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250 发布时间:2021-12-07 09:35:22
12月4日,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8届全球年会在广州南沙开幕。IFF学术委员会主席、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黄奇帆通过视频进行了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很高兴参加国际金融论坛第十八届全球年会,结合今天报告会的主题,我就“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下我国经济内外循环发展的新特征”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内循环为主的五个经济新特征
党中央提出我国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理解这个新发展格局中以内循环为主,至少意味着未来经济运行将会有五个新的特征:
(一)我国将形成更具韧性、更有质量效益和更加安全的工业体系
看上去我国现有的工业体系门类齐全,是全要素、全品种的工业体系,但实际上存在着几个问题:
1、好多产品处于低端低质、高端高质的交错,关键技术和零部件被“卡脖子”;
2、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内分工不足,对细分市场的开放严重不足;
3、能源资源、部分粮食产品进口依赖度过高,总体成本居高不下,我们买什么,国际市场什么就贵,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存在隐患。
在内循环条件下这些短板都会被一一弥补。
通过扩链、补链、强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集群,在那些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如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将形成一批空间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节约高效、规模达万亿级的具有全球经济力的产业链集群。
在这个过程中,处于头部的企业不仅要占据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还要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与此同时,广大中小企业会致力于“专精特新”,努力成为嵌入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隐形冠军”。
(二)我国经济将从高度依赖外循环国际市场转向更多依赖内循环国内市场、依赖国内经济循环体系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在2006年时达到了一个最新的高度,达到了64%,进入党的十八大以后,通过调整慢慢地降下来,到201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占GDP总量的比重是32%,2020年进一步降低到31.5%。
未来随着中等收入人群进一步增加,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过去靠国际市场外循环来拉动中国经济的格局,将逐步转变为由我国自身超大规模市场的多层次、多样性的消费牵引内循环、促进双循环的新格局,外贸依存度将逐步降到25%左右,经济运行将更多的依赖内循环和国内市场,国民经济将更加健康高效。
(三)由追求产品市场高效流通为主,转向追求要素市场更高效率配置
外循环拉动下,经济增长较为粗放,靠的是劳动力和资本的大量投入,但由于重生产、轻消费,订单为王,重商主义,经济长期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转向内循环为主,不仅意味着要进一步打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环节的梗阻,形成更加畅通的经济循环,还要通过推进劳动力、资金、土地、技术和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着力点提升全要素生产力。
说简单一点,外循环拉动下拼的是要素的投入程度,比如说劳动力和土地等足够便宜,外资就来了;内循环驱动下拼的是要素的配置效率,需要有深层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四)科技自立自强,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再到产业化的创新链条将更加顺畅
目前,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的热情高涨,2020年,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总经费的比重首次超过6%,这一比例此前十几年徘徊在5%左右,而世界上的主要发达国家这一指标平均为20%左右。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将这一指标逐步提高到8%以上,相信未来还会进一步提高,到2030年这一指标会达到15%,2035年达到20%,这样就使我国在基础开发环节,在核心高科技开发上的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20%左右。
在不断增加0到1的投入,并提高1到100的转化力,催生100到100万的生产力释放的基础上,随着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的加快培育,单方面被人“卡脖子”的情况会有较大改变,同时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再到产业化的创新链条也将加速形成。
(五)人均可支配收入对GDP的占比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目前,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为42%左右,这个比例是比较低的,未来要形成以消费为主体的需求格局,必须调整收入分配格局。通过40多年改革开放外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条件下,以劳动力成本为比较优势,努力扩大出口占领国际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收益向外资出口倾斜,压低了劳动力的收入比重。
所以在改革开放40年中,最初的30多年的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是逐渐下降的,1980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是58%,到2012年降到了40%,所以有30多年这个比重不断下降。十八大以后最近这些年比重有所回升,下降的比重趋势得到了遏制,到2020年回升到了42%。
在今后内循环为主、共同富裕的政策推动下,劳动力收入占GDP的比重会进一步提升,到2030年预计这个比重可能上升到50%,2035年以后达到52%。
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预计到2035年现在4亿中等收入群体会增加到8亿,6亿的低收入群体会减半,内需消费的能力将大大提高,内循环的第一动力将更加强劲,促进中国经济更好、更高质量的发展。
同时,以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是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是要形成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也会形成新特点。
内循环为主的五个开放新特点
第一个特点,从引进外资为主,转变为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
先看“引进来”,从2001年加入WTO到现在二十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接近2万亿美元,近十年累计达1.2万亿美元,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投资的第一大国,去年在全球投资大幅下降的背景下,我国引进外资规模达到1493亿美元,逆势增长5.7%。
再看“走出去”,从1980年到2012年,、30多年累计走出去投资5000亿美元左右,十八大以后到现在不到十年的时间,走出去投资已经达到5000亿美元。
这背后,一方面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需要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有贸易相通逐渐带动中国资本走出去,在当地投资企业满足当地市场;另一方面,一些新经济从一诞生就具备全球化的基因,有走出去的需要,比如说数字经济代表的抖音、腾讯、阿里等,这些企业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国际化,不走出去竞争力就会天生不足,就等于把市场送给别人,就会在全球竞争中处下风。
随着中国经济体量增大,我们对能源资源供给的需求更大,尤其在新发展格局下,需要有更加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需要吸收全球的养料,更需要我们的企业走出去,实际上是将内循环与外循环由过去商品流通的大进大出,升级到资本要素跨境的便利流动。
第二个特点,从扩大出口为主,转变为既鼓励出口又鼓励增加进口双向并重
当今世界,出口大国未必是经济强国,因为出口可能是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来料粗加工产品,而进口大国一般是经济强国,进口所需的外汇可能来自于技术和服务等贸易顺差,也可能来自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直接支付。
预计十年后,中国的GDP会达到160万亿人民币以上,按现行汇率换算约24万亿美元。同时对世界来说中国也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预计未来十年累计商品进口量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服务进口总量将达到5万亿美元,两者加起来超过27万亿美元,这么庞大的市场需求必将对以后世界经济复苏带来直接而持久的拉动,进而助推世界经济循环逐渐走向复苏、走出低迷。
第三个特点,从沿海地区开放为主,转变为沿海沿边内陆协同开放、整体开放、东中西同步开放
自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以来,我国已经分六批设立了21个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实现了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全覆盖,特别是中欧班列的带动下,沿线通道经济、口岸经济、枢纽经济快速发展,为内陆城市对外开放拓展了新空间,这些尝试因中欧班列物流汇聚功能,带来更多人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集,进而带动加工贸易、先进制造、保险物流、金融服务等产业兴起和集聚,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随着产业的兴旺和人口的集聚,城市经济加快繁荣,形成了内陆地区新的陆港城市,一些重要枢纽城市如成都、重庆、西安、乌鲁木齐、郑州等由过去的开放末梢变成了开放的前沿。
第四个特点,从关贸总协定和WTO框架下的货物贸易为主,转变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共同发展
根据WTO统计,从2012年到2019年,全球跨境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贸易出口的比重已经从19.5%提升到24.5%,预计2040年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有望提高到30%以上,特别是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中间品贸易的比重现在已经达到70%以上,而中间品贸易背后需要大量国际物流、保险、金融结算、工业设计等等。
尽管我国已经是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但是我国的服务贸易结构中存在着逆差大、附加值低、劳动密集型比重高,资本密集型、人才密集型比重较低的问题。在外贸结构中我国的服务贸易占比从2012年的11.1%,提高到2020年的12.44%,这8年里面才提高了一个多点。
为此,党中央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发展服务贸易,同时决定每年召开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可以预见未来我国服务贸易的比重将会逐步提升,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将共同支撑中国贸易高质量发展。
第五个特点,从融入和适应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为主,转变为积极参与甚至引领国际投资与贸易规则的制定修订
中国加入WTO二十年,全面履行加入承诺,大幅开放市场,接受、适应、融入以WTO为核心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
进入新发展阶段,针对国际国内新形势变化,党中央提出实施贸易自由区提升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这是主动应对规则、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重大举措,这也是更深层次开放。从过去几十年推动要素流动型开放的基础上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转变,实则是要全面对接国际贸易新规则,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实现国内国际营商环境趋同化。
目前,RCEP已经签署生效,中欧CAI已经达到,中国已经申请加入CPTPP,中国正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的谈判和制定,推动国际贸易持续朝着更加包容有序、互利共赢的方向演进。
总之,在“三新”背景下,国家经济发展的五个新特征和对外开放的五个新特点,跟过去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这些新特征、新特点,将牵引新的发展路径战略,将不仅影响我国每年的经济形势和发展规划,也会成为今后5-15年直到2050年的发展特征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