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国家高新区如何建设低碳产业园

浏览次数:200 发布时间:2022-06-02 09:33:45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产业园指以促进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核心,通过新建、整合、改造等方式集中规划专门区域,以打造低碳产业集群为目标,推动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形成统筹兼顾碳排放与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专业园区。低碳产业园通过“小空间、低成本、系统性”以点带面形成示范效应、辐射效应和规模效应,对于支撑国家高新区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园区,促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和绿色高质量发展耦合发展,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01国家高新区建设低碳产业园存在的问题

建设低碳产业园已成为各地政府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但总体上仍处于探索建设阶段,在顶层设计、碳排放测算、科技创新支撑等方面存在不足。

低碳产业园建设顶层设计不完善。一是统筹规划滞后。我国虽早在“十二五”时期提出建设以低碳、清洁、循环为特征,以低碳能源、物流、建筑为支撑的低碳园区,但并没有直接制定关于低碳产业园建设的标准、规划、政策法规等,对低碳产业园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概念层面,对整体框架、工作重点等把握不清晰。二是主导主体不清晰。虽然我国相继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绿色园区、国家低碳工业园、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等各类绿色低碳园区建设实践,但是建设主导部门涉及发改、工信、科技、环境、商务等多个部门,易造成各部门之间责权不明确和园区的重复、低效建设。

园区碳排放统计测算经验不足。一是尚未构建针对园区的碳排放统计体系。我国虽基于国际标准已建立24个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方法体系,但高新区在国家统计体系中不是独立的统计单元,以园区为主体的碳排放核算范围不一致、核算结果没有可比性。二是碳排放测算实际操作存在难点。不同地区不同园区的产业结构和管理体系有所不同,尚无法根据各园区的类型来制定科学、合理的碳排放清单编制指南。同时在企业“碳排放”过程中,对于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的核算也存在难点,企业能源使用和碳排放尚未实现应统尽统。

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支撑不足。一是目前低碳技术与产业园的实际需求还不匹配。低碳技术基础研发领域的投入不足,低碳技术研发团队建设不足,许多新能源生产的关键部件的技术仍需靠进口,脱碳、零碳、负排放等技术供给不足。二是企业研发积极性尚待提高。低碳技术应用的成本与企业生产效益的提升不成正比,导致企业研发积极性不高,仅从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角度去推动的难度相对较大。

02低碳产业园建设的典型实践

当前,国内外都在加大低碳产业园、零碳产业园等的建设探索力度,在建设模式、路径、内容等方面取得诸多成效,为国家高新区建设低碳产业园提供了较好的经验借鉴。

一是依托绿色产业集群优势,政府主导规划建设低碳产业园。对于具备较好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低碳产业发展基础的园区,通过整合配置资源打造低碳产业集群,是建设低碳产业园的核心。无锡高新区依托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优势,以太湖湾科创城为主体,规划建设江苏首个零碳科技产业园,聚焦低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等核心领域,集聚创新资源,推动绿色技术供给,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知名的低碳技术集聚区、产业示范区。

二是依托龙头企业技术优势,整合能源、数字、智能等优势资源建设低碳产业园。新能源龙头企业立足自身技术供给优势,整合资源提升能源技术,打造智能化能源系统,以能源转型和应用推动低碳产业园建设。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依托金风科技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和智能微网建设方面的优势,搭建集可再生能源、智能微网、智慧水务、绿色农业和运动健康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园区生态系统,打造低碳智慧园区样板。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基于鄂尔多斯当地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和智能电网系统,依托远景科技集团绿色科技业务优势,打造以“绿色能源+交通领域+化工领域”有机融合的低碳产业体系,驱动园区工业体系由高碳向低碳甚至零碳转变。上海宝山“零碳园区”示范项目,联手宝武集团、华为公司等龙头企业,构建数字底座调节园区电网,促进能源供需平衡,降低能源消耗。

三是引入专业化力量,新建低碳产业园。新建低碳产业园对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方面的专业性要求较高,为此需要引进核心技术企业,多方协同共同推进。紫光萧山智能制造园区位于萧山湘湖未来智造小镇启动区块,规划用地面积57.3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9.8万平米。由紫光集团从能源转型、应用转型和数字化转型三方面全面推进零碳园区建设,积极探索具有园区特色的“双碳”路径。德国欧瑞府零碳科技园位于柏林市区西南方位,由时任德国欧瑞府能源公司总裁的科勒先生主持设计、建造和运营,并依托施耐德电气公司能源管理和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技术优势,制定能源管理系统方案,推动能源的循环利用,将百年煤气站改建成集聚分布式能源、建筑节能、能源效率优化和电动汽车等领域的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低碳产业园。

03国家高新区建设低碳产业园的建议
图片

建设低碳产业园是国家高新区推进低碳产业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切入点,国家高新区要强化顶层设计,提升战略位势,建立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差异化探索建设路径。

一是加强低碳产业园建设的顶层设计。国家高新区要结合新时期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科学制定低碳产业园发展规划,研究出台低碳产业园发展专项政策,明确低碳产业园发展思路、目标和工作部署,提升高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位势。探索开展低碳产业园标准化试点,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和标准化技术融入到园区的规划布局、建设和企业生产管理服务中,将低碳和节能理念贯穿整个企业和园区生命周期,以真正实现园区的绿色低碳发展。

二是建立完善的碳排放核算体系。碳核算在碳减排过程中起到标尺性的作用,是碳减排责任分配的依据。构建科学有效的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一方面需要建立高素质、高水平的专职统计队伍,开展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提高队伍成员清单编制能力,强化碳排放基础数据的支撑;另一方面需逐步加强完善产业园用能单位能源计量、数据收集统计等方面的管理,推进遥感测量、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碳排放实测技术领域的应用,探索穿透式、可追溯技术手段,实现企业碳排放的应统尽统。

三是推进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一方面要强化低碳技术供给和应用。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的合作,集聚低碳技术人才,加快构建低碳技术产学研体系,推动核心技术攻关、示范和产业化应用,促进研发成果转化为有效生产力。通过制定低碳技术目录、设置绿色发展专项资金、低碳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奖励等方式提升企业低碳研发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强化数智赋能。将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贯穿低碳园区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聚焦能源转型、应用转型和数字化转型,建设数据底座,加快推动数字化技术在绿色产业、绿色技术、绿色能源等方面的应用,支持搭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智能电网系统、智能监测预警系统等。

四是差异化探索低碳产业园的建设路径。国家高新区应立足园区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产业基础,“因地制宜”探索低碳产业园建设路径。绿色低碳技术供给型园区和绿色产业特色突出的园区,立足绿色创新资源和产业基础,探索“政府+市场”联动,以新建或整合方式,建设低碳产业园,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低碳产业集群。绿色转型升级型园区以转型升级、能效提升为核心,引入专业化龙头企业,整合数字化、智能化力量,以改建园区的方式,赋能园区转型发展,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建设以智能制造、循环经济、零碳生产等为特色的低碳产业园。能源资源丰富的园区,以新建或改建的方式,联合能源行业龙头企业或专业化智慧能源公司,以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给应用、智能电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建设等推进园区低碳化改造和产业升级,形成以能源转型为特色的低碳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