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传统和新兴产业协同创新 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浏览次数:205 发布时间:2021-09-16 09:13:23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中国一直努力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从“天问一号”到“北斗三号”,从特高压输变电到金属纳米结构材料,大国重器展现在世界舞台上,彰显中国制造业的硬核实力。

工信部部长肖亚庆9月13日表示,从2012年到2020年,中国工业增加值由20.9万亿元增长到31.3万亿元,其中制造业增加值由16.98万亿元增长到26.6万亿元,占全球比重由22.5%提高到近30%。光伏、新能源汽车、家电、智能手机等产业跻身世界前列,通信设备、高铁等一批品牌走向全球。中国制造业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航运运力紧张、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专家表示,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未来决定中国制造业发展前景的关键因素是立足自主创新,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的“四链”协同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多策并举支持制造业发展

2021年以来,政府部门相继发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3月25日,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6月1日,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证监会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内市场领先的“小巨人”企业,引导大企业集团发展成为具有生态主导力、国际竞争力的领航企业。力争到2025年,发展形成万家“小巨人”企业、千家单项冠军企业和一大批领航企业。从当前国内外环境来看,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中小微企业面临原材料成本上升、物流成本增加、订单不足等困难,进出口企业受到国际航运运力紧张、汇率波动等影响,工信部等部门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表示,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国际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给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以及中美贸易摩擦。二是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为了化解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随着国际环境的改善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推动,中国制造业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分析称,当前经济增长承压主要是因为需求不足,未来要努力扩大需求。接下来,中国面临的外需增速可能下滑,整体情况不会像2020年那样好,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扩大内需。景顺亚太区(日本除外)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表示,中国8月份贸易数据缓解了市场对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出口增长是由于居家产品的需求继续保持强劲,机电产品出口按年同比增长达23%,约占8月中国出口总额的58%;高科技装备出口按年同比增长19.2%,医疗设备出口同比增长17.9%。德尔塔变种病毒病例激增,可能继续推动近期对中国医疗和电子相关产品的需求,但美国和欧洲从商品消费转移到服务消费,未来几个季度中国出口可能相对放缓。推动人工智能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近日表示,工业企业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需要大企业顶天立地,又需要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应努力推动工业经济稳定恢复,协调落实惠企助企政策,解决企业实际困难。苏剑表示,现在国内可以扩大消费和房地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是有效的。另外还须扩大家电消费,家电主要是制造业产品。从供给侧来看,扶持制造业发展还要降低各种税费、降低企业成本,从而消化原材料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影响。在刘刚看来,决定中国制造业发展前景的关键因素是立足自主创新,持续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尤其是推动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他认为,扶持制造业企业发展须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快推动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的协同发展。在产业链的“卡脖子”项目上加强创新支持力度。其次,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不仅包括传统产业集群,还包括新兴产业集群,通过两类产业集群相互促进和协同创新,带动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再次,为制造业企业尤其是对中小制造业企业减负。未来政策的着力点应是推动人工智能和制造业融合发展,通过生产方式变革,实现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升。