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高新区是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载体

浏览次数:85 发布时间:2022-07-12 09:25:01

《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和地方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与挑战的重要举措。

我认为,高新区是新观念、新研发、新创业、新产业、新治理的发源地和试验场,将科技自立自强当做使命、将创新创业创造视如生命,已经成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载体。


一、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功能

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科技创新资源和创新活动相对集中,科技创新实力较强,在产业、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对区域创新发展具有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以科技创新作为主要发展动力的城市或地区。

我认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主要是以城市或地区的科教智力资源、高新产业资源为基底而形成。比如硅谷依托斯坦福等40所高校而崛起;上海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特拉维夫集聚了以色列60%以上的创新创业公司;深圳依靠腾讯、大疆等龙头企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之一,等等。

纵观世界各地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都具有以下四大功能:

一是前端研发创新功能,是关键核心技术、前沿技术研发的主阵地,拥有先进的科研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以及具有实力的高校院所和科研机构,能够产生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成果。

二是中端转化孵化功能,是新产品、新物种衍生的主战场,集聚了中试转化基地、新技术应用场景、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化众创空间等转化孵化载体,能够衍生众多瞪羚、独角兽等高成长企业。

三是后端产业升级与育成功能,以跨界融合为导向,借新技术、新工艺跳板,赋能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向“数智绿网”方向转型升级;以无中生有为导向,加速“新技术-新产品-新企业-新产业”的孕育步伐,形成新兴产业。

四是末端环境赋能功能,拥有适合新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是区域科技创新创业高度活跃的保障,包括良好的创新政策和制度、文化氛围、创新空间和宜居环境等,良好的生态赋能研发创新、转化孵化和产业发展。


二、高新区是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载体

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需要依托中心城市或城市群而形成,也需要功能健全、活力迸发和开放融通的创新创业生态做基底。高新区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始终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宗旨,凭借着对新观念、新研发、新创业、新产业、新治理的探索,营造了优质创新创业生态,已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柱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石。

2020年,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的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约占全国的50%,R&D人员约占全国的53%,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约占全国的37%,创造的GDP约占全国的12%,对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很强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同时,高新区也是城市创新发展的策源地和先行者,比如2020年,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的比重超过了70%,成都高新区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约占全市的47%。

高新区凭借着把科技自立自强当作使命、把创新创业创造视如生命的精神,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平坦世界中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尖峰”。如果说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创新网络中的重要节点,那么,高新区作为国家创新网络不可忽视的一环,势必将成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载体。


三、长城所在科技创新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长城所始终站在新经济的前沿,深入研究创新、积极倡导创新、全面服务创新,紧密跟踪研究国家重大战略导向,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基础与能力。

首先,长城所深度参与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2019年,长城所参与了国家新一轮科技中长期战略研究中的8个专题研究,涉及区域科技创新战略、现代服务业、双创与成果转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等层面。

长城所还主导了大量地方性科技创新规划与研究,先后开展了广西、西安市、长沙高新区、无锡高新区等地的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咨询服务,以及光谷2030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成都高新区2035创新发展战略研究等园区层面的中长期研究课题,增强了多视角、中长期的科技创新研究视野与能力。

目前,长城所的战略合作伙伴已遍及全国,并先后与140多家国家高新区建立了紧密合作,在科技创新层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高端专家、数据资源和服务经验,能够为园区、城市及地区的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专业研究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