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中国市场与德国技术结合 探索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新路径
浏览次数:458 发布时间:2019-11-29 08:55:29
马畅
中国装备制造市场,其广阔程度有目共睹。德国制造也是德国的国家名片,在中国巨大的市场里,德国制造亦充分展示优势。两个制造业大国在“国之重器”上,选择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将德国质量和德国技术引入中国制造,推助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国务院于2015年12月批复《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方案》,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以下简称“中德装备园”)依据该方案,按照“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原则,推动行业向国际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迈进。2015年,园区合计利用外资30263万美元,其中德资20317万美元;2016年,工信部授予园区“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园区”称号;2017年,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2.6亿元,同比增长60.3%;全口径税收80.4亿元,增长48.2%,实际利用外资7753.2万美元;2019年7月,获得“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称号。中德装备园是沈阳市装备制造业发展核心区和未来高端产业发展的重点规划区域,正在逐步成为沈阳乃至辽宁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助引擎。
科学规划有序发展 园区建设高标准开局
中德装备园在设计之初便实行三年滚动发展计划、土地供应规划和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位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德装备园,核心区面积20平方公里。园区按照“带状组团、轴向引导、生态隔离、簇群发展”的规划理念,构建“一轴、两片、多组团”格局。“一轴”即沿河规划带状公园,构建连续的公共空间,串联起商业、教育、科研等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东西贯穿的公共服务轴,形成富有德国元素、汇聚德国企业的产业走廊。“两片”即沈阳市四环路以西的以智能制造、先进机械制造、汽车制造、工业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生产功能片区和沈阳市四环路以东的以教育培训、居住配套、国际商务为主的服务功能片区。“多组团”即两个功能区内多个功能组团,生产功能片区主要打造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汽车制造、工业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组团;服务功能片区主要打造总部基地、教育培训、居住配套、国际商务等组团。中德装备智造园重点发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汽车制造、工业服务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广泛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制定、系统管理、人才培养等多领域合作。智能制造产业方面,园区重点发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增材制造、智能信息技术、智能工厂技术等产业。高端装备产业方面,重点发展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装备、特种用途机械、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电子元器件及器材等产业。汽车制造方面,中德装备园充分利用外商扩大投资等机遇,在提升汽车制造业的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方面下功夫,引进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以智能化、轻量化为重点,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推进整车、发动机及配套零部件等产业高水平发展。工业服务方面,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园区积极引进德国工业服务商,大力发展金融服务、科技研发、工业设计、对外贸易、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产业,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互支撑、互动发展,加快制造模式变革。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重点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工业软件等新一代信息产业;围绕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充分结合德国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优势,在相关技术研发方面积极开展合作。探索装备制造“由大变强”新路径
中德装备园积极利用国内外优势资源,在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创新突破,为我国探索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装备制造“由大变强”提供经验路径。坚持规划先行,确保园区科学有序发展。中德装备园按照新发展理念,围绕各个装备制造的项目需求,梳理园区各项规划、统筹发展空间、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功能配套。园区在制定规划上,细分至中德产业园发展专项规划、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市政设施专项规划(电力、电信、给水、排水、燃气、供热和消防等)、管网综合专项规划、绿化水系生态专项规划、道路交通专项规划和5G通信网络规划等,保证刚性约束,规划按照功能定位项目,保证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与此同时,沈阳市统筹全市涉及中德合作地区的产业培育和项目布局,明确发展定位,促进项目产业合理布局,在提高项目集中、产业集聚和土地集约水平上详细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坚持服务为本,着力构筑要素供给保障体系。中德装备园不仅仅是一种空间重塑,更是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德装备园不仅是单一的工业园区,而是集生产、办公、研发为一体,建设之初的目标即为“功能集成、配套齐全、产城一体”。中德装备园以“一个平台、五大体系”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打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确保有限的要素资源在园区充分集中、融合叠加、裂变放大。在企业服务环境方面,园区不断做实企业服务平台,推进“一站式”企业服务中心,从需求侧、供给侧两端发力,创新企业服务新模式,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过程、全链条的服务;在做优企业发展环境方面,市委市政府坚持不懈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搭建投融资平台,着力加强资金链对产业的支撑作用;在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方面,园区在组建项目服务和企业服务上着力,摸清项目实际需求,提供精准高效服务,解决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难题,打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坚持市场运作,探索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的新路径。中德装备园从规划到建设一直牢固树立“政府引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的理念,即由政府负责战略统筹和规划引领推动按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进行开发建设,确立“独立经营、承担风险、自负盈亏”的市场投资主体,破除园区发展瓶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园目前与华夏幸福基金、联东U谷等产业地产商接洽,在开展委托开发合作上取得进展,发挥企业在区域建设、品牌推广、招商引资、投资服务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打造承接中德合作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园区发展的开发主体。园区坚持把项目引进和建设作为园区发展的生命线,聚焦汽车制造、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工业服务、战略性新兴这五大主导产业,不断完善产业配套、拉长产业链条,构建高层次产业体系,探索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的新路径。探索合作新路径,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园区建设之初放眼全球、对标国际,不断拓宽国际交流渠道,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沈阳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支持园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沈阳至汉堡的沈满欧国际货运班列正式开通,沈阳至汉堡15天即可到达,比海运缩短2个月,每40英尺集装箱运费比海运便宜近1000美元。园区双跨沈阳城市三环、四环线,距沈阳桃仙国际机场30分钟车程,距营口港1.5小时车程,京沈、沈大等多条高速公路在此交汇,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园区进出口贸易注入全新动力。近4年来,政府不断加强对外资的引导,发挥管委会加平台公司效应,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领域项目进行融资投入,使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成为园区发展助力。在外资项目引进上,突出以德招德,建立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德国商会、德国中小企业联合会互利共赢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在慕尼黑、柏林等招商联络处作用,纵深推进对德招商工作,在此基础上瞄准智能制造、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主导产业上下游配套,重点引进各环节德国及欧洲隐形冠军企业,突出以产引企。实施创新驱动,推进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园的改革创新,一直将创新作为激发园区内生动力的核心举措,在工作体制创新、管理体制创新和产业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在工作体制创新上,把园区作为主阵地,着力做好平台公司资产划拨和管理层配备等工作,最大限度发挥市场化作用,全面提高园区建设速率。在管理体制创新上,园区不断深化机构改革,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和“精干、高效、协调”的原则,调整园区机构编制,优化增设机构,适应发展需要;在制度先行先试上,按照“放而有管、过槛即入、先批后审、全程监督、跟踪服务”的指导思想,形成产业集聚,努力将园区打造为全国装备制造产业园样板。在产业创新方面,以宝马、华晨等龙头企业为依托,扩大整车生产规模,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瞄准新能源汽车、汽车智能化和车联网技术等发展方向,尤其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用好用活国家各项政策措施,立足园区自身实际,发挥比较优势,紧盯实力雄厚、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未来将重点打造跨境产业合作平台
中德装备园经过3年多的建设和发展,正处于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德装备园肩负国家使命,高水平推进中德装备园建设,对于沈阳地区增强产业发展新优势、构筑开放创新新高地、打造振兴发展新引擎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打造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现阶段东北地区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迫切需要培育新的发展动力,打造更多经济支撑点。从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看,基本经历了由“单个企业-同类企业集群-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演变,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才会激发出更大的能量。中德装备园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经过科学谋划和强力推进,有望迅速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并成为带动沈阳经济区和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二是有利于探索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的新路径。建设中德装备园,积极利用国内外优势资源,在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创新突破,将为中国装备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贡献实践经验。三是有利于创新与发达国家合作的新模式。建设中德装备园,将为我国加强与发达国家和主要经济体合作作出新的探索,也有助于积极吸引国际高端要素集聚,为培育我国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提供支撑。四是有利于构建中德两国高层次合作的新平台。德国是中国在欧洲的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伙伴,需要不断拓展和深化合作领域,建设中德装备园,为推动中德两国深化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提供了新的平台。未来,园区将围绕打造跨境产业合作平台、打通完备的国际化投资融资渠道,吸引更多国际优质项目落地。力争做到多点辐射、全球布局,推进国际产业资本资源整合。园区将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大力引进投资强度大、投入产出比高、绿色低碳的高端化、高成长项目,坚决避免引进落后产能,集聚高层次产业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