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新型工业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浏览次数:213 发布时间:2023-07-03 08:39:34

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

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通信行业可以发挥哪些作用?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表示,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新技术正在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用新型工业化替代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将持续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撑。

数字经济与传统工业实体深度融合,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是2035年基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奇迹。到目前为止,我国工业体系非常健全,具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到2022年年底,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已突破40万亿元,占当年GDP比重达到了33.2%,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7%,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有65家制造业企业进入2022年世界500强企业,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了7万多家。在新时期,我国将实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等战略,用新型工业化替代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持续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余少华表示,新型工业化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概念。之所以是“新型”,主要指知识经济形态下的工业化,增长方式是知识运营,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生态化、智能化是其基本特征。

余少华说,数字经济与传统工业实体深度融合,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路径。由此形成的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应用模式和新型工业生态,能够创造出覆盖工业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的智能制造体系,对于构建我国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通信行业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应该说,信息通信行业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列举一个直观的数字: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统计,宽带网络人口普及率每提高10%,可带动国内生产总值提升1.38%,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攀升。”余少华说。

从全球信息通信业发展态势来看,截至2022年年底,互联网已经覆盖超过220个国家和地区,全球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51.6亿,移动电话用户54.4亿,全球移动宽带用户69.09亿,固定宽带用户14.0亿;IPv6用户数量已达17.6亿,用户占比超过34%。与2019年同期(25.1%)相比,IPv6用户数量增长超过7.3亿,占比上升了9.1%。根据思科《互联网年度报告(2018—2023)》预测,2023年地球上的联网设备数量将是全球人口的3倍左右,世界人均联网设备的数量从2017年的2.4台增长到2023年的3.6台。

近十年也是我国信息通信业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

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光通信产业体系,光通信设备、光模块器件、光纤光缆等部分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涌现出一批全球领军企业。我国移动通信实现了2G跟随、3G突破、4G同步、5G引领的跨越发展,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截至2022年年底,累计建设开通了5G基站231万个,实现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了58.6%,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了77%。

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是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

余少华表示,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核心技术不断突破、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落脚点。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顺应了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发展趋势,是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

余少华认为,我们的工业企业需要具备5个“转变”能力。一是从复杂封闭体系向开放体系转变;二是从行政管理体制向产业互联网思维转变;三是从被动适应向主动灵活应对转变;四是从传统的买卖关系向新的生态系统转变;五是工业企业生产方式的大转变,这其中包括:从大规模生产向个性化定制转型,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等。

余少华表示,如果再进一步聚焦两化融合的着力点,可以看到工业互联网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切入点,是实现我国两化融合有效的驱动力量。工业互联网通过人、网、物、系统之间的数据连接与信息集成,驱动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无人化变革,或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

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发展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工业互联网全面融入了41个国民经济大类,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了240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4000个,已从生产外围辅助环节向生产中心控制环节加速迈进。

2G/3G物联网业务正加速迁移替换,NB-IoT、4G Cat1和5G融合组网态势初步形成。我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8.45亿户,净增4.47亿户,较移动电话用户多1.61亿户,我国正式进入“物超人”时代,为物理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泛在感知奠定了良好基础。

正视困难和不足,加快探索和创新

余少华表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也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不能清晰认识到工业互联网带来的价值。二是工业互联网不能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需要突破封闭体系。三是还不能给企业创造价值链,同时缺乏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美西方国家与我国不同,涉及新型工业化方面,他们更注重的是产业数字化水平。从2020年年底的统计数据来看,美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3.6万亿美元,占全球比重41.7%,大于中国、德国、日本、英国四个国家数字经济规模的总和,但增长率小于3%。而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为5.4万亿美元,占全球比重38.6%,增长率却为9.7%。

余少华认为,对比中国和美西方在数字经济方面的发展情况,以下方面值得注意:我国数字经济指标超过发展中国家平均值,但距离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距离,美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是我国的2.5倍,受地缘政治影响,总量差距将长时间存在。我国数字经济的增长速度是美国3倍以上,但存在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美国数字经济的战略或政策比我国的更加精准和细致,能够细化到关键数字技术领域。美西方国家更聚焦产业链核心竞争力,产业数字化水平高于我国。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仍需提升。经过对比,我国在新型工业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进程中,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

余少华最后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重要关口期。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过程中,挑战和机遇并存。例如:一些走差异化创新路线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将迎来更多机遇;符合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的产业和产品也将迎来较大机遇,例如新能源汽车、太阳能产业等就是新出现的两匹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