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206 发布时间:2021-10-21 09:02:06
聚力科技创新,锻造最强发展引擎。记者从近日举行的“2021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该市将通过设立400亿元科创基金,1:4撬动各类社会资本,五年形成2000亿元创新投入,全方位激发了创新活力,打造出科技创新“常州模式”、智能制造“常州样板”。
常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盛蕾介绍,常州因创新而发展,因创意而美丽。近年来,常州围绕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出台一系列科技人才政策和重大举措,重点建设了一批科研平台和创新载体,引入了一批高端产业项目。“十三五”期间,全市有76个省重大产业项目,占全省的13.6%;新增各类人才35万人、引进2000多个领军型人才,今年已引进各类人才8.1万人。
常州市商务局局长石旭涌介绍,近年来,常州还大力推动国际合作平台建设,拥有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合作园区,中以常州创新园是中以两国政府唯一共建的园区,将要打造成为新时期国际创新合作新典范,中德、中欧、中瑞等4家园区被认定为省级国际合作园区,获评数居全省第一。
“在高质量发展上,如今的常州既有了‘实力’又有了‘颜值’,形成了一系列‘城市名片’。这是因为有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有服务发展的真挚情怀,城市才有如此的吸引力,取得了创新发展的成果。”盛蕾说。
值得一提的是,常州在创新人才和重大项目招引方面,构建了四级政务服务网络,在政务服务中心推行“一网通办”“一门全办”,全部事项网上办、民生事项移动办、简单事项自助办、同一事项异地办、一件事项套餐办,服务效能大幅提升。
同时,常州着力推动前沿性、引领型、点餐式的改革创新,如 “创新政策速兑平台”让企业、人才“一键”享受,在全省第一个推出“秒批”、第一个推出“一证化”改革等。
盛蕾透露,今年起,常州将组建科技创新“航母编队”,高标准建设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每年引进10万名人才,到2025年末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0家、“专精特新”示范企业达300家、上市企业超150家、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20家。
“下阶段,我们将把国际合作园区作为科技创新和开放发展的重要引擎,重点突出两个主题,即:创新生态聚焦以色列,智能制造对标德国。”石旭涌说。
石旭涌告诉记者,在发挥中以常州创新园作用上,将着力开展科技、产业对接,加大开放创新合作力度,更多地引进以色列先进技术、人才团队和高端项目,继续推进中以“共建计划”,加快推进江苏省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争当中国以色列创新合作领航者,并要学习借鉴以色列在创新发展上的先进理念、体制机制和优秀案例,努力结合实际情况在常州进行试点和实践,注重经验总结和提炼,力争复制推广到全省、全国。
常州在进一步推进对德合作上,将围绕新能源汽车、机器人、数控机床、生物医药等对德合作基础好、契合度高的产业集群,积极引进一批资源利用效益高、创新技术优、亩均税收高、发展后劲足的德国高端产业项目,以及将依托常州走“出去”重点企业和各类境外资源,在境外建设一批集生产、研发、仓储、物流、融资、服务等于一体的平台载体,努力形成常州布局全球的双向开放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