产业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仍然比较明显。


第六是绿色低碳转型艰难。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1倍,研究污染有明显的扭转,但是还没有根本改变。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了全球的30%。碳达峰、碳中和的压力大、任务重,3060的任务完成也是很艰难的。


第七是数字化智能化正在起步向前推进,但是转型的深度广度不够,复合型人才短缺,应用场景不多。两化深度融合,企业跨界融合,还需要走深向实。集成电路制造薄弱,软硬件研发研制还需要发力。


第八是部分能源资源短缺,原油进口依存度73.5%,天然气43%,我说一下其他的矿石,铁矿石对外依存度85%,铜、钴、镍约90%,锂70%依赖进口。国内勘探开发投入不足,国际合作开发步履艰难。这个照片是30万吨油轮在浙江舟山,我们进口油占73.5%。


第九是产业循环不够畅通,国内市场存在闭环保护,统一大市场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国际多边双边的合作还待加强,我们的话语权,参与权明显不足。


以上是我总结我们工业制造业产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还不是全部的问题。这没有涉及体制、机制、人才、管理的问题。


我们看到问题和差距,提出办法并且身体力行落实、解决,这是自信,有实力的表现。


第一个问题,我们来分析一下工业制造业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存在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落实战略举措,建设制造强国。



中国工业制造业问题的解法


面对超预期事件增多,不确定,不稳定几率增加的状况,要把握住我国经济结构性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标本兼治才能做好基础,增强动力。不管风云如何变换,关键是办好自己的事儿,这是确定的。工业和制造业自身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针对上述问题持续努力:


一是保持工业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刚才我谈第一个问题就是占比过早过快的下降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2035年基本实现新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也就是说工业化还要走很长的路,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同志们,这是在党的文件里第一次出现这样的论断。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


二十大再次强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我们要重点澄清认识,提振信心、强化措施,充分发挥工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支撑保障作用,不再片面追求服务业占比比例的上升。要力争工业增速与GDP的增速略高或者相当,工业投资的增速与全社会投资增速略高或者相当。只有保证了质量的略高和相当,制造业和工业的占比才能保持基本稳定,否则还会继续下降。我们要实现经济的有效的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去年工业和制造业占GDP的比重是32.7和22.7%,连续两年提升。



二是提高创新能力,加快成果转化。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的公关,完成第一轮重大科技专项的基础之上,瞻前布局一批重大专项,国家实验室和重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规上工业企业要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和逐量的投入,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十四五”要从1.35%提高到1.6%左右,构建产学研用深入融合与技术创新体系。


同志们要注意,产学研加一个用字,落实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二十大再次强调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包括五个内容: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再加上基础软件。中国制造2025提出四基,这几年又加了基础软件,合称五基。产业基础高级化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也是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前提,必须下工夫做扎实。


四是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走深向实。言外之意是不深不实。数字产业化是手段,产业数字化才是目的。提升半导体产业材料设备和高端芯片的制造能力和水平,时间关系不解释了,我们的制造能力太薄弱,设计水平不低,封装设计的水平也不低,但是恰恰制造的环节太薄弱了,因此台积电和我们中断合作,确实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要着力提高制造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